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播期对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农学学报 》 2016
摘要:为了探索适宜本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与播期,于2015年在山西省早熟玉米区以特早熟、早熟、中熟3个不同熟期玉米品种为测试材料,测定不同播期下玉米的生育期和产量及其构成。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设置的4个播期中,特早熟和早熟品种都能安全成熟,而中熟品种4月21日以后播种不能正常成熟。随着播期的提前,所有不同熟期的玉米品种产量均呈上升趋势。早熟和中熟品种的产量显著大于特早熟,但早熟与中熟品种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百粒重之间的不同引起的。在产量与相关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中,生育期积温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产量随积温增加而增加。由此可见,本地区适宜种植早熟品种,最佳播期一般在4月20号左右,产量最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树种植的核算方法分析
《中国农业信息 》 2016
摘要:果树种植为了实现最终的经济效益,应根据其成长规律投入适当的机械、人工等劳作,通过果树生物系统功能转换为实际水果。在转换的过程中活动耗费就是成本。成本与生产经营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成本投入需要考虑到果树生长规律和特点。果树的生命周期是成本投入的主要影响因素。果树种植核算方法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考虑的经营管理目标有着差异性。文章对果树种植核算方法进行相应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对谷子抽穗期生理生化和产量的影响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旱棚试验,对3个品种谷子进行抽穗期干旱胁迫,分析谷子生理生化及产量指标的变化,筛选影响谷子抗旱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干旱可引起谷子旗叶相对含水量(RWC)降低、气孔导度减小、蒸腾速率和光合效率(Pn)显著下降,使株高和穗长降低,长农35和晋谷20产量下降,但晋谷34产量与非干旱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干旱组旗叶组织中过氧化氢(H2O2)含量升高,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和脯氨酸(Pro)含量增高,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在长农35和晋谷20中显著升高,晋谷34中与对照组相当。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APX活性、Pn、叶绿素相对含量及Pro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MD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第一主成分的各指标(H2O2、超氧化物歧化酶、APX、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细胞间隙CO2浓度、光合速率、水分利用率、RWC、束缚水/自由水、Pro、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变化与谷子的抗旱性密切相关,可作为谷子抽穗期抗旱性品种选育和抗旱性研究的主要指标。第二主成分各指标MDA、相对电导率、株高、茎粗、穗长、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则是次要参考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农艺性状的山西普通菜豆初级核心种质构建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663份山西省普通菜豆资源基于14个农艺性状,采用比较不同分组原则、取样比例和总体取样量不同组合的取样方法,确定了"地理来源+平方根比例+20%总体取样量"为山西省初级核心种质构建的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上对663份资源中一些具有极端性状的资源进行选择,最终确定152份普通菜豆可作为山西省普通菜豆初级核心种质。通过总体与初级核心种质资源多样性分析,数量性状均值比较,数量性状极值、变幅和标准差比较,性状多样性的差异性分析和各性状总体分布的χ2检验,最终得出:152份普通菜豆资源能够代表山西省普通菜豆资源的总体,可作为山西省普通菜豆评价和创新利用的优先样品集。
关键词: 普通菜豆 初级核心种质 农艺性状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用保鲜液对非洲菊切花保鲜效应的研究
《分子植物育种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延长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 Bolus)切花的保鲜时间,利用白糖、白醋和洗洁精混合制成家用保鲜液。通过测定瓶插寿命、花径、观赏值、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研究不同浓度配比的家用保鲜液对切花品质和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洲菊切花瓶插期间,处理9(30 g/L白糖+20 g/L白醋+1.2 m L洗洁精)切花的瓶插寿命为12.3 d,比对照延长3.8 d;最大花径达到9.38 cm,比对照增大1.03 cm;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丙二醛(MDA)含量增长速率最慢,可作为非洲菊切花的理想家用保鲜液。通过采用正交表L9(34)设计,极差分析表明,保鲜液组成中白糖水平的变化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影响最大,而洗洁精则对MDA含量的影响最大。研究结果可为非洲菊及其它鲜切花家用保鲜液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