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用稳态空间分辨光谱技术检测农产品光学参数的研究及应用
《农业工程学报 》 200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光子输运理论,针对农产品强散射介质的特点,采用光子输运方程的漫射近似理论,从其解的形式出发,进行以稳态空间分辨光谱技术为基础的农产品光学参数无损测量方法的研究,设计了农产品光学参数的无损检测装置,用以获得吸收系数和约化散射系数等光学参数。通过对散射与吸收的标准液体模型(Intralipid-10%溶液与Evan’sblue溶液)在波长750nm处的光学参数的测量,对系统进行了测试校准。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稳定、可靠并且检测得到组织的光学参数与文献报道的理论值一致。首次应用基于稳态空间分辨光谱方法测量了富士苹果样品的光学参数,检测结果约化散射系数为(0.97711±0.191858)mm-1,吸收系数为(0.00321±0.00076)mm-1;同时测量了番茄样品,其约化散射与吸收系数分别为(1.1345±0.22749)mm-1,(0.00140±0.00045)mm-1;稳态空间分辨光谱方法较时间分辨光谱TRS方法更适合应用在果蔬生产检测中。
关键词: 稳态空间分辨光谱 光谱分析 品质检测 约化散射系数 吸收系数 苹果 番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区域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及合理采样数确定
《农业工程学报 》 200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北京市大兴区的重金属污染情况,加强农产品安全生产管理,在北京市大兴区布设了313个取样点,测定了土壤重金属Cu、Zn、Pb、Ni、As和Hg的含量,并充分利用空间分析和地统计分析技术对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变异性及合理取样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兴区土壤中6种主要重金属空间变异系数范围为14.43%~47.16%,其变异程度为As>Zn>Cu>Ni>Hg>Pb,且这些土壤重金属均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空间相关性,空间相关距排列为Cu>Zn>Pb>Hg>As>Ni。相比于经典统计法,地统计分析和克立格插值考虑了空间结构性和随机性,可以确定更合理的采样数量。
关键词: 空间变异性 合理取样数 经典统计法 地统计分析 克立格插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负水头灌溉对温室番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 200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目前水资源紧缺与蔬菜生产水分管理难的矛盾,采用负水头灌溉新型灌溉方式与传统漫灌方式进行比较,研究了2种不同灌溉方式对番茄植株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负水头灌溉方式下的番茄植株各形态指标都要优于常规漫灌,符合番茄植株对水分的需求;负水头灌溉下番茄植株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都要强于常规灌溉,干物质积累与水分利用效率都要大于常规灌溉。对番茄产量与品质的测定表明负水头灌溉方式提高了番茄产量,同时提高了番茄果实内维生素C、可溶性糖及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降低了果实酸度,提高了糖酸比,而对果实水分、及硝酸盐的含量未产生影响。总结表明,负水头灌溉方式更适合应用于温室番茄栽培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神经网络和高光谱植被指数估算小麦生物量
《农业工程学报 》 200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准确的估算作物生物量,能够为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粮食经济宏观调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高光谱植被指数,系统的比较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和传统回归模型估算的小麦生物量。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方法相对于对数回归模型,显著地提高了小麦的生物量诊断的准确性,均方根误差(RMSE)相对减小,决定系数(R2)和T值相对增大,特别是对于比值植被指数(RVI),T值提高的幅度比较大,达99.8%。说明人工神经网络对作物小麦的生物量高光谱遥感诊断是一种实时高效的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主成分融合信息失真的城市IKONOS影像阴影自动提取研究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 200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融合信息失真的城区IKONOS影像阴影自动提取的新方法。首先选用阴影信息强的近红外波段用于阴影提取,并评价主成分融合的信息失真,发现阴影对相对偏差这一评价指标敏感;其次,构造了相对差异指数以增强阴影信息,使阴影区相对差异指数的数值高,而非阴影区的相对差异指数的数值低;然后通过阈值法将影像分为可能阴影区和非阴影区;最后根据标准差通过区域滤波去除可能阴影区中的水体,实现阴影的提取。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阴影自动提取方便、精度高,不仅能准确地提取高层建筑物的阴影,而且能识别矮小树木等细小阴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语义Web的农业生产知识集成技术
《农业工程学报 》 200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于农业知识资源具有分布、多态、异构等特性,分布式计算环境下知识表示、组织和集成应用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该文基于语义Web技术提出了支持农业生产知识集成的系统框架,介绍了该框架的数据层、业务系统层、知识集成层和知识应用层的架构构成,并对其中的知识表示与描述、知识链构建、知识转化方法以及知识检索与集成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农业知识语义检索原型系统,并以2000余篇农业资料为对象进行知识检索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关键词检索方式,基于语义的知识检索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查准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ArcIMS Java connector制作动态专题图
《计算机应用研究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出一种Java connector方式制作动态专题图,并与ArcIMS制作动态专题图的另一种方式即定制开发ArcXML方式作了对比。前者直接编辑ArcXML文件,操作过程复杂、不易扩展,难以达到动态制作的目的;后者实现了ArcXML到Java对象的映射,支持面向对象的方式开发,省去了处理繁琐的ArcXML过程。重点以实际应用中制作专题统计图、分类图为例,采用会话对象存储动态数据,结合Java connector的面向对象开发功能,从数据角度和显示角度实现制作动态专题图的目的。实践表明,采用Java connector方式灵活方便、切实可行。
关键词: ArcIMS Java连接器 ArcXML 专题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系杂交小麦产量相关性状的配合力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小麦2个环境敏感型雄性不育系和23个恢复系间的产量相关性状的配合力研究表明:二系杂交小麦产量优势主要取决于单位面积穗数优势,穗粒数的负效应显著;穗数的遗传受加性效应控制;粒重的遗传受加性和非加性共同作用,但以加性效应为主;穗粒数的遗传表达较为复杂,与雄性不育性状的恢复能力有关;产量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提出了大幅度提高二系杂交小麦产量构成中穗粒数的超亲优势,是超高产二系杂交小麦组合选育的关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