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柠条粉作基质对西瓜幼苗生长发育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 201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柠条粉作为育苗基质对西瓜幼苗生长发育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确定柠条粉作为育苗基质的可行性,进而为柠条资源后续产业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以"壮苗二号"育苗基质为对照,通过基质理化性状、幼苗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及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参数等指标,比较分析柠条粉基质育苗效果。结果表明:柠条粉基质与壮苗二号基质在物理性状方面基本一致,柠条粉基质速效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壮苗二号基质;在育苗方面,两种基质幼苗株高、茎粗、根长、叶片数、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全株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全株干质量和根冠比等生长发育指标上均趋于一致,且柠条粉基质幼苗壮苗指数高于壮苗二号基质幼苗壮苗指数9.76%,同时柠条粉基质幼苗光能利用效率略高于壮苗二号基质幼苗。柠条粉基质完全具备取代以草炭为原料的现有育苗基质的潜能,可作为西北干旱地区设施瓜菜工厂化育苗基质进行开发、利用。
关键词: 干旱区 基质 生长 柠条 育苗 叶绿素荧光 生态效应


银川平原土壤盐分及盐渍土的空间分布格局
《农业工程学报 》 200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系统认识和掌握盐渍土的空间分布特征,是治理改良盐渍土的基础。在总面积约6184.9km2的银川平原引黄灌区布设101个采样点,分层(0~180cm)测定了土壤全盐量,应用地统计学方法结合GIS技术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银川平原各层土壤盐分的分布类型均比较复杂,呈高度的偏态分布。土壤盐分的变异属于中等变异强度。0~120cm土层盐分的空间相关距离一般在20~28km;而深层(>120cm)土壤的空间相关距离较大,约34km。银川平原表层土壤属于非盐化土、轻度、中度、重度盐渍土和盐土的土地面积分别为0、1508.8、3614.9、982.6和78.6km2,总体属于中度和轻度盐化土类型,且呈现一定的盐分表聚趋势。重度盐渍土和盐土主要分布在银北的石嘴山市、平罗县、惠农县一带和银南的部分地区。总体来说,银川平原的土壤盐渍化现象依然严重,应加强研究与治理改良。
关键词: 土壤盐分测定 盐渍土 空间分布 地统计学 银川平原


浅层地下水埋深、矿化度及硝酸盐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
《农业工程学报 》 200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银川平原101个观测井取样分析,测定了其浅层地下水位埋深、矿化度及硝酸盐含量。应用地统计学方法结合GIS技术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服从正态分布,而矿化度和硝酸盐服从对数正态分布。银川平原地下水位埋深、矿化度和硝酸盐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78m,1.81g/L和3.17mg/L。三者在一定范围内均存在空间相关性,它们的空间相关距离分别为23.7、13.3和12.6km。运用Kriging方法对未测点进行了估值,绘制了三者的空间分布图。银川平原地下水埋深总体较浅,研究区约有75.1%的地区地下水埋深为1.5~2.0m,发现在平原中部的银川地区一带形成了以新旧城区为中心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区。地下水矿化度在整个平原内自西南向东北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中66.4%的区域达到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仅有3.7%的局部地区的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超过了饮用水水质标准。
关键词: 银川平原 地下水埋深 矿化度 硝酸盐污染 空间变异 影响因素


利用雨水对半干旱地区覆膜春小麦有限灌溉的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 200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宁夏南部山区对春小麦集雨补充灌溉研究表明 ,春小麦全生育期覆膜栽培能有效地抑制土壤蒸发 ,大幅度增加产量 ,提高水分利用率。在覆膜春小麦拨节期灌水 3 0 mm产量可增加 3 71.1kg/ hm2 ,水分利用率提高 11.2 % ,拨节期是地膜春小麦集雨节灌最佳补水时期。地膜春小麦拨节期 1次供水 3 0、60、90和 12 0 mm,与不灌水相比 ,小麦籽粒产量均有大幅度增加 ,增幅分别为 2 3 .4%、68.7%、10 5 .5 %和 98.3 %。分析认为 ,覆膜春小麦 1次补灌水量以 60 mm为宜


北方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建立复合型草灌栽培地高产模式的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 1991 EI CSCD
摘要:为了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坡度较大、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地寻求一个恢复生态良性循环、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加生物产量、延长利用年限的优化种植模式,并使林、草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短期内增加能源、经济、生态效益。我们在宁南山区的西吉县马建乡荒山荒坡(海拔2050米)带建成了万亩连片的复合型草灌长期栽培地。经过四年的试验研究,初步认为用这个模式治理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地带效益是十分显著的。 (一)原理与设计 多种草在同一土地上合理配置,可以解决因草地上部各空间营养面和适应特性的不同而充分利用太


山区新旧犁使用性能调查及改进设计
《农业机械学报 》 1964 EI
摘要:宁夏地区地势由南向北傾斜,愈北愈平緩,农业生产分山区及引黄灌区两个体系。全区耕地面积1,350多万亩,其中山区966多万亩,占74%;灌区357多万亩,占26%。山区是西北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山岭重迭,沟壑縱横,并又可分为阴湿区、一般干旱区及干旱区三类。土质以黃土为主(約占70%),黄砂土、砂土、黑黄土和粘土次之。作物以小麦、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