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340条记录
多元分析在黄淮冬麦区小麦良种区试中的应用分析

华北农学报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将多元分析法应用于小麦良种区域试验,并与Eberhart和Russell法及G.C.C.Tai(1971)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多元分析法不仅提供了基因型各生育阶段对环境的反应敏感性强弱的参数V_1、V_2和V_3,而且提供了各环境地区的环境资源优劣的估计值r_1、r_2及r_3。据V_1r_1+V_2r_2+V_3r_3值最大来选各环境地区适宜品种,在生产上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Tai(1975)多元分析法各基因型的复相关系数月均大于0.8,说明该分析是可靠的。并从生产实际中得到了验证。相比之下,Eberhart和Russell法及Tai(1971)法显得较粗放。

关键词: 稳定性 产量构成 冬小麦 多元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梨木虱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中国梨木虱Psylla chinesis在冀中南梨区一年发生6~7代,6~7月份为猖獗发生期。确定了各代各虫态历期和各龄历期。若虫开始产生分泌物时间为3~7天,4~20天粘液将若虫包埋.分泌物主要成分是含=CH_2、-OH、-NH_2、-C≡N和=C=O基的高分子有机物。若虫在梨园和树冠的空间分布均属于聚集型。确定了危害部位和造成早期落叶的最低虫口密度,叶柄基部为4头,叶片上为12头。成虫主要越冬场所在落叶枯草间。

关键词: 中国梨木虱 生物学特性 虫口密度 种群分布 消长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冀84-5418小麦品种稳定高产性能与适应性的初步分析

华北农学报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冀84—5418连续四年参加各级区域试验及有关资料,分析其稳定高产性能与适应性。结果表明,该品种广泛适应于黄淮麦区,产量潜力大,在环境平均值340公斤/亩以上稳产性好,在品种单产374.5公斤以上超过其它品种。其丰产性、稳产性分别隶属于相互独立的基因系统,产量构成因素自身调节能力强,从而高产性与稳产性能够兼顾。同时表明运用Eberhart-Russell模式的两参数和其它统计数,评价单个品种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能够较全面、合理地反映品种真实情况。

关键词: 小麦 稳定高产性能 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用菌预煮液的综合利用

食品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食用菌的盐水腌制加工有大量的预煮液、残菇、菇柄被弃掉,损失鲜品总量的25.94%左右。据对平菇测定,食用菌预煮后干物质减少23.45%~26.87%;浓缩成30%的蘑菇预煮液含17种氨基酸和多种水溶性维生素及矿质盐类,氨基酸含量高达495.84mg/ml。本研究还以平菇预煮液,菇柄为主要原料调配出平菇预煮液酱油、平菇小米醋、平菇蛋白多维饮料等。本方法亦适合对多种食用菌预煮液的深加工利用,并使每吨商品菇增加纯经济收益360~600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谷核型隐性高度雄性不育系350A育成

农业科技通讯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利用基因重组原理,通过地理远缘品种间杂交、自交、回交等手段,应用在不同自然和特定环境条件下动态选择的方法,育成抗倒、抗病、适宜夏播的高度雄性不育系350A,其不育株率为100%,不育度达95%。350A 的不育性由一对主效隐性基因(msms)控制,败育主要发生在小孢子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楂缺铁黄叶病及应用硝黄铁防治研究

果树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调查初步总结出山楂缺铁黄叶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致病因素及其对山楂生产的危害。用新研制的高效价廉、储运方便的硝黄铁矫治,效果明显。黄化病株复绿率40%~87%,三级病株减少36%~100%,叶绿素含量提高64%~224%,喷肥区比对照区株产提高25%。同时增加了果实中糖、酸、果胶及钙、铁含量,提高了果实品质。

关键词: 山楂 缺铁 黄叶病 硝黄铁矫治

A20水稻三柱头性状表达和遗传初步研究

中国水稻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水稻材料A20的三柱头性状是施爱农于1990年夏发现的。由于多柱头状可能是寻找无融合生殖的标志,而无融合生殖具有固定杂种优势的潜力和改良作物育种方法的能力,因此有必要从细胞学、遗传学、胚胎学等方面对水稻三柱头材料A20进行研究。本文就A20三柱头性状的表达和遗传作一报道。

关键词: 水稻 三柱头性状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小穗培养克服小麦与玉米杂种的幼胚败育

华北农学报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小穗培养是克服小麦与玉米杂种幼胚败育的一个有效手段。让小麦与玉米的杂交穗在植株上生长14~16天时,获得杂种幼胚的频率仅为0.2%,而在授粉后2天采用小穗培养,则使获得杂种幼胚的频率提高到4.2%,获得杂种幼胚的效率提高21倍。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远缘杂交 小穗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光’苹果树两种冠形的光合效率和干物质生产

园艺学报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国光’苹果两种树冠结构、光照特点、光合效率、干物质的生产与分配、果品的产量与品质进行了研究。探明双层形的光照状况明显优于圆头形,其光合强度、光合效率、各器官干物质积累的总量、果实干物质的积累量,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圆头形分别高25.45%、12.47%、15.31%、50.69%、19.18%,且果品质优,产量稳定。该研究结果经在河北省大面积推广应用,其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显著。

关键词: ‘国光’苹果树 冠形 光合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对玉米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超氧物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诱导

华北农学报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对玉米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B73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表明,细胞溶质最高,玉米雄性不育系B73-C,B73-T及其保持系B73-N叶片基态超氧物歧化酶活性在细胞内的分布是:细胞溶质最高(占总活性77%);线粒体、叶绿体次之,且SOD活性N细胞质显著大于C和T细胞质;过氧化物酶(POX)的活性主要分布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占总活性85%左右。用专化于C细胞质的C毒素(HMC毒素)处理B73C、T与N三种细胞质玉米叶片后,这三种细胞溶质的SOD和POX酶活性均表现不敏感;三种细胞质的线粒体有不同反应:B73-C的SOD活性下降,导致细胞伤害,而B73-T和B73-N的SOD活性稍有提高或持平,保持了对C毒素的抗性。POX基本上随着SOD活性降低而增高或随着活性增高而降低。可见,HMC毒素能够诱导线粒体SOD和POX的活性,而这两个酶活性与玉米抗病性密切相关。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菌 雄性不育 超氧物歧化酶 过氧化物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