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核桃“叶缘焦枯”生理病害调控技术
《新疆农业科技 》 2014
摘要:新疆南疆地区特别是和田地区,有20%~30%的核桃园发生不同程度的生理病害,叶缘变褐、焦枯,果实变黑、萎缩,品质严重下降,商品率较低,发病核桃树商品率仅为60%~80%,严重影响了核桃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总结提出了核桃"叶缘焦枯病"防控技术,以期为南疆地区核桃"叶缘焦枯病"的防控提供指导。


Co~(60)-γ射线对厚皮甜瓜生长及果实性状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Co60-γ射线辐照对厚皮甜瓜植株生长及果实性状的影响。【方法】用0、10、20、40、60和80 Gy 6不同剂量Co60-γ射线分别辐照甜瓜品种金凤凰、金龙、雪里红和伽师瓜的无菌组培苗茎尖组织,观测辐照后植株生长和果实性状的变化。【结果】辐射处理甜瓜茎尖的半致死剂量为20 Gy。【结论】高剂量(80 Gy)辐照处理对甜瓜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低剂量(10~20 Gy)处理既可促进甜瓜植株的生长,还可有效改善甜瓜的品质。


滴灌施肥对玉米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土壤通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于2009和2010年,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进行了滴灌施肥对玉米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9年玉米干物质累积最快的时期是在播种后59~99 d,OPT处理(根据土壤测试值而确定的施肥量)的干物质积累速率的最大时刻t0比其它处理提前了5~6 d。处理间的N吸收量、P2O5吸收量和K2O吸收量都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45.69%、24.89%和40.11%。玉米各处理间的产量都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OPT-N(不施氮)、OPT-P(不施磷)、OPT-K(不施钾)和CK(不施肥)处理的产量分别相当于OPT处理的68.48%、89.49%、94.95%和63.85%;氮肥、磷肥和钾肥对玉米产量的贡献率分别是31.52%、10.51%和5.05%。2010年处理间的N吸收量、P2O5吸收量和K2O吸收量也都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45.46%、28.01%和46.96%。玉米各处理的产量间都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OPT-N、OPT-P和OPT-K处理的产量分别相当于OPT处理的69.03%、80.94%和84.99%;氮肥、磷肥和钾肥对玉米产量的贡献率分别是30.97%、19.06%和15.01%。综合产量和养分积累方面的研究结果,两年的试验都表明氮肥是玉米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其次为磷肥和钾肥。


18.6%拌·福·乙酰悬浮种衣剂
《农药市场信息 》 2014
摘要:18.6%拌·福·乙酰悬浮种衣剂是由新疆农科院核生所及其下属公司自行研制而成,是我国首个同时具有防病、治虫、抗旱、耐盐碱等多功能的种衣剂。用其包衣棉花种子,能有效防治棉花苗期立枯病和蓟马,提高棉田出苗保苗率。经权威机构检测、评价,该种衣剂防治效果好、低毒、对环境影响小,


外源N、P、K肥对扁桃叶片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N、P、K肥对扁桃叶片中各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给新疆扁桃营养诊断平衡施肥技术提供理论参考依据,2009—2010连续2年在结果期扁桃园内萌芽前分别土施不同浓度梯度的N、P、K肥,在扁桃果实膨大期采集叶片,对其中N、P、K、Ca、Mg、B、Zn、Fe、Mn、Cu 10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土施N、P、K肥能分别提高叶片中相应元素的含量,其中N还促进P、B、Fe、Zn、Cu的吸收,但与K、Ca、Mn发生拮抗;P促进了N、K、Mg、Mn的吸收,但与Zn、Fe发生拮抗;K促进了B、Fe、Zn的吸收,但与N、P、Ca、Mg发生拮抗。土施不同浓度梯度N、P、K肥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扁桃叶片中N、P、K含量,且施用量和叶片吸收的元素含量间存在线性关系,而N、P、K肥对扁桃叶片中其他9种矿质元素含量分别形成促进和拮抗双重关系。


SODm增效尿素对玉米品质和吸收氮素的影响
《农村科技 》 2014
摘要:以玉米为供试作物,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盆栽试验,来研究SODm增效尿素对玉米品质的影响,及SODm增效尿素与普通尿素在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吸收氮素的差异,探明SODm增效尿素增加作物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的原因。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方案及设计选择104团中高肥力地块布设了田间试验小区。小区长8米、宽5米,面积40米2;试验设5个处


部分新疆小麦材料Lr34/Yr18及矮秆基因分布规律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新疆小麦材料中慢锈基因Lr34/Yr18、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及Rht8基因的等位变异组成和分布,以帮助小麦育种者进行慢病性品种选育和株高改良奠定基础。【方法】使用csLV34、NHBF.2与WR1.2、NH-BF.2与MR1、DF与MR2、Xgwm261标记,对新疆小麦材料中慢锈基因Lr34/Yr18和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和Rht8的分布情况进行分子标记鉴定。【结果】在鉴定335个品种(系)中,含Lr34/Yr18的材料占总数的9.25%,可见含Lr34/Yr18慢病基因在新疆小麦育种材料中比较匮乏;有129个材料携带Rht-B1b基因,占总数的38.51%。221份携带Rht-D1b基因,占总数的65.97%;检测Rht8基因,有61份材料扩增出192 bp片段,占总数的18.21%。对于矮杆基团,同时扩出Rht-B1b/Rht-D1b/Rht8基因的材料有11份,占3.28%,扩出Rht-B1b/Rht-D1b基因的有70份,占20.9%,扩出Rht-B1b/Rht8基因的材料有8份,占2.39%。扩出Rht-D1b/Rht8基因的材料有22份,占6.57%。新疆育种材料中以Rht-B1b/Rht-D1b基因占主导地位。【结论】csLV34、NH-BF.2与WR1.2、NH-BF.2与MR1、DF与MR2、Xgwm261标记可以方便、快速、准确地检测Lr34/Yr18、Rht-B1b、Rht-D1b与Rht8基因,能作为小麦材料慢锈基因与矮秆基因鉴定的有效工具,直接利用此标记进行标记辅助选择。
关键词: 普通小麦 Lr34/Yr18基因,矮秆基因 Rht-B1b Rht-D1b Rht8 分子标记


优质抗旱春小麦新品种——新旱688
《麦类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新旱688是新疆农科院奇台麦类试验站于1997年用母本90J210和父本Y-5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旱地春小麦新品种,于2012年12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生物学特征该品种幼苗直立,分蘖力较强,生育期90~136d,株高46.0~117cm,抗倒伏性较强;在基本苗112.5万~499.5万株·hm-2条件下,有效穗190.5万~555.0万·hm-2,穗粒数19.0~55.0


不同覆膜栽培方式对甜菜相关性状的影响
《中国糖料 》 2014
摘要:探索了单膜、双膜和露地3种栽培方式对甜菜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双膜覆盖能明显提高甜菜种子的田间发芽势,较露地提高58.34%,较单膜提高23.34%;双膜覆盖的甜菜苗期百株重、子叶叶面积均较单膜表现好;地膜覆盖明显增加甜菜的青头比例,单膜、双膜分别较露地青头长度增加4.07%和41.29%;单膜和双膜覆盖甜菜块根产量分别较露地增产41.61%和33.83%;单膜、双膜分别较露地含糖率提高1.25和1.07个糖度;单膜、双膜分别较露地块根产糖量增加52.36%和4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