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216条记录
桑叶水提物改善肠肌运动及缓解便秘的作用

食品工业科技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桑叶水提物对豚鼠离体回肠收缩活动及对便秘大鼠的影响,探讨其改善便秘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通过离体肠肌张力测定手段,观察桑叶水提物对豚鼠离体回肠运动的影响.采用洛哌丁胺(10 mg/kg/d)构建3 d及7 d便秘大鼠模型,并以桑叶水提物(5 g/kg/d)同期灌胃给药进行干预,观察大鼠第一白便时间、24 h粪便粒数和小肠推进率等,以及卡巴胆碱(carbachol,CCh)诱发各组大鼠回肠收缩反应的情况;通过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结肠组织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 3,AQP3)的表达.结果:桑叶水提物能促进豚鼠回肠的自主运动,表现为收缩幅度增强,平均张力升高.桑叶水提物对造模3 d和造膜7 d大鼠的第一白便时间、24 h粪便粒数(造模7 d,P<0.05)及小肠推进率(造模7 d,P<0.05)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桑叶水提物明显改善卡巴胆碱诱发的便秘大鼠离体回肠平均张力的降低(P<0.05);桑叶水提物对洛哌丁胺引起的大鼠结肠组织肌层变薄有改善作用,并显著降低洛哌丁胺引起的结肠AQP3表达的增加(P<0.05).结论:桑叶水提物明显促进豚鼠回肠运动,并可能通过降低AQP3的表达,抑制结肠水分过度吸收,使粪便含水量增加,促进肠肌运动而改善便秘.

关键词: 桑叶水提物 豚鼠 肠肌运动 便秘大鼠 水通道蛋白3(AQP3) 结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果实成熟相关NAC转录因子的筛选、克隆及表达分析

果树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NAC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旨在筛选参与葡萄果实成熟的NAC转录因子,揭示NAC转录家族在葡萄果实成熟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 NAC基因在葡萄果实不同时期的表达水平及其组织特异性,对候选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蛋白质性质进行分析.同时,构建pGBKT7重组质粒检测转录因子的自激活能力.[结果]红地球葡萄不同发育阶段的NAC基因表达分析中,筛选出11个差异表达的NAC基因.结合其在红巴拉多葡萄中的表达情况,确定4个NAC转录因子为候选基因.VvNAC5、VvNAC11、VvNAC13、VvNAC18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度分别为1083、1092、1098、1062bp,分别编码360、363、365、353个氨基酸,各蛋白分子质量与等电点不同.蛋白序列对比结果显示4个NAC基因在N端都包含高度保守的NAM结构域,但C端序列高度变异.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VvNAC5、VvNAC11、VvNAC13与众多参与组织形成和器官发育相关的NAC蛋白聚为一类,推测同时在组织形成发育过程中发挥作用;VvNAC18与众多调控果实成熟衰老及叶片脱落相关蛋白聚为一类,说明VvNAC18参与葡萄果实的成熟调控过程.分析4个NAC基因的组织特异性,发现VvNAC5、VvNAC18主要在果实中表达,且显著高于其他部位,VvNAC11、VvNAC13在果实中也有较高的表达量.酵母转化试验证明4个NAC蛋白均具有转录激活活性.[结论]筛选出4个NAC转录因子在葡萄果实的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为探索NAC转录家族调控葡萄果实成熟的作用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葡萄 果实成熟 转录因子 进化分析 组织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醋液对八棱海棠生长及再植病土壤主要特性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木醋液改良再植病土壤的作用机理,以苹果砧木—八棱海棠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木醋液处理对植株生长的影响以及7月和10月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基于Illumina高通量测序分析植株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00倍木醋液灌根后,八棱海棠幼苗株高、地径和叶面积年增长量均有显著提高.木醋液灌根处理显著提高了再植病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其中7月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分别为CK1的1.31,1.38,1.20,1.60,1.65倍,10月分别为CK2的1.12,1.03,1.58,1.40,1.25倍,且均有显著差异;7月和10月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均显著增加.木醋液提高了夏秋两季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7月和10月对照和木醋液处理,根际细菌前5优势门均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绿弯菌门和棒状杆菌门;在属水平上主要为uncultured_bacterium_c_Subgroup_6、uncultured_bacterium_f_Gemmatimonadaceae、uncultured_bacterium_o_Rokubacteriales、RB41和MND1.根际真菌前5优势门均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被孢霉门、壶菌门和球囊菌门;在属水平上主要为枝孢属、被孢霉属、土赤壳属、久浩酵母属和镰刀菌属.由相关性网络图可知,根际有益细菌RB41和un-cultured_bacterium_f_Gemmatimonadaceae及致病真菌镰刀菌属和土赤壳属与其他种群呈负相关.木醋液灌根可提高苹果再植土壤养分和酶活,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有利于促进植株生长,增强植株抗性,减轻再植病的危害.

关键词: 木醋液 苹果再植病 土壤微生物 生长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柴胡转录组SSR的分布及序列特征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柴胡转录组中SSR的分布及序列特征,为开发多态性良好的、功能基因相关的SSR标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温度处理的柴胡种子为材料,经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后,使用Trinity对测序结果进行de novo组装,并利用MISA对组装得到的Unigenes进行SSR位点搜索,最后统计分析SSR的分布及序列特征。【结果】从转录组数据组装获得244194条Unigenes,其N50值为1036 bp,平均长度791 bp,总长度193138105 bp。从Unigenes序列中共检测到50303个SSR位点,去除20405个复合型SSR位点,以29898个单一型SSR位点为后续分析对象。转录组SSR的出现频率为12.24%,平均分布距离6.46 kb,主要重复基元类型为二核苷酸,共17105个,占SSR总数的57.21%,其次为三核苷酸和单核苷酸,分别占SSR总数的20.75%和20.46%,四核苷酸~六核苷酸重复基元数量均较少。转录组SSR中,共有97种重复基元,其中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重复基元分别以AT/AT和ATC/GAT为主,分别占SSR总数的33.33%和3.98%;重复次数5~10次的SSR位点数量最多,共27942个,占SSR总数的93.46%。转录组SSR序列长度存在明显差异(12~76 bp),平均长度15.28 bp。【结论】柴胡转录组的SSR位点出现频率较高,类型较丰富,具有开发出高多态性SSR分子标记的潜力,将其用于柴胡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种质资源评价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

关键词: 柴胡 转录组 SSR 分布 序列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燕山板栗种质资源叶片表型性状多样性研究

园艺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给燕山板栗资源保护、开发和科学利用提供数据基础和依据,对燕山地区11个群体的149份板栗资源的28个叶片表型性状进行了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在群体间23个数量表型性状中仅有4个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5个质量性状均无显著差异,但在群体内所有数量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燕山板栗叶片表型在群体间变异处于较低水平,在群体内存在丰富变异.(2)群体间叶片表型分化系数VST为7.80%,远小于群体内变异在总变异中的占比(92.20%),认为燕山板栗叶片表型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3)燕山板栗28个叶片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CV)和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15.91%和1.24,5个质量性状中以叶片形状的CV和H'最高(34.44%,0.82)、叶缘特征最低(只有具锯齿表型);23个数量性状的CV在4.52%(气孔宽)~28.32%(锯齿深度)之间,H'在1.97(叶片长/宽)~2.09(叶柄长)之间.生理指标、外观形态和解剖结构这3类性状的平均H'分别为2.05、2.04和2.04,CV为外观形态(12.61%)>生理性状(12.53%)>解剖结构(10.29%).(4)叶厚、栅栏组织厚度、叶片面积、叶片长/宽、气孔长、气孔密度、比叶质量、锯齿与叶缘间角度和锯齿深度这9个表型性状含有丰富的遗传信息,可作为燕山板栗叶片多样性分析的典型性状.(5)基于9个典型叶片性状,在欧氏距离为5时可将149份燕山板栗资源划分为5个类群.

关键词: 板栗 资源 燕山地区 叶片 表型性状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大豆品种产量与养分吸收差异性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CSCD

摘要:当前大豆品种较多,不同品种适宜生长的环境不同.筛选适合养分吸收利用高效品种对黄淮海流域大豆养分高效利用与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河北藁城大豆主产区,筛选河北省25个大豆品种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品种大豆产量与养分吸收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大豆产量间差异较大,产量介于881~4169kg/hm2,最大产量差异为3288kg/hm2.同时,不同品种大豆养分吸收利用间差异较大,高产品种籽粒氮、磷、钾平均养分吸收量较中产和低产品种分别显著增加43.9%、39.4%、41.2%和126.0%、124.9%、120.8%,而高产和中产品种每生产100kg籽粒氮、磷、钾平均养分需求量较低产品种分别显著减少9.8%、17.0%、28.9%和12.3%、16.0%、21.8%.不同大豆品种的产量与养分吸收利用差异明显,产量较高的品种养分吸收利用的能力也较强,在实际生产中选择适宜当地环境的品种,既可增加大豆籽粒产量,又可提高养分吸收利用效率,达到减少肥料投入的目的.

关键词: 大豆 品种 产量 养分吸收 差异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逐步降温对'鸭梨'果心褐变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鸭梨’贮藏期果心褐变是困扰当前梨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解析其发生机制对于将来开发保鲜新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研究以‘鸭梨’为材料,探究了直接冷藏(直冷)和逐步降温(逐降) 2种方式对贮藏期果实品质和果心褐变相关基因表达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直冷相比,逐降处理促使‘鸭梨’果实贮藏期间呼吸高峰提前,提高了乙烯生成速率;逐降处理‘鸭梨’果心在贮藏第60天时发生褐变,而直冷处理则在贮藏第85天时果心褐变。逐降处理‘鸭梨’果心褐变初期,总酚含量显著低于直冷处理,而PPO活性则相反。贮藏第60天时,逐降处理‘鸭梨’果心中Pb PAL1和Pb PAL2表达量显著高于直冷处理‘鸭梨’果心,并且它们的表达模式与果心褐变指数密切相关;与PbPALs相似,逐降处理‘鸭梨’果心PbPPO1、PbPPO4、PbPPO5和PbPPO6表达量在褐变初期均显著高于直冷处理,但只有PbPPO1和PbPPO5表达模式与果心褐变指数和PPO活性显著正相关,表明PbPPO1和PbPPO5是参与‘鸭梨’贮藏期果心褐变的关键基因。综上,逐降处理通过提高PbPAL1、PbPAL2、PbPPO1和PbPPO5等基因表达,促使PPO和酚类物质主导的酶促褐变反应发生,进而加剧果心衰老性褐变。因此,建议生产中在采用逐步降温贮藏‘鸭梨’时,应充分考虑采收期和果实采收品质。

关键词: ‘鸭梨’ 逐步降温 果心褐变 苯丙氨酸解氨酶 多酚氧化酶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大鼠乳腺炎模型的建立

动物医学进展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奶牛乳房炎的致病机制,以及为后续药物预防与治疗的深入研究,建立由临床奶汁中分离纯化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大鼠乳腺炎模型.试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共6组,每组6只,试验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为2×105、2×106、2×107、2×108、2×109 CFU/mL共5个细菌含量浓度,制备好的细菌悬液经大鼠第4对乳头导管注菌,每侧100μL.研究表明,从患乳房炎的奶牛乳汁中分离纯化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表现及乳腺组织眼观变化,随着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增多,组织病变逐渐加重,且M5组死亡2只;病理组织切片发现,与对照组相比,M1、M2组炎症较轻,腺泡腔只出现少量炎性细胞浸润,M3、M4组腺泡间隙出现明显的渗出液,腺泡腔内明显可见一定数量的炎性细胞浸润,M5组组织破坏严重,腺泡腔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组织细菌计数结果与注菌浓度成正比;血常规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数量都在M3组开始出现显著或极显著升高;组织中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都随注菌数量增多而升高,与对照组相比,IL-1β、TNF-α在M3组开始出现显著或极显著升高,IL-6含量在M2组出现极显著增高;TLR2及p-p65蛋白表达,分别在M3组和M4组开始出现极显著升高.成功建立大鼠乳腺炎模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乳腺炎的最佳含菌量为2×108 CFU/mL.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鼠 乳腺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小麦粉对高脂血症大鼠脂代谢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黑小麦粉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及肝肾功能的影响,为高脂血症的合理饮食奠定基础.方法:50只大鼠按体重随机被分为5组,每组10只.对正常对照组大鼠饲喂标准饲料,其余4组大鼠饲喂高脂饲料诱导血脂异常.高脂血症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黑小麦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连续饲养6周,检测大鼠血脂、体重等,观察肝脏、肾脏病理切片.结果:1)黑小麦不同剂量组大鼠体重增加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并且高剂量组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2)黑小麦各组大鼠的血脂水平显著降低,且TC和LDL低于模型对照;不同剂量组间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3)病理检测表明,与模型对照相比,黑小麦各组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较低,肾组织病变减轻.结论:黑小麦粉能减轻大鼠体重,改善大鼠脂代谢紊乱,减轻高脂血症对肝脏、肾脏损伤.

关键词: 黑小麦 高脂血症 脂代谢 体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缺氮胁迫对谷子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缺氮胁迫对谷子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冀谷45,为试验材料,采用苗期水培法,以全氮营养液培养(15 mol/L N)为对照(CK),测定缺氮(0 mol/L N,N0)胁迫下幼苗生物量、根系性状、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等生理指标,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缺氮胁迫下,幼苗已展开的真叶出现叶尖干枯症状;与CK相比,缺氮胁迫谷子幼苗的地上部鲜、干重和苗高均显著下降;但幼苗地下部鲜重、地下部干重、根冠比、总根长、根投影面积、根表面积和平均直径等根系性状指数均显著提高;缺氮胁迫下,谷子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和b含量分别比CK减少32.3%和34.5%,说明缺氮显著抑制幼苗叶片叶绿素的合成.2)缺氮胁迫幼苗叶片的SOD、POD、C AT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比CK降低24.9%、43.1%、33.9%和7.0%;MDA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分别比CK提高46.2%和92.5%.3)相关性分析表明,缺氮胁迫下,可溶性总糖含量与幼苗地下部干、鲜重均呈正相关,POD活性与SO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2=0.969),POD与CAT活性呈正相关(R2=0.020),CAT与SOD活性呈正相关(R2=0.425).一方面,谷子幼苗在缺氮胁迫下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分别比CK减少73.6%和34.6%,显著抑制幼苗叶片的生物量积累;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b含量和叶绿素总含量均显著下降,抑制叶片叶绿素的合成;谷子幼苗根系的总根长、根总投影面积、根表面积和根平均直径比CK均显著增加,缺氮胁迫促进了幼苗根系的伸长生长.另一方面,缺氮胁迫下谷子幼苗叶片MDA含量显著增加,活性氧累积,3种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降低,膜脂过氧化,谷子幼苗生长受到显著抑制.

关键词: 谷子;缺氮;幼苗生长发育;逆境胁迫;氧化损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