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马铃薯抗晚疫病基因工程育种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改进外植体处理方法、添加乙酰丁香酮提高外植体芽分化频率、筛选芽分化培养基中激素浓度和确定 转化后再生体系的筛选物质及其使用浓度等方法建立和优化了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的根癌农杆菌遗传转化体系。 利用该体系将水稻类甜蛋白基因和水稻几丁质酶基因导入津引薯8号脱毒微型种薯中,并获得转基因株系。通过 PCR和southern杂交分子检测,证明ZGY-298,ZGY-283和ZGY-301 3个株系均整合了这2个基因。采用晚疫 病主要生理混合小种温室活体接种和离体接种进行抗病性分析表明,在晚疫病发病高峰期(接种后5-6 d)。转基因 株系对晚疫病抗性明显高于对照品种,并可使病情蔓延推迟2-3 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25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基础上,分析了无肥、N、NP、NPK、N+有机肥和N+秸秆6个不同施肥处理的0~20cm土壤重金属Cu、Zn、Cd、Cr、Hg和As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6种元素含量都呈现增加趋势。N+有机肥处理的Zn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2级(pH6.5~7.5)的限界,Hg含量增加幅度较大,比试验基础值增加了114%。单施N肥(尿素)对土壤重金属影响不大,施用P肥使土壤重金属含量增加。垃圾或畜禽排泄物为原料的有机肥,可使土壤重金属含量提高,特别是Cu、Zn、Hg增加幅度较大。对垃圾或畜禽排泄物为原料的有机肥也要合理施用,施肥是影响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天津农业科学 》 2005
摘要:对当前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对农业生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思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数字农业研究进展及发展天津数字农业的建议
《天津科技 》 2005
摘要:介绍了农业信息技术、精确农业及数字农业的概念及发展动态。根据天津耕地资源、水资源、农业环境状况等,提出了天津发展数字农业的必要性。针对天津沿海都市型农业发展的需要,提出了有关天津发展数字农业的一些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的互动发展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各种方略中,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2个方面。农业产业化是农村城镇化的直接导因和动力,农村城镇化是农业产业化的空间载体和依托,农村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协调发展需要:选择一条适合我国农村现状的产业化发展道路;抓住联动的龙头企业,促进城镇的产业升级;强化城镇综合功能,建立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完善配套政策,消除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强化农民教育,培育适应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人力资本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