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GA_3和TDZ对夏黑葡萄果实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 2013
摘要:以夏黑葡萄为试材,在盛花期分别以30、40、50 mg/L GA3浸蘸花穗,花后两周以30、40、50 mg/L GA3外加1、3、5 mg/L TDZ浸蘸果穗,以二次处理时50 mg/L GA3+5 mg/L CPPU为对照,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处理对夏黑葡萄果实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盛花期50 mg/L GA3,花后两周50 mg/L GA3+3 mg/L TDZ处理的效果最好,既增加了果实重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降低了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同时显著促进了果皮花青苷含量的提高,果皮的着色指标L、a、b和h值均较对照差异显著;盛花期30 mg/L GA3,花后两周30 mg/L GA3+1 mg/L TDZ处理除了单果重略低于对照,在品质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TDZ的作用效果要优于CPPU。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个玉米杂交种灌浆动态特性研究
《农业科技通讯 》 2013
摘要:2008-2009年对5个玉米杂交种的果穗灌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它们的籽粒体积增长的时序动态均表现为"前快后慢型",粒重的增长呈"前慢中快后慢型";(2)籽粒体积增长最多的阶段都在授粉后28 d内,以后逐渐减慢,粒重增长最多的阶段在授粉后的14~42 d;(3)采用充实指数度量玉米杂交种灌浆期的籽粒发育和充实能力切实可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氟铃·辛硫磷20%乳油在棉花上的残留与消解动态
《农药科学与管理 》 2013
摘要:为了评价辛硫磷在棉花上使用的安全性,建立其使用规范。于2010-2012年在杭州和商丘两地进行了氟铃·辛硫磷20%乳油在棉花上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实验。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在植株和土壤中半衰期分别为0.62~0.81d和2.4~2.8d。最终残留试验表明:氟铃·辛硫磷20%乳油按300g a.i./ha和450g a.i./ha施药,虫害发生期施药3次和4次,末次施药后7、15、21d采集土壤样品和棉花样品,土壤和棉籽中辛硫磷的残留量均<0.05mg/k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STS标记检测我国小麦推广品种的抗穗发芽基因型
《华北农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已开发的与穗发芽抗性相关的STS标记Vp1A3和Vp1B3,对我国46份代表性小麦品种进行穗发芽抗性基因的综合筛选。结果表明:用Vp1A3共检测出13种Vp-1A等位基因,分别是Vp-1Aam、Vp-1Aan、Vp-1Aao、Vp-1Abm、Vp-1Abn、Vp-1Agm、Vp-1Agn、Vp-1Ahm、Vp-1Aho、Vp-1Aim、Vp-1Ain、Vp-1Aio、Vp-1Ajm,各占总数的17.4%,8.7%,2.2%,4.3%,4.3%,6.5%,2.2%,2.2%,2.2%,15.2%,28.3%,4.3%,2.2%;用Vp1B3共检测出3种Vp-1B的等位基因,分别为Vp-1Bc、Vp-1Ba、Vp-1Bb,各占总数的71.7%,17.4%,4.3%。通过Vp1A3和Vp1B3的综合筛选,在46份材料中共选出5份抗穗发芽基因型材料,分别是绵阳31、豫麦35、凤麦24、CA0489和山东928802,其Vp-1基因的单倍型分别为:Vp-1Agm和Vp-1Bc,Vp-1Agm和Vp-1Bc,Vp-1Agm和Vp-1Bc,Vp-1Aam和Vp-1Bb,Vp-1Abm和Vp-1Bb。利用Vp1A3和Vp1B3对小麦的穗发芽抗性基因进行综合筛选,提高了选择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芝麻太空诱变效应及AFLP标记检测
《华北农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太空环境对不同芝麻品种的诱变效应,以实践8号卫星搭载的豫芝11号、日本黑芝麻、郑芝D15、郑芝05N01、郑芝06ms198等5个芝麻品种为材料,分析了太空诱变对芝麻SP3与SP4世代农艺性状和抗性变异的影响,并对豫芝11号、日本黑芝麻及其诱变后代进行了AFLP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不同芝麻品种经太空诱变后在叶型、蒴型、花色、生育期、株高、始蒴部位、黄稍尖、单株蒴数、千粒质量、产量和抗病性上均产生了变异,品种间突变类型及突变频率均存在差异,抗性性状有正向增加的趋势,但农艺性状负向突变较正向突变幅度大。与对照(未经太空诱变)相比,株高、始蒴部位、黄稍尖、单株蒴数、千粒质量、产量最高分别增加了53 cm,77 cm,16 cm,122个/株,0.53 g,478.54 kg/hm2,下降了36 cm,30 cm,19 cm,197个/株,0.64 g,1 013.81 kg/hm2;对豫芝11号和日本黑芝麻的SP4世代变异进行AFLP分子检测,豫芝11号39个诱变后代的遗传距离在0.128 8~0.488 5,72%的植株遗传距离在0.12~0.25,平均遗传距离为0.25,日本黑芝麻17个诱变后代的遗传距离在0.289 7~1.301 3,37.5%的植株遗传距离在0.178 3~0.499 6,平均遗传距离为0.687 6。由此表明,太空诱变具有多方向性和随机性,芝麻不同品种对太空诱变的敏感性不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氮耦合对日光温室番茄产量和土壤水、氮利用率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2种灌水量(W)和3种施氮(N)量对日光温室番茄产量和土壤中水、N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N量对番茄产量的影响大于灌水量,两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施N量和灌水量均可显著影响土壤水分利用率(WUEY)。灌水量较多时(4 541.0 m3/hm2),WUEY随着施N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差异不显著;而灌水量较少(2 270.5m3/hm2)时,追施少量N肥(373.77 kg/hm2)即可显著提高WUEY;在施N量相同的前提下,加大灌水量可显著降低WUEY。在灌水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施N量的增加,N素损失率显著增加;在施N量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灌水量对N素损失率影响不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北部夜间空中昆虫群落的初步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1年4月底至8月,使用探照灯诱虫器对河南省北部的夜间空中昆虫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河南北部夜间空中昆虫群落由12目47科100多种昆虫组成,其中害虫的种类占了86.43%.空中昆虫群落的丰富度和昆虫的种类随季节变化不大,数量随季节有明显变化,其中6月份昆虫数量明显高于其他4个月份.采用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进行分析发现,棉铃虫、赤角盲蝽、小地老虎和大黑鳃金龟是空中昆虫群落的主要害虫优势种,优势度指数最高分别为0.575 2、0.137 8、0.108 0、0.136 1,其中棉铃虫是整个生长季节的优势种.食蚜蝇、中华草蛉、东亚小花蝽和大草蛉是空中昆虫群落的主要天敌优势种,优势度指数最高分别为0.714 3、0.626 1、0.219 3、0.467 5.研究初步明确了河南省北部夜间空中昆虫群落的演替及不同时期的优势种群,为针对性控制害虫危害奠定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