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大宝鸽和石岐鸽二元杂交鸽的繁殖性能及后代生产性能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大宝鸽和石岐鸽二元杂交鸽的繁殖性能和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为后续建立高生产性能配套系提供完善的数据支撑.[方法]试验设立了正交组(大宝鸽公鸽×石岐鸽母鸽,子代为DS鸽)和反交组(石岐鸽公鸽×大宝鸽母鸽,子代为SD鸽),测量分析种鸽繁殖性能,杂交子代0~28日龄的生长性能,28日龄乳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胸肌中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及脂肪酸含量,以及乳鸽血清生化指标.[结果]DS鸽种鸽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显著高于SD鸽种鸽(P<0.05).SD鸽14日龄体重显著高于DS鸽(P<0.05),屠宰率、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显著低于DS鸽(P<0.05),pH45min显著高于DS鸽(P<0.05),肉色a*值和滴水损失均显著低于DS鸽(P<0.05).SD鸽与DS鸽相比胸肌肌纤维直径较小、胸肌肌纤维总数更多,且胸肌肌纤维密度较大(P<0.05).SD鸽血清中总蛋白和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低于DS鸽(P<0.05),血糖水平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DS鸽(P<0.05).[结论]DS鸽和SD鸽具备优秀的生产性能和屠宰性状,以及良好的肉质特征.研究结果为肉鸽高产配套系的培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关键词: 大宝鸽 石岐鸽 二元杂交 生产性能 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酵母双杂交筛选菠萝AcSWEET11的互作蛋白

热带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SWEET(sugars will eventually be exported transporter)基因在植物开花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AcSWEET11在菠萝成花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通过鉴定成花过程中与AcSWEET11的互作蛋白,为菠萝成花机制的解析奠定基础。本研究利用共转化的方法在菠萝成花过程的cDNA膜文库中筛选AcSWEET11的互作蛋白,分析候选蛋白的表达量。结果表明,pBT3-STE-AcSWEET11+pPR3-N对NMY51酵母细胞无毒性,但有自激活活性。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在TDO/3?AT培养基和QDO培养基上自激活受到抑制。利用该系统筛选到了81个阳性克隆,经测序鉴定出48个与AcSWEET11互作的候选蛋白,包括E3 ubiquitin-protein ligase RING1-like、Trehalose-phosphate synthase 7、Cytochrome P450、TranscriptionfactorLUX等。GO和KEGG分析结果显示,48个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进程、代谢过程、刺激反应和催化活性等生物过程,参与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和碳水化合物代谢、信号转导和运输与分解代谢等新陈代谢途径。Trehalose-phosphate synthase 7 (XP_020105459.1)、Protein TIFY 3-like (XP_020082835.1)、40S ribosomal protein S27(XP_020092770.1)、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1-like (XP_020112516.1)等4个基因与AcSWEET11表达趋势一致,在菠萝成花过程中下调表达;Dihydrolipoyl dehydrogenase 2 (XP_020113798.1)、Putative lipid-transfer protein DIR1(XP_020086640.1)、clathrin assembly protein At4g32285 (XP_020108161.1)等3个基因在菠萝成花过程中上调表达。这些结果表明,AcSWEET11可能通过与Trehalose-phosphatesynthase7等蛋白发生互作,参与菠萝成花过程。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AcSWEET11的蛋白互作网络,为AcSWEET11在菠萝成花中的调控机制的解析奠定基础。

关键词: 菠萝 AcSWEET11 酵母双杂交 互作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类的微藻肥对椰枣幼苗生长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椰枣作为外来引进作物,国内缺乏栽培管理经验。选择合适的营养剂,快速高效构建椰枣生根体系,保障椰枣在田间定植期间根系对营养的充分吸收,缩短椰枣的生长周期,是我国椰枣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为研究不同种类的微藻肥对2个品种Mabroom、Sillege椰枣幼苗生长的影响,选用鲜微藻(M1)、发酵微藻液(M2)、微藻营养液(M3)、微藻循环液(M4)对幼苗进行处理,对椰枣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叶长、细胞膜的相对透性、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M3和M4处理后,Mabroom幼苗叶长显著高于CK,M4>M3,M3和M4能够促进Mabroom幼苗的生长;叶片细胞的渗透调节能力强;CAT、POD活性及MDA含量变化低于CK。而在M1、M2处理后,Sillege幼苗叶片伸长长度显著高于CK,M1、M2更适合Sillege幼苗的生长,M1>M2;叶片细胞的渗透调节能力高于CK;CAT活性变化低于CK。该研究表明M3和M4在培养微藻的过程中,可合成相关活性物质产生初级代谢产物,此种生物活性物质被幼苗根系吸收,促进了椰枣叶片的伸长生长,Mabroom幼苗更适合施用微藻的次生代谢产物作为肥料,Sillege椰枣幼苗更适合新鲜微藻和发酵后的微藻。

关键词: 椰枣 微藻 过氧化物 丙二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接种根瘤菌对橡胶树‖葛藤模式下土壤氮含量及氮转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探究接种根瘤菌条件下减施氮肥对橡胶树‖葛藤间作模式下土壤无机氮含量和氮转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橡胶园氮肥减量施用提供技术支撑。在幼龄橡胶园中,以正常施氮水平下不间作葛藤和间作葛藤不接种根瘤菌分别作为对照CK1、CK2;以间作接种根瘤菌条件下,施100%、75%、50%氮肥水平分别为试验处理T100、T75、T50。均匀取0~40 cm土壤样品,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胶园土壤不同土层(0~10、10~20、20~30、30~40、0~40 cm)硝态氮、铵态氮含量,以及脲酶、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羟胺还原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CK1和CK2相比,T100、T75、T50处理在0~10、10~20 cm土层的铵态氮含量提高11%以上,硝态氮含量提高23%以上,其中T50处理提高幅度最大;T50处理在0~10、10~20 cm土层中氮转化相关的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和脲酶活性均最高,羟胺还原酶活性最低;与CK1和CK2相比,T50处理下的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9%以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土壤氮含量与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羟胺还原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与脲酶活性相关不显著。隶属函数综合分析结果表明,T50处理的平均隶属函数值最大,对土壤氮含量和氮转化相关酶活性促进效果最佳。综上,在橡胶树‖葛藤间作模式下采用接种根瘤菌和减施50%氮肥的措施处理能显著提高表层土壤氮素供应和周转能力。

关键词: 橡胶 间作 葛藤 土壤氮素 土壤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型沼液沼渣施肥机设计与试验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由于沼液沼渣地表撒施会造成大量物质挥发,导致有机成分很难被植物深入吸收利用,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为充分利用生物质资源,在参考国内外分开式、一体式、自走式、管道输送式等地下施灌的基础上,设计小型半挂式沼液沼渣施肥机,对沼液罐、机架、深松型施肥犁等关键部件进行分析,运用SolidWorks对该机进行三维建模,利用仿真分析模块对关键机构部件进行应力分析,确定样机结构,并进行样机制作.田间试验表明:当调节阀调到最大,机具以1.5 m/s的速度前进作业时,罐内原料在5~6 min内排完,渗湿土壤厚度在7.3~15.6 cm之间,实现连续施肥.

关键词: 沼液沼渣 施肥机 半挂式 仿真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MeYippee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互作蛋白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解析木薯淀粉合成相关酶的表达调控机制,有助于高产、高淀粉木薯分子育种.前期研究发现,生长素快速响应基因 MeSAUR1 正调控淀粉合成关键酶 AGPase 的小亚基编码基因 MeAGPS1a 的表达;酵母双杂交筛选发现 1 个Yippee蛋白成员MeYippee1 是MeSAUR1 的候选互作蛋白.本研究克隆SC8 木薯品种MeYippee1 基因的编码区,全长321 bp,无内含子,编码 106 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预测具有 4 个磷酸化位点.MeYippee1 基因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分析发现,MeYippee1 在腋芽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为须根、块根和成熟叶,在茎和叶柄中的表达量较低,在顶芽和嫩叶中的表达量最低.MeYippee1 在块根发育各时期的表达分析发现,MeYippee1 主要在块根形成期表达.酵母双杂交点对点验证发现 MeYippee1 和 MeSAUR1 蛋白存在互作关系.本研究结果为 MeSAUR1 和 MeYippee1 互作正调控MeAGPS1a表达的分子机理解析提供新的线索.

关键词: MeYippee1 表达模式 酵母双杂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橡胶树PR107响应乙烯利刺激的胶乳生理变化及其主成分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乙烯利是橡胶树重要的产量刺激剂之一,不当刺激会导致胶乳长流和死皮等副作用。为了揭示橡胶树耐刺激无性系PR107对乙烯利刺激的胶乳生理响应特性,采用0%、0.5%和1.5%3个浓度梯度处理PR107,分析连续割胶6刀的产量等生理参数,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乙烯利刺激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与0%乙烯利相比,0.5%乙烯利刺激后第1至3刀干胶含量和硫醇含量显著提高,无机磷含量降低。1.5%乙烯利刺激后干胶含量下降,无机磷含量和硫醇含量增加。主成分分析表明,乙烯利处理后变异百分比发生显著变化,总固形物和干胶含量的贡献率从53.7%(0%乙烯利处理)减少到52.6%(0.5%乙烯利处理)和15.5%(1.5%乙烯利处理)。由此推测随着乙烯利处理浓度的增加,PR107胶乳的生理响应规律系减少干胶形成,增加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用于抵御乙烯利刺激带来的副作用。本研究为解析橡胶树乙烯利刺激的生理机制和研发新型排胶调控剂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乙烯利 橡胶树 生理指标 主成分分析 胶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对橡胶树叶片和胶乳养分及产量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在橡胶树上的应用效果,通过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减氮条件下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不同比例配施对橡胶树产量、叶片和胶乳矿质养分及土壤氮含量的影响,为橡胶树栽培管理中合理施氮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可提高橡胶树干胶产量和叶片氮含量,与常规施肥相比,橡胶树干胶产量增幅为16.28%~39.13%(2021年)和7.94%~9.69%(2022年),叶片氮含量增幅为10.54%~19.17%(2021年)和10.24%~21.50%(2022年),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处理叶片氮含量均处于正常值以上。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还能够增加胶园肥穴土壤碱解氮含量,较常规施肥增加了11.27%~80.36%。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比例为50∶50时,橡胶树干胶产量(2022年)、叶片氮含量(2021—2022年)和土壤碱解氮含量(2021—2022年)均显著高于常规施肥。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比例为50∶50能够获得较高的干胶产量,可改善叶片营养状况,维持土壤氮水平,有利于实现橡胶树施肥管理的绿色协同增效。

关键词: 橡胶树 控释尿素 普通尿素 产量 叶片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椰肉糖生物合成的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联合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香型和非香型椰肉中糖的组分及其分子合成机理,本研究借助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联合分析方法,共获得14种显著差异糖代谢物,以非香型椰肉为对照,香型椰肉中蔗糖、果糖、海藻糖、1-磷酸甘露糖、二磷酸尿苷乙酰氨基葡萄糖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含量上升,腺苷二磷酸葡萄糖含量下降,差异表达分别为2.51、2.13、1.18、1.33、8.37、3.41和1.63倍.共鉴定出1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蔗糖合成酶基因SS表达量上升,蔗糖含量升高,呈正向调控;蔗糖合成酶基因SS和果糖合成酶基因HK上调,果糖含量升高,呈正相关关系;甘露糖苷酶基因MAN下调,己糖激酶基因HK上调,1-磷酸甘露糖含量升高,分别呈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葡糖醛酸4-差向异构酶基因GAE下调,腺苷二磷酸葡萄糖含量降低,呈正相关关系;尿苷二磷酸-葡萄糖6-脱氢酶基因UGDH下调,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含量升高,呈负相关关系.该研究为深入阐述糖合成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 椰肉 转录组-代谢组学 糖代谢产物 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树木伯克霍尔德氏菌DHR18诱导橡胶树抗病性相关防御酶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树木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arboris)DHR18 诱导橡胶树对胶孢炭疽菌优势种(Colletotrichum siamense)的抗性,以橡胶树苗GT1 为材料,检测不同浓度的树木伯克霍尔德氏菌DHR18 发酵液处理以及DHR18 与胶孢炭疽菌CH-1 协同处理下橡胶树叶片中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 ammonialyase,PAL)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5 种防御相关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经 3 个浓度(1×108、1×107、1×106 CFU/mL)的DHR18 发酵液处理后,橡胶树叶片中CAT、POD、PAL、SOD和PPO活性均高于对照,其中 1×107 CFU/mL浓度处理的 5 种防御酶活性最高,防御酶活峰值分别为 1009.14、29138.67、110.24、902.42、148.00 U/g,分别是对照的 2.68 倍、3.35倍、1.88 倍、3.97 倍、4.51 倍.树木伯克霍尔德氏菌DHR18 与胶孢炭疽菌CH-1 协同处理下,先喷施DHR18 处理组的 5 种防御酶活性均高于其他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其CAT、POD、PAL、SOD和PPO活性峰值分别为 1230.85、45504.67、117.53、1342.17、134.40 U/g,分别是对照的 4.56 倍、3.10 倍、2.04 倍、3.28 倍、5.98 倍;菌株DHR18 对胶孢炭疽菌的平板抑制率为 71.56%,在橡胶树苗上对胶孢炭疽病预防效果为 81.79%,防治效果为 44.35%.研究结果表明,树木伯克霍尔德氏菌DHR18 可促使橡胶树防御相关酶的活性提高,诱导橡胶树产生系统抗性,诱导抗病性可能是树木伯克霍尔德氏菌DHR18 拮抗胶孢炭疽病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伯克霍尔德氏菌 橡胶树 胶孢炭疽菌 诱导抗病性 防御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