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超声提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猪屎豆种子中野百合碱含量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超声提取方法对猪屎豆种子中的野百合碱进行提取,并使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野百合碱的含量。超声提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60 min、提取功率255 W、料液比25∶1(V∶M)。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野百合碱含量的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柱DB-5MS(30 m×0.25 mm×0.25μm),进样口温度250℃,离子源为EI源,电离电压为70 eV,GC-MS接口温度为280℃,离子源温度为220℃,采用选择粒子扫描模式,选择m/z 120和236作为定性离子,m/z 120为定量离子。野百合碱在上机液浓度0.10~2.00μg/mL与峰面积值线性关系良好(R2=0.9994),最低检测浓度为0.05μg/mL。在试验所选择的3个样品测定中,平均回收率为96%~112%,RSD为3.7%~6.7%。
关键词: 猪屎豆种子 野百合碱 超声提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SYP基因的序列特征及表达分析
《植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突触融合蛋白(SYP)是一类与植物细胞内囊泡介导转运有关的蛋白。部分SYP基因与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响应有关。该文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了木薯(Manihot esculenta)SYP基因及其蛋白结构、核苷酸多态性和系统进化关系,并利用RT-PCR技术检测了木薯不同组织中SYP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木薯SYP基因及其蛋白结构均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家族成员间的保守性;SYP基因的cDNA在基因间以及不同品种间具高度一致性,核苷酸变异以同义替换为主。进化分析表明,植物SYP基因可分为2个亚家族,木薯SYP基因倾向于与蓖麻(Ricinus communis)SYP基因聚在进化树同一分支的末端。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5个木薯SYP家族成员具有组织特异性。上述研究结果为木薯SYP基因功能研究和功能单核苷酸标记的开发奠定了重要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成花诱导期喷施烯效唑和赤霉素对荔枝叶片叶绿素荧光特征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冬季喷施烯效唑(S-3307)已成为荔枝成花诱导期"控梢促花"的重要措施,阐明S-3307对叶片光合能力的影响将为其在荔枝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在荔枝成花诱导期,喷施S-3307(1 250 mg/L)和GA3(90μmol/L)后15 d,用叶绿素荧光仪对荔枝叶片的荧光特征参数和光响应曲线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喷施S-3307和GA3可以显著提高荔枝叶片的Fm、Fv、Fv/Fm和Fv/F0等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响应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3307和GA3处理使Fv’/Fm’、q P、PCR和ETR等叶绿素特征参数增加,NPQ降低;从荔枝叶片PSⅡ反应中心能量分配比率上看,S-3307和GA3处理后P和E增加、D减小,将有利于更多的能量用于光化学反应,提高光化学效率。表明在荔枝成花诱导期喷施S-3307和GA3均可提高荔枝叶片的光合能力,但其作用机制可能不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金纳米颗粒的比色法检测大肠杆菌O157:H7
《江苏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对大肠杆菌O157∶H7进行快速、灵敏的检测,本研究基于功能化金纳米颗粒在大肠杆菌表面的聚合,体系颜色发生由红到蓝变化的原理,发展了一种基于金纳米颗粒聚合的比色法,并用此方法对大肠杆菌O157∶H7进行检测。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成功实现了对食品(矿泉水)中目标菌的检测,其检测下限为1 ml 410个大肠杆菌O157∶H7,且整个检测过程包括样品的预处理可在3 h内完成。该方法有望成为一种通用的技术用于多种病原菌的快速、灵敏检测。
关键词: 金纳米颗粒 大肠杆菌O157:H7 比色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木瓜实生苗茎段组培快繁条件的优化
《南方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激素对番木瓜实生苗茎段分化的影响,为提高番木瓜繁育效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番木瓜种子采用直接接种、无菌水处理18 h后接种等4种方式预处理获得最佳种子处理方式;再以获得的实生苗茎段为外植体进行芽诱导培养基、增殖壮苗培养基、生根培养基的优化筛选。【结果】经6-BA 1.0 mg/L与GA31.0 g/L等体积混合液浸泡18 h后接种的番木瓜种子发芽率高达93.3%,接种培养后污染率低至3.3%;适合番木瓜茎段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0.2 mg/L,增殖壮苗培养基为MS+6-BA 0.2 mg/L+NAA 0.1 mg/L+蔗糖40.0 g/L,增殖系数最高达4.3,生根诱导培养基为MS+IBA 1.0 mg/L+KT 0.05 mg/L+AC 2.0 g/L。【结论】MS+6-BA 0.5 mg/L+NAA 0.2 mg/L、MS+6-BA 0.2 mg/L+NAA 0.1 mg/L+蔗糖40.0 g/L和MS+IBA 1.0 mg/L+KT 0.05 mg/L+AC 2.0 g/L分别作为番木瓜实生苗茎段芽诱导、增殖壮苗和生根诱导培养基,可提高番木瓜实生苗茎段组培育苗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PLC-ELSD法测定礼品西瓜果实可溶性糖的种和含量
《南方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HPLC-ELSD)测定西瓜果实糖分类型和含量的方法,为精准鉴定西瓜种质资源的糖分类型和测定其含量及西瓜品质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HPLC-ELSD法,设置色谱条件采用Comosil Sugar-D柱(4.6 mm ID×250.0 mm),流动相为乙腈-水(体积比75:25),流速1.0 mL/min,柱温30℃;ELSD参数:漂移管温度80℃,气体流量1.60 mL/min,分析西瓜果实中可溶性糖的类型和含量.[结果]在10 min内准确检测出西瓜果实中葡萄糖、果糖和蔗糖3种糖,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在线性范围0.25~3.00 mg/mL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果糖=0.9943、r葡萄糖=0.9997、r蔗糖=0.9988.加样回收率98.57%~101.36%;西瓜果实中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分别为45.88、16.62和34.03 mg/g.[结论]HPLC-ELSD法具有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等优点,可快速准确测定西瓜果实中糖的类型及其含量.
关键词: 西瓜 可溶性糖 类型和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 精准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来源荔枝炭疽菌致病性差异的测定
《果树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来源的荔枝炭疽菌株的致病性差异。【方法】对从不同地区、不同荔枝品种和荔枝不同组织上采集到的病变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及初步鉴定。2010—2011年连续2 a利用离体叶片接种法采用针刺接种对分离到的各个荔枝炭疽菌株系在妃子笑荔枝品种的幼叶上进行了菌株的致病性差异测定验证。【结果】不用来源的荔枝炭疽菌在妃子笑品种上具有明显的致病性差异。大部分株系表现为弱致病性和中致病性类型。有2个株系表现为强致病性,2 a实验结论一致。【结论】不同地理和组织来源的荔枝炭疽菌对同一品种的荔枝具有不同的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应答低温胁迫的转录调控网络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低温胁迫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及作物的产量。为了生存,植物形成了复杂而高效的调控网络以抵御和适应低温胁迫,其中转录调控起关键作用。转录因子通过结合启动子区域的顺式作用元件,调控一系列基因的表达,在植物非生物逆境应答网络中起着关键作用。文章全面综述了参与调控植物低温胁迫应答的转录因子,包括AP2/ERF(APETALA2/ethylene responsive factor)、MYB(myeloblastosis)、bHLH(basic helix-loop-helix)、NAC(NAM、ATAF1、ATAF2和CUC2)、ZFP(zinc finger protein)、WRKY、VOZ(vascular plant one zinc-finger protein)、CAMTA(calmodulin-binding transcription activator)及EIN3(ethylene-insensitive 3)等,简要概述了各类转录因子的结构特征,重点介绍了其在植物抗寒中的功能及调控机制,并基于转录因子间的调控关系,绘制出植物低温应答的转录调控网络。在该调控网络中,CBF(C-repeat binding factor)转录因子起着关键分子开关的作用。CBFs特异地与启动子区域的DRE/CRT(dehydration-responsive element/C-repeat element,A/GCCGAC)顺式作用元件结合,从而激活COR(cold regulated)、LTI(low-temperature induced)、DHN(dehydrin)及RD(responsive to dehydration)等一系列低温应答基因的表达。CBFs的表达受ICE1/2(inducer of CBF expression 1/2)、CAA1(circadian clock-associated 1)、LHY(late elongated hypocotyl)、MYB56、ZFP1/182及CAMTA1/2/3等转录因子的正调控,而受MYB15、MYBS3、ZAT12、PIF4/7、WRKY34及EIN3等转录因子的负调控。ICE1蛋白的转录活性受翻译后修饰的严谨调控,包括SIZ1(SAP and Miz 1)介导的SUMO(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化修饰和HOS1(high expression of osmotically responsive gene 1)介导的泛素化修饰。HOS1-SIZ1系统精细严谨地调控着ICE1-CBFs及其靶基因的表达,以适应外界温度的变化。同时,ICE1的表达还受JAZ1/4的负调控和ERF2的正调控。除CBF依赖的低温应答信号途径外,一些转录因子则通过不依赖于CBF的途径调控植物低温应答,如JERF3、MYB2/4/96/3R-2、WRKY19/21/76、NAC1/2及SAP1/8等。植物低温应答转录调控网络为通过转基因技术提高农作物抗寒性提供了理论基础。转基因结果表明,AtCBF1 AtCBF3、AtICE1、AtCCA1α、TaCBF14/15、TaNAC2、TaWRKY19、VrCBF1/4、MdCIbHLH1、PtrbHLH、OsMYB2、GmNAC20、JERF3及ZFP182等转录因子在植物抗寒遗传改良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此外,文章还探讨了此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研究的重点,以期为进一步解析植物适应低温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