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玉米粗缩病初显症叶龄与品种抗性关系研究初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玉米粗缩病采用传统的以病情指数为评价指标的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存在一定问题,采用田间自然发病法和人工接种法,分析了不同抗性级别玉米自交系‘90110’、‘沈137’、‘DB544’、‘冀35’、‘丹360’、‘黄早四’、‘掖107’、‘掖478’、‘5003’田间自然发病严重度与人工接种发病的初显症叶龄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试验材料田间病指分布在2.85~65.84之间,人工接种致病病株初显症叶龄分布在4~15叶之间,两者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923,P<0.01)。通过建立田间发病严重度与人工接种条件下初显症叶龄间的回归方程,制定了以病株初显症叶龄为抗性评价指标的抗性划分标准:初显症叶龄小于6.27的为高感;初显症叶龄在6.27~10.32间的为感病;初显症叶龄在10.32~12.35间的为中抗;初显症叶龄在12.35~13.77间的为抗;初显症叶龄大于13.77的为高抗。新评价指标的采用不仅可以将每材料每重复接种株数从15株减少到3株,同时还将试验调查终止期从19片叶缩短到14片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保护地蔬菜根结线虫种类鉴定及其rDNA-ITS序列分析
《植物保护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甘肃省保护地蔬菜根结线虫的种类,采用rDNA-ITS-PCR方法结合其2龄幼虫、雌虫会阴花纹等形态学特征对采自甘肃省9个市的主要蔬菜生产基地保护地蔬菜根结线虫的11个种群样本进行了种类鉴定,并对其ITS区域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比对。结果表明:11个根结线虫种群的ITS区域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已知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ITS区域序列的相似性达到99%,其ITS片段大小介于690~695bp之间,表明甘肃省保护地中蔬菜根结线虫为南方根结线虫。
关键词: 蔬菜 根结线虫 核糖体DNA-ITS 种类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光温室黄瓜根系分布特征及其对土壤水分环境的响应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了明确日光温室蔬菜土壤生境调控范围。[方法]分析不同生育期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黄瓜根系垂直分布特征。[结果]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处理对黄瓜根系垂直分布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影响较小;不同处理0~25 cm土层黄瓜根系分布比例均可达全部根重的99%以上,根系的最深分布范围可达30 cm;黄瓜根系分布对土壤水分环境的敏感性存在时期差异,初瓜期根系对水分反应敏感,较低的土壤水分有促使根系向深层发育的趋势。[结论]蔬菜"以水调根"管理具有限制性。调控浅根性蔬菜土壤生境更应关注横向调控措施的实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均匀种植理论与技术研究与应用
《中国农资 》 2013
摘要: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均匀种植技术是以小麦无垄栽培新理论为指导,通过小麦无垄联合耕播机的发明应用,实现耕播一体化,小麦无行、无垄均匀种植的新技术,是对沿袭上千年的“行垄种植”方式根本变革的新理论、新方法、新型农机产品的综合创新。其理论核心是以小麦生物学特性及其适应为本,以小麦栽培生理学特性系统建构为关键的小麦栽培学理论的全方位归真;其技术核心是“均匀种植”,麦株在田间均匀分布,“草坪式”种植;农机产品创新的核心在于小麦无垄联合耕播机在耕种一体化的前提下机械化撒肥撒种与均匀耕播。
关键词: 小麦 机械化 无垄栽培 均匀种植 小麦无垄联合耕播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转化细胞的悬浮培养及植株再生
《西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试管苗叶片为外植体,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转入苹果品种昌红中,研究发现抗生素筛选压对苹果转化效率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转化细胞再生植株的抑制作用。虽然降低筛选压(10或20mg/L卡那霉素)可获得较高频率(分别为62.0%和57.8%)的转化愈伤组织,但其对转化细胞再生植株的抑制仍然明显。通过建立转化细胞悬浮培养系,在无筛选压下获得大量的由悬浮转化细胞增殖形成的愈伤组织,该愈伤组织再转到无筛选压的再生培养基上,6周以后15.8%的愈伤组织可再生转化植株。研究结果显示,可通过建立悬浮培养系的方式消除抗生素筛选压的抑制作用,快速大量获得苹果转化植株,为进一步开展苹果转化基因的整合机制与表达特性研究,推动苹果转基因育种的应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 苹果 转基因 筛选压 植株再生 愈伤组织 悬浮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哈茨木霉菌与啶酰菌胺联用对番茄灰霉病菌的增效机制
《植物保护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验证哈茨木霉菌与啶酰菌胺联用对番茄灰霉病菌的增效作用,采用显微镜观察法观察了菌药联用后哈茨木霉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菌丝形态,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圆盘滤膜法测定了菌药联用后哈茨木霉菌挥发性物质、非挥发性物质和粗酶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啶酰菌胺对哈茨木霉菌的菌丝基本无影响,但能使灰霉病菌的菌丝发生间断性溶解;菌药联用后哈茨木霉菌挥发性物质对灰霉病菌的最高抑菌活性为61.17%,而哈茨木霉菌和啶酰菌胺单独对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分别为48.79%、0.97%,表现增效作用;菌药联用后哈茨木霉菌非挥发性物质和粗酶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未明显增强。研究表明,啶酰菌胺与哈茨木霉菌联用的增效机制是啶酰菌胺导致灰霉病菌的菌丝部分溶解,同时增强了哈茨木霉菌挥发性物质对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
关键词: 哈茨木霉菌 番茄灰霉病菌 啶酰菌胺 联用 增效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芦笋花药培养试管苗生根条件研究
《河北农业科学 》 2013
摘要:为解决芦笋全雄育种中花药培养试管苗生根难的问题,以芦笋品种NJ978花药培养获得的茎尖为材料,研究了培养方式、激素种类及其配比对芦笋试管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生长素IBA、NAA和KT复合使用可诱导试管苗生根,在生根培养基中添加适当浓度的Ancyrmidol能显著提高试管苗的生根率,花药培养来源试管苗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MS+NAA 0.1 mg/L+IBA 1.5 mg/L+KT 0.05 mg/L+Ancyrmidol0.50 mg/L,生根率可达90%以上。并在此适宜生根培养基条件下,对4个芦笋品种花药来源试管苗的生根难易程度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不同芦笋品种的生根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冠军、NJ978和NJ857的生根率均>80%,属于易生根型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