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193条记录
当今转基因再生植物和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进展

贵州农业科学 1999 CSCD

摘要:随着转基因植物研究的发展,转基因再生植物的名单越来越长,用传统的方法难以获得或不可能获得的、奇特的转基因再生植物被创造出来。转基因再生植物研究的迅速发展不仅展现了植物基因工程的成就,而且也展现了转基因再生植物的使用价值,因此,转基因再生植物不仅引起有关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顺地区油菜生产现状及对策商讨

贵州农业科学 1999 CSCD

摘要:安顺地区位于贵州中西部,是我省油菜产区之一,境内气候适宜于油菜种植,农民素有种植油菜的习惯,是农户种植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安顺地区油菜的生产水平还不高,具有很大潜力可挖。现就安顺地区油菜生产现状及对策概述如下,以供商讨。1油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种资源轮种更新中的问题探讨

贵州农业科学 1999 CSCD

摘要:稻种资源的轮种更新是其得以妥善而持续保存的重要手段之一。就当前田间轮种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为提高轮种质量,确保种质资源在轮种中更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水稻 遗传资源 轮种更新 问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外引稻种资源的性状鉴定与利用评价

贵州农业科学 1999 CSCD

摘要:通过对905份来自47个国家不同类型稻种资源在贵阳自然生态条件下的鉴定结果表明:株高95%的品种属矮和半矮秆型,全生育期中迟熟类型偏多;农艺性状与抗病性、抗逆性综合鉴定表现出不同地域来源材料存在同一性状上的某些差异,但也表现出综合性状好、抗病抗逆性强,可供贵州水稻生产直接利用或以之作材料供育种分类利用。

关键词: 引种;稻种资源;鉴定;评价;贵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霉防治辣椒枯萎病应用技术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1999 CSCD

摘要:木霉菌剂应用技术对辣椒枯萎病的防效、根际木霉和病原尖孢镰刀菌的种群数量和寄主的根重都有影响。盆栽试验移栽时用菌加米糠(1∶12.5)沾根和600 倍菌液灌根的防效分别为80% 和60% ;两处理和对照的根际木霉种群数量和平均根重分别为18.60,2.41,0.28×106cfu/g 和0.43,0.38,0.37 g;田间试验结果与盆栽一致。用上述剂量沾根,每1 hm 2 用菌剂1.5 kg 即可有效防治辣椒枯萎病。

关键词: 哈茨木霉 尖孢镰刀菌 应用技术 辣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荸荠生物学特性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1999 CSCD

摘要:野荸荠主要依靠球茎无性繁殖,当球茎位于20cm以下的土层内,出苗率开始极显著下降。田间出苗有两次高峰,分别在6月下旬和7月中旬。其出苗率分别为14.68%和21.1%。水分是制约球茎发芽的关键因子,球茎失水比例达13.3%时,将失去发芽能力。同时球茎再生能力很强,连续刈割11次后,仍会出现新植株。

关键词: 野荸荠;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黔油10号丰产栽培措施的数学模型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1999 CSCD

摘要:为探索黔油10号的丰产栽培技术模式,采取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研究其产量与主要栽培措施(密度、氮磷、钾、硼施用量)间的数量关系,并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间的数学模型。进一步明确了黔油10号获得2480kg/hm2以上的丰产栽培配套技术措施优化的组合是:密度11.61~12.81万株/hm2,纯N为172.46~194.55kg/hm2,P2O5为112.47~126.88kg/hm2,K2O为74.60~92.61kg/hm2,硼砂9.72~11.52kg/hm2;其中N∶P2O5∶K2O的最佳比例是2∶1.5∶1。影响黔油10号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氮肥和磷肥,其次是密度、硼肥及钾肥。

关键词: 油菜新品种 丰产栽培措施 回归组合设计 数学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瘟病菌粗毒素在水稻稻瘟病中的作用

西南农业学报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稻瘟病菌 (Pyriculoria oryzae Cav.) 非致病性菌系89-44-1 和致病性菌系89-10-3, 89-7-3, 89-42-3 和89-12-1 的培养过滤液对寄主作毒力测定, 研究了粗毒素在水稻稻瘟病害中的作用初步确定稻瘟病菌粗毒素为致病性因素, 在病菌侵入寄主体内时起作用。不同菌系对寄主植物的毒力存在差异,金属元素Zn、Mn、Fe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稻瘟病菌 粗毒素 致病性 致病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省近期稻瘟病菌生理分化研究初报

贵州农业科学 1999 CSCD

摘要:利用全国统一的7个稻瘟病菌鉴别品种,把1997年采自全省26个县市的99个有效单孢分离菌划分为35个生理小种。与1987~1989年的测定结果比较,出现了16个新的生理小种,分别是ZA1,ZA2,ZA9,ZA17,ZA33,ZA34,ZA38,ZA49,ZA54;ZB5,ZB16,ZB10;ZC8;ZD5,ZD6和ZF2,且多为强致病力的ZA群小种。过去的优势小种ZG1已被ZA1所取代。籼型种群小种出现频率在本次测定中为87.88%。结果表明,强致病力籼型小种的大量增加和广泛分布是导致许多水稻杂交组合感病化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省耕地土壤硫素调查及硫肥效益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硫是作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1991~1992 年开展了土壤硫素肥力调查,弄清了贵州省耕地土壤全硫、有效硫的含量情况。在不同类型土壤上布置21 个田间试验,研究硫肥对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的效果。调查结果表明,贵州土壤平均有效硫与全硫量达到55 m g kg- 1与419 m gkg- 1,这比南方其他各省都高。在21 个田间试验中有15 个试验施用硫肥增产达5% 以上。工业副产品磷石膏作为硫源比普钙、石膏、硫酸钾及硫横粉好。田间试验证明当土壤有效硫含量低于30 m g kg- 1时有较好施硫效果,这在贵州或许可作为缺硫或潜在性缺硫指标,在贵州大约有1/3 土壤低于该值。为了作物高产稳产需求,建议在贵州缺硫或潜在性缺硫土壤上硫肥试用量为315~60kg/ha。

关键词: 土壤硫素状况 作物 硫肥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