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密封高压消解罐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重金属
《农业工程学报 》 200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寻求一种可行的土壤重金属元素分析方法,采用了"硝酸-氢氟酸-过氧化氢"三酸消化体系和密封高压消解罐法对土壤样品进行消化,以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中的铜、锌、铅、铬、镉。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能将土壤样品中的铜、锌、铅、铬、镉完全消解出来;密闭消解的方式有效控制了样品的损失及污染,此外还保护了操作者的安全;前处理操作过程简单,省时、省力;称样量和酸用量少,环境污染小;方法的灵敏度、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较高。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采用该法测定土壤中的重金属时,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实验条件易于控制,能够满足环境监测分析的要求,可以作为一种可行的土壤重金属元素分析方法被采纳。
关键词: 密封高压消解罐消解 原子吸收光谱法 土壤 铜 锌 铅 铬 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遥感数据和作物模型集成方法与应用前景
《农业工程学报 》 200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促进遥感数据和作物模型集成这一新方法在农业领域中更广泛的应用,在分析遥感数据和作物模型农业应用中各自优缺点的基础上,阐明二者结合的必要性,并介绍了遥感数据和作物模型的3种集成方式。回顾了遥感数据和作物模型同化的研究进展,并重点分析了遥感数据和作物模型结合在农作物产量预测、品质遥感预报、精准施肥管理决策、精准灌溉决策等领域的应用潜力,最后指出了当前遥感数据和作物模型结合中存在遥感定量化、参数集和驱动数据的获取、最优化算法选择和改进、作物模型的完善和订正等问题,有望随着遥感数据源的丰富、定量遥感和作物模型的发展、以及同化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得到解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村镇民俗旅游信息管理现状及系统构建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我国村镇民俗旅游管理的现状与不足。介绍了村镇民俗旅游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条件、设计思路、技术路线及实现功能,讨论了村镇民俗旅游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立体视觉的玉米叶片形态测量与三维重建
《计算机应用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出一种基于立体视觉的玉米叶片形态测量和重建的方法。利用双目立体视觉系统获取玉米叶片的两幅图像,通过图像分割技术和边缘检测算法对每幅图像中的玉米叶片进行边缘提取;利用极线约束和彩色图像RGB值对图像进行匹配,计算出叶片边缘的三维坐标,从而恢复叶片的三维边缘;利用对叶片边缘的恢复技术,对叶片曲面进行三维重建;根据恢复的区域点云,可以测出任意两点的空间距离,实现了对叶片的三维测量。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很好地恢复玉米叶片的三维信息,为玉米叶片三维形态的无损、快速检测监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京地区大叶黄杨春初返青过程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利用调制式荧光仪与氧电极技术,研究北京地区大叶黄杨在春初返青过程中的荧光动力学及光合放氧的变化,探讨常绿阔叶植物在北方越冬过程中抵御逆境的适应机制,同时借助稳态荧光动力学曲线的变化揭示植物返青过程光暗反应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冬季大叶黄杨阳生叶与阴生叶的PSⅡ光化学效率、光合速率均很低;光合电子传递不通畅,低温强光双重胁迫导致阳生叶比阴生叶的电子链阻塞更严重;捕光天线系统遭遇破坏,这是植物减少过多激发能对PSⅡ反应中心破坏的一种光保护机制;PSⅡ保持较高的开放程度,借此减小激发能在供体侧积累对反应中心造成的伤害;同时非线性电子传递和天线系统之外的能量耗散是大叶黄杨越冬过程重要的光保护机制。初春随着温度的回升,捕光天线系统、光合电子链的活性、光合速率逐渐恢复。倒春寒发生时,大叶黄杨再次发生光抑制现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镉对体外培养鸡脾淋巴细胞钙稳态的影响
《环境科学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钙稳态在镉对禽类免疫抑制中的作用,以终浓度为10μmol.L-1的CdCl2对急性分离的鸡脾淋巴细胞进行染毒,分别在培养12、24、36、48h和72h时收集细胞,采用Fura-2/AM荧光标记、半定量RT-PCR和酶试剂盒比色的方法分别研究了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MmRNA的表达以及钙泵的活性.结果表明,随着镉作用时间的延长,淋巴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不断升高,CaMmRNA表达水平和钙泵活性不断下降,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或p<0.01),提示镉可使淋巴细胞内钙稳态失调而发挥免疫毒性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耐荫地被植物山麦冬光合特性研究
《草地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Li-6400便携式光合分析仪测定了耐荫地被植物山麦冬(Liriope spicata (Thunb.) Lour.)的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山麦冬光合日进程有光合午休现象,最大净光合速率为10.2μmol CO2.m-2.s-1,光饱和点为648μmol.m-2.s-1,光补偿点为3.2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为0.1389,CO2饱和点为1868μmol.mol-1,补偿点为61μmol.mol-1,最大蒸腾速率为2.2 mmol H2O.m-2.s-1,最大气孔导度为0.100 mmol.m-2.s-1。因此认为山麦冬是具有耐荫和抗旱节水特性的优良地被植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瓜幼苗不同叶位叶片光合特性对弱光的响应
《中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弱光条件下黄瓜(Cucumis sativus)幼苗不同叶位叶片光合特性的响应变化及品种间差异,为日光温室黄瓜冬季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耐弱光的‘津研2号’和较耐弱光的‘戴多星’黄瓜幼苗为试材,在人工气候室内用LI-6400光合仪和PAM-2100荧光仪研究弱光[75~85μmol·m-2·s-1,25℃(昼)/18℃(夜)]及常光对照(500~600μmol·m-2·s-1)下黄瓜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a荧光参数。【结果】弱光处理后,黄瓜第3~5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气孔限制值(Ls)、蒸腾速率(Tr)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基本上下降,而胞间CO2浓度(Ci)升高,尤以中部叶变化明显,Pn的下降主要是非气孔因素限制的结果。弱光下第3~5叶光系统Ⅱ(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反应速率(Prate)、非环式电子传递速率(J)和PSⅡ吸收光能用于光化学反应的比例(P)均下降,光系统间激发能分配不平衡性(β/α-1)增大。弱光下‘津研2号’随叶位的升高其Pn、ΦPSⅡ、J和P等光合、荧光参数基本呈降低趋势,β/α-1有所升高,而‘戴多星’上述参数的变化规律与其对照相似,即中部叶具有较高的光合能力和光化学活性。【结论】弱光抑制了黄瓜幼苗各叶位叶片,尤其降低了中上部叶的光合同化能力和PSⅡ光化学活性。弱光下‘津研2号’幼苗整株持续光合能力明显低于‘戴多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