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应用多属性决策分析法筛选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
《环境工程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修复技术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分别采用逼近理想解和灰色综合评价2种模型得到备选修复技术排序。基于该决策方法,开发了修复技术筛选决策支持系统,将该系统应用于某有机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的筛选。研究结果显示,结合层次分析方法的逼近理想解法和灰色评价均可实现对该场地的备选修复技术较好的排序,排序的结果一致且与场地实际应用情况相符:化学氧化>土壤冲洗>固化/稳定化。逼近理想解法实现简单,但对评分指标的要求比较严格,且需要借助模型的敏感性分析来加以验证,适合于备选修复技术评价结果先汇总后排序。灰色评价法引入了灰色理论用于处理数据的不确定性,适合于评价小组评价者各自评分然后在灰色评价模型中综合。将层次分析法与逼近理想解模型、灰色综合评价模型结合,应用于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筛选,既可以减少层次分析法的主观性,又可以削弱逼近理想解模型和灰色综合评价模型在应用过程中对权重的忽视。本研究为选择可行、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的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提供方法依据和理论参考。
关键词: 污染场地 修复技术选择 层次分析法 逼近理想解法 灰色综合评价


陕西省耕地生产潜力估算
《遥感信息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耕地资源分布不均、可利用地急剧缺乏等问题,研究了耕地生产潜力估算方法,有效地管理耕地资源,获取农情状况监测信息。以陕西省耕地区域为研究对象,利用10年(2003—2012年)的遥感、气象、土壤性状和基础地理数据,基于改进的"机制法"模型结合作物生长动态,实现了陕西省耕地生产潜力的估算。陕西省耕地生产潜力值的总体空间分布为北山<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及以南区域,10年间潜力值总量均大于6 000万吨,年际间变化幅度趋于水平。利用2011年统计的各市单位面积产量数据与估算的耕地生产潜力结果对比分析,其分析结果符合线性关系,R~2为0.695 5。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估算方法可以很好地应用于陕西省耕地生产潜力的估算,并为农情监测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词: 光合生产潜力 光温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 耕地生产潜力 机制法 陕西省


不同臭氧浓度处理对盆栽茄子生长发育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京茄一号"茄子为试材,采用温室盆栽方式,分别设定3个不同臭氧浓度处理:不释放臭氧气体(T_1)、低浓度臭氧1.0 mg·m~(-3)(T_2)和高浓度臭氧2.0 mg·m~(-3)(T_3),通过测定茄子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以及株高、茎粗和叶片数,比较不同臭氧浓度处理对茄子光合特性与生长指标的影响,以期为臭氧消毒技术在蔬菜栽培中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茄子叶片气孔导度排序依次为T_1>T_2>T_3,T_1与T_2之间无显著差异,蒸腾速率的变化规律为T_2>T_1>T_3;T_2处理显著提高了茄子叶片的蒸腾速率及叶绿素含量;与T_1相比,T_2茄子株高、茎粗和叶片数分别增加了6.4%、10.7%和20.5%。综上所述,不同臭氧浓度处理下茄子的光合特性与生长指标差异显著,其中以臭氧气体浓度为1.0mg·m~(-3)(T_2)的表现最优。


施用木本泥炭有机肥对梨相关品质指标的影响
《山东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以13年生黄金梨为试验材料,研究以木本泥炭类为原料配制的腐植酸钾、复合微生物肥及土壤调理剂等不同类型有机肥与堆肥配合基施对梨单果重、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糖、酸含量和风味指数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独施用堆肥相比,堆肥+木本泥炭、堆肥+腐植酸钾、堆肥+复合微生物肥和堆肥+土壤调理剂等处理对果实单果重与产量没有明显影响,但均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施用木本泥炭有机肥显著提高果实总糖和各糖分含量,且堆肥+腐植酸钾和堆肥+复合微生物肥处理效果最显著,但各处理对果实有机酸及各有机酸组分含量没有明显影响;施用木本泥炭有机肥显著提升果实风味,以堆肥+复合微生物肥处理果实风味指数最大。在本试验条件下,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与酸含量及风味方面综合考虑,黄金梨施用堆肥7.5 t/hm~2+复合微生物肥料3.9 t/hm~2效果最好。


黑龙江推广大麦-荞麦二熟制的生态适宜度分析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黑龙江地区热量资源显著增加。从生态适宜度的角度分析了黑龙江地区改一熟制为大麦-荞麦二熟制的可行性。首先基于作物生育期特点及前人研究成果,利用温度、降水、日照和生态适宜度模型计算适宜度值,并通过生态适宜度与相对气象产量的相关分析确定作物减产临界值,以减产率为0、15%和30%作为作物适宜度划分阈值,进一步利用ArcGIS进行栅格叠加产生大麦-荞麦二熟制生态适宜度分布图,发现黑龙江部分地区已具备发展二熟制的生态条件。大麦-荞麦二熟制与传统种植模式对比,显示出明显的经济效益,即使灌溉一次仍有一定优势;最后从经济效益和劳动力需求两方面分析大麦-荞麦社会效益,表明大麦-荞麦模式具有较高推广度。


杂交小麦种子生产中不同辅助授粉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目的]研究杂交小麦制种工作中辅助授粉措施对异交结实和制种产量的影响。[方法]以京麦6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对竹竿、绳子、汽油喷药器和施药直升机等措施进行对比,评价各种措施在实施效果、工作效率和费用成本方面的优势。[结果]竹竿和直升机效果最佳,在混播制种田中异交结实达到20粒/穗以上,同时在行比制种中受父本距离变化影响较小。绳子和直升机效率最高,竹竿和汽油喷雾器的效率相对较低。费用成本方面,绳子辅助授粉方式成本最低,是目前大面积制种生产采取的主要措施;竹竿辅助授粉费用较高,但便于操作、效果好,适用于小面积生产和中试制种,在行比制种中优势更加明显;直升机辅助授粉目前有多方面优势,是解决规模化制种降低人工使用和减少制种田踩踏浪费的重要途径。[结论]该研究可为杂交小麦辅助授粉措施的选择提供参考。


9种禾本科草本植物的耐旱能力
《草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草本植被过滤带在控制农田氮磷面源污染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北方地区其生长易受春季干旱的影响。为了筛选农田氮磷截留草地过滤带适宜草种,本研究通过室内水分控制试验对9个多年生候选草本植物的耐旱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9个植物材料的生长特性存在明显的差异,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分蘖能力最强,偃麦草(Elytrigia repens)两个品种生长速度最快;2)干旱胁迫下9个植物材料的分蘖能力和试验初期的茎生长速率受到了限制,因而生物量受到了影响,但在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京草1号偃麦草和京草2号偃麦草分蘖数显著高于其它植物。3)干旱胁迫下,京草1号根系长度显著高于对照,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根长与根表面积较对照均呈现增加的趋势。4)9个植物材料耐旱性能顺序为狼尾草>京草2号>柳枝稷>细叶芒(Miscanthus sinensis)>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京草1号>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和黑麦草>新麦草。
关键词: 草地过滤带 耐旱能力 生长特性 生长速率 茎秆强度 根系特征 胁迫指数


玉米籽粒自动测量系统分析与设计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 2017
摘要:分析了玉米籽粒自动测量系统原理,设计了相应的机电结构。采用面阵列相机采集技术配合偏心电机振动摊种,选择翻板式卸料方式,并构建了测量装置结构。利用电容式水分测量作为种子测量模块,获取参数快速稳定且不需要对籽粒预处理。系统可以实现单穗玉米籽粒个数、籽粒长度和籽粒宽度的自动快速采集,大大提高单穗玉米籽粒外形信息的采集效率。
关键词: 玉米籽粒自动测量系统 面阵列相机采集 偏心电机振动 翻板式卸料 电容式水分测量


不同灌溉施肥模式对温室番茄产量、品质及水肥利用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适用于日光温室番茄水肥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探讨不同灌溉施肥模式在日光温室番茄节水节肥增产效能上的差异。【方法】基于负压装置和滴灌系统,研究常规施基肥(CK)、营养液滴灌施肥(DI)和负压供液施肥(NI)对温室番茄产量、品质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负压供液施肥模式下土壤水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0—20 cm土层含水量周年变化幅度为20.8%—25.0%,低于滴灌施肥处理的19.7%—28.6%。基于负压装置的供液模式(NI)相对于处理CK和DI,不但养分(N+P_2O_5+K_2O)的周年总投入量分别降低了5.0%和17.2%,而且显著促进了番茄植株生长,增加了产量,改善了果实品质。其中处理NI与CK相比,番茄生物量提高了23.0%以上(P<0.05),产量增加了7.5%—10.0%,而与处理DI相比,果实硝酸盐含量降低了17.3%—21.5%(P<0.05)。负压供液施肥模式能够减少水肥用量,降低温室番茄周年耗水量,提高水肥利用率。与处理CK和DI相比,处理NI的年灌水量分别减少了18.4%和17.2%,番茄年耗水量分别降低了12.8%和12.1%(P<0.05),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2.7%—40.1%和10.0%—30.3%(P<0.05),肥料偏生产力则分别提高了10.4%—19.6%和14.5%—42.7%(P<0.05)。水分的持续稳定供给是负压供液施肥模式实现节水节肥增产保质等效能的重要原因。【结论】基于负压装置的供液模式不仅减少了水肥的投入量,而且能够促进温室番茄生长、确保产量,同时改善了果实品质并大幅度提高了水肥利用效率,可作为日光温室番茄水肥一体化管理的新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