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氯吡脲在设施甜瓜中的消解动态与残留测定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系统地研究氯吡脲在设施甜瓜中残留及消解规律,促进设施甜瓜安全生产,笔者通过筛选样品前处理方法和仪器色谱条件,建立了氯吡脲在设施甜瓜中残留的HPLC分析方法,同时采用该方法定量分析氯吡脲在设施甜瓜中的消解动态与最终残留。结果显示,氯吡脲的添加回收率为92.6%~110%,相对标准偏差为0.00%~7.32%,最低检测浓度为0.006mg/kg,最低检出量为1.2×10-10g,线性关系良好(r=0.9997);氯吡脲在设施甜瓜中消解较快,半衰期为1.52天,使用剂量为20~30mg(ai.)/kg水溶液于雌花开放当天,或开花前2~3天均匀喷洒瓜胎(或浸瓜胎)1次,设施甜瓜收获时(施药后52天),样品中未检出氯吡脲残留(<0.006mg/kg),低于0.01mg/kg(MRL值),是安全的。


银川地区规模奶牛场及园区的检疫和免疫工作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宁夏银川地区奶产业发展迅速,饲养规模上百头、千头的养殖专业户和规模奶牛场越来越多,奶产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奶牛防疫及疾病的预防工作越来越重视,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仍有部分奶牛


宁夏固原苜蓿斑蚜种群发生的适宜生境
《植物保护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宁夏苜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适宜生境不明,监测预报技术落后的局面,在大尺度上对苜蓿斑蚜适宜生境进行分析。将宁夏固原市不同时期苜蓿斑蚜种群分布插值图与生态气候图、数字高程图叠加,分析苜蓿斑蚜密度与生态环境和地理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苜蓿斑蚜的分布和发生程度与气候、地貌和海拔密切相关,其适宜生境为海拔1501~2100 m的半干旱丘陵区和半干旱川道区,最易暴发成灾的区域为海拔1701~2100m的半干旱丘陵区。表明苜蓿斑蚜的适宜生境与不同时期的空间分布插值图相结合,可定量分析各生态区苜蓿斑蚜种群的空间动态。


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宁夏沿黄经济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选择
《安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论述了沿黄经济区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依据和现实需求,分析了沿黄经济区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产业环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展望。


萍乡核不育水稻的新恢复系及遗传分析
《作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构建萍乡核不育水稻显性核不育基因定位群体时,我们意外发现一些前人报道的保持系表现出恢复性,为此本试验对这几个品系与萍乡核不育水稻杂交后代育性分离做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萍乡核不育水稻不育单株与可育单株杂交F1代的不育株与可育株按1:1分离,高温自交后代不育株与可育株按3:1分离。萍乡核不育水稻不育单株分别与桂99、特青和9311BB23杂交,它们的F1代均可育,表现恢复性。由F1代产生的F1:2家系中出现全可育群体和育性分离群体的比例为1:1。其中育性分离群体中不育株与可育株按3:13进行分离。从育性分离的F1:2家系中的可育株自交产生的F2:3家系出现全可育群体和育性分离群体的比例为7:6。这些分离规律表明,桂99、特青和9311BB23具有恢复基因,并对萍乡核不育水稻的显性核不育基因表现出显性上位作用,能抑制显性不育基因的表达,从而使不育性转变为可育。
宁南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生态产业发展研究
《宁夏农林科技 》 2011
摘要:在阐述生态产业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宁南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生态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区生态产业的发展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