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温室智能装备系列之八十二 1G-1800型土壤熏蒸施药机的研制与测试
《农业工程技术 》 2016
摘要:为了解决传统设施土壤采用人工施药精度和效率低的问题,作者通过研制施药机来实现设施土壤施药的机械化作业,即通过结构优化仿真和组合作业模拟,采用鸭嘴式排药和旋耕深翻混土提高土粒接触药剂面积的方法,实现药剂覆盖和防控靶标害虫双效双增。


粮食生产潜力短期预测的“趋势-波动模型”的验证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16
摘要:应用全国、31个省、6个典型地区和16个典型县的数据对粮食生产潜力短期预测的"趋势-波动模型"进行了系统性的验证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1)预测误差大小反映短期生产潜力的预测精度,预测误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达地区高产农田被大量占用和(或)蔬菜、水果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而短期内使粮食单产下降;(2)小趋势修正方法是"趋势-波动模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能将大趋势预测不能包括的短期如气象因素、科技投入、社会因素等影响纳入预测中,提高预测精度;(3)就我国近些年来的实际情况而言,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短期生产潜力的波动越大;同样发达地区短期潜力存在增加-下降-回升阶段;(4)就短期生产潜力预测精度而言:国家级大于省级、省级大于地区级、地区级大于县级;不同省、不同地区、不同县之间预测精度差别比较大,这与境内气候的互补性和农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关。
净菜加工质量安全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
《中国农机化学报 》 2016
摘要:针对净菜加工企业采购、贮藏、加工、销售、配送等过程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以现代农业信息技术为依托,结合新型农业信息监测、采集设备,为企业打造提高质量安全管理和自动化程度的信息化系统。根据净菜加工企业业务需求,在关键质量安全控制点引入一系列自动化监控设备,包括农残快速检测仪、条码电子称、温度监控设备、配送监控设备等,将系统与自动化管控设备通过串口、无线通信等技术无缝对接,为企业提供了采购、原料仓储、净菜制品仓储、净菜加工、销售和物流配送等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功能。应用测试分析表明,该系统显著提高了企业在质量安全方面的应对能力,减少了传统管理方式产生的错误和监管缺失,提高了企业生产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和全方位监督能力。
基于智能手机的果品营养查询与推荐系统开发
《中国农机化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快速了解不同果品的营养状况对于充分发挥果品的营养价值具有重要作用。以智能手机为平台,设计果品营养查询推荐系统框架;采用移动Web应用(Hybrid App)开发模式,结合JQuery Mobile前端框架技术,通过Android Webview搭建的页面容器,开发手机端应用;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作为信息载体开发服务器端管理。系统实现果品营养查询、果品食用推荐、离线浏览、数据后台管理等系统功能,为指导人们合理食用果品提供参考。
关键词: 智能手机 果品营养 Hybrid APP 查询推荐 系统开发
粮食估产的“通道-概率模型”的验证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16
摘要:本文应用全国、31个省、6个典型地区和16个典型县的数据对粮食估产的"通道-概率模型"进行了系统性的验证和讨论。研究结果如下:(1)国家级估产由于地域空间尺度足够大,不同地区气象条件对产量影响的互补性强,所以估产误差小,因此国家级可以不使用小趋势修正和气候年型修正;省级、地区级和县级的估产由于同处一个气候区,因此气象条件对产量影响的互补性不强,必须使用小趋势修正和气候年型修正,县级估产还必须增加根据作物适时长势和专家经验的修正。(2)小趋势修正有两个公式:当预测误差小于10%时,使用Y×(1-K)修正;当预测误差大于10%时,使用Y/(1+K)修正。(3)估产单元气候年型可以自动划分,一般分为5级,波动大的预测单元可以使用7级,其中超丰年和超欠年的修正参数必须根据实时气象条件和作物实时长势具体确定。(4)研究表明:"通道-概率"估产理论和方法是科学的、实用的和准确的;在小趋势修正和气候年型修正基础上,如能结合作物长势调查和当地专家经验,估产误差可以达到3%以下。
北京平原造林地Pleiades卫星影像融合评价
《林业资源管理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CN波谱融合、PCA主成份变换、Brovey变换、HCS变换、HPF高通滤波变换、Pan Sharpen变换、GS光谱锐化、SFIM基于亮度调节的平滑滤波等8种不同的遥感影像融合方法,对北京市延庆县蔡家河流域平原造林地的Pleiades卫星全色和多光谱影像进行融合,通过定性和定量方法从光谱保真、人工造林地林木自动识别精度等方面评价遥感影像融合效果。结果表明:8种影像融合方法各有优势,其中HCS融合方法操作简便,产生的遥感图像光谱保真强,人工造林地林木自动识别精度高,是一种适于Pleiades卫星影像进行林地监测的较好融合方法。
关键词: 遥感 影像融合 Pleiades卫星 平原造林地 北京


计算机视觉用于猪肉新鲜度检测的颜色特征优化选取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以计算机视觉为基础,并利用神经网络预测猪肉通脊新鲜度时,选择合适的颜色特征参数和神经网络模型是提高其预测准确性的关键之一。文中提出了一种猪肉新鲜度等级预测时颜色特征参数和神经网络优化选取的方法,利用图像处理的方法提取通脊表面的颜色特征参数,组合成RGB-HIS、RGB-L*a*b*、rgb-HIS、rgb-L*a*b*及HIS-L*a*b*五类特征参数组合,并利用BP(back propagation,BP)和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神经网络构造各类新鲜度等级预测模型。结果表明:SVM和BP的平均预测准确率分别为91.11%和84.44%,且rgb-HIS特征参数组合的BP与SVM预测模型的预测准确率最高,分别为88.89%和95.56%。因此,提取通脊表面r、g、b、H、I、S均值作为颜色特征向量,且选择SVM神经网络来构造新鲜度预测模型可显著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IEA-I型航空植保高速风洞的设计与校测
《农业工程学报 》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固定翼农用飞机所搭载航空喷头施药雾滴分布研究的需要,该文依照低湍流度风洞设计原理设计了IEA-I型高速风洞.该风洞型式为直流开口式,主要由动力段、过渡段、扩散段、稳定段、收缩段及试验段等部分组成,风洞总体尺寸为9.8 m×1.2 m×1.8m(长×宽×高);动力段选用离心风机;扩散段为小角度扩散,扩散角5°;稳定段采用六角形蜂窝器和9层阻尼网组合设计;收缩段缩比10.24;试验段截面直径为300 mm.该文采用热线风速仪,皮托管和高速PIV系统测定了风洞试验段气流品质,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段风速7.6~98 m/s连续可调,气流紊流度小于1.0%,试验段风场均匀度小于0.4%,平均气流偏角小于0.2°,气流动压稳定系数小于2.0%,归一化轴向静压梯度小于0.02.该风洞能模拟固定翼农用飞行器作业飞行条件,为进一步研究航空喷头的参数优化提供试验平台.


地膜覆盖与常规灌溉对冬小麦耗水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进一步明确地膜覆盖的农业生产潜力,本研究在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国家精准农业示范基地(40°10′33.26″N,116°23′37.07″E)设计4个试验处理[T1:地膜覆盖(在传统地膜覆盖的基础上膜上覆盖1 cm土层)+不灌水;T2:无地膜+冻水;T3:无地膜+冻水+拔节水;T4:无地膜+冻水+拔节水+开花水],利用称重式蒸渗仪研究该种地膜覆盖下的冬小麦耗水特征和产量形成机制。结果表明,4种处理的累计蒸散量随着播种天数而呈现三次多项式动态方程,且4种处理的绝对系数R2>0.99,拟合性较高。T1、T4的土壤?作物系数(Kc)最大理论值与实际最大值均出现在抽穗期,而T2、T3出现在拔节期,且4种处理的Kc随播种天数呈二次方程,绝对系数R2>0.70(T2为0.69)。从阶段耗水量看,播种—拔节期,T1显著低于T2(T3/T4);拔节—成熟期,T1与T2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低于T3和T4处理(P<0.05);在孕穗—开花和开花—成熟期,T1比T2分别增加了3.10 mm和21.43 mm的耗水量(P>0.05);生长后期,增加了对50~100 cm土层的水分消耗。从蒸散速率及Kc看,T1的蒸散高峰值高于T2,但低于T3和T4;T1的冬后蒸散高峰最大值出现时间(播后215 d)晚于T2、T3和T4(播后194 d);T1的Kc最大值出现时间与T4相同(播后214 d),但晚于T2、T3(分别为播后200 d、199 d)。与T2、T3相比,T1增加了旗叶叶片水势,延缓了叶片衰老,而且土壤表层(0~5 cm)的温度增加了0.5℃,但增加不显著,这利于降低棵间的土壤蒸发。从产量与产量构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看,T1的穗粒数和千粒重高于T2和T3,低于T4,但差异不显著;T1产量与T2和T3差异不明显,但显著低于T4,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了22.6%(P<0.05)。上述结果表明,在底墒水充足的条件下,地膜覆盖可代替冻水、拔节水的作用,通过减少前期土壤蒸发,为冬小麦生长后期节省大量水分,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降低冬小麦全生育期耗水量,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
关键词: 地膜覆盖 灌溉 小麦 耗水特征 土壤?作物系数 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