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6952条记录
负水头灌溉原理与装置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负水头灌溉技术,由负水头控制装置、集气装置和供水器3部分组成,系统介绍了目前负水头灌溉技术研究进展,阐述了负水头灌溉技术原理。结合原理结构图和实物图阐述了负水头关键技术的研究情况、工作原理及其作用。该系统利用简易水头控制装置和集气装置通过盘式供水器将灌溉水输送到作物根层。该研究以期建立负水头灌溉技术基本构架,为负水头灌溉系统的深入研究和推广奠定基础。

关键词: 负水头灌溉技术 集气装置 供水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L-THIA模型的密云水库地区非点源污染空间分布特征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业生产营养物质的输出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该文以北京密云水库周边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土地利用、土壤以及降水等下垫面信息,利用长期水文影响评价(T he Long-T erm Hydro log ic Im pact A ssessm en t,L-TH IA)模型,估算研究区内污染物的长期平均输出负荷,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污染物输出负荷是不同的,其中以农用地对研究区内非点源污染的影响最大。结果表明,在流域规划和管理中使用L-TH IA模型分析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空间分布是可行的。

关键词: L-THIA模型 非点源污染 土地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交互式骨架模型的玉米根系三维可视化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根系可视化交互设计对于提高虚拟植物生长研究整体水平意义重大。该文提出一种植物根系逐部位交互式精确设计方法,并在玉米根系建模中予以应用。通过分析玉米根系结构特征并建立其拓扑结构,采用交互式骨架模型确定其整体结构,设计密度函数确定分支数量和分布,利用模板技术衍生相似部位,利用带参数随机L系统产生一级侧根及根毛,对玉米根系各组成部位逐个精确建模,然后拼接形成完整的玉米根系。本系统综合可视化设计多种方法,交互性、真实感都比较好,既可展现玉米根系各组成部分细微特征,又可表现玉米根系整体特征。本系统研究和设计方法具有一定通用性,对其它可用轴线表示其拓扑结构的相似植物可视化建模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 玉米根系 拓扑结构 交互式设计 骨架模型 密度函数 带参数随机L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小麦条锈病严重度高光谱遥感反演模型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人工田间诱发不同等级小麦条锈病,在不同生育期测定染病冬小麦冠层光谱及其病情指数(DI)。把冠层光谱一阶微分数据与相应的DI进行相关分析,采用单变量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技术,建立小麦DI的估测模型,并利用不同品种小麦样本对模型精度进行可靠性检验。结果表明:DI与一阶微分在432~582 nm、637~701 nm以及715~765 nm区域内有极显著相关性,以红边峰值区(725~735 nm)一阶微分总和与绿边峰值区(521~530 nm)一阶微分总和的比值为变量的线性模型估测DI精度最高,且其对小麦品种相对不敏感。上述研究结果对利用高光谱遥感监测农作物病害及其严重程度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 冬小麦 条锈病 病情指数 反演模型 可靠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三维重构及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重构出植物的三维形态是数字植物研究的基础。介绍了玉米三维重构及可视化系统的整体结构、数学基础及实现过程。系统由器官几何造型模块、生长模型模块、可视化控制模块、数据库和人机交互界面组成。其中,玉米叶片、茎节、雄穗、雌穗和根系的三维形态是由基于器官形态结构主要特征而构建的参数化的几何模型来描述的。模型参数具有较明确的生物学意义,均可由品种特征或生长模型生成;系统运行时,根据玉米品种特征和玉米生长模型生成植株的拓扑结构参数和器官几何模型参数,通过人机交互操作来确定行株距等农艺措施参数,进而结合VC++和openGL在计算机上重构出玉米器官、个体和群体的三维形态,具有较好地真实感。系统界面友好、使用方便,易于交互,为农学研究者提供了新的手段。

关键词: 玉米 几何构型 生长模型 三维重构 可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氮、磷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特征

生态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北京市东南郊大兴区采取了44处0~20cm,20~40cm,40~60cm,60~80cm,80~100cm5个不同深度的土壤剖面样品。按土地利用类型,采样点可分为农田、菜地、果园、林地、草地。土壤剖面中,由表层向深层,pH值升高,有机质、速效磷、全磷、硝态氮、全氮降低,且在20~40cm处有较大变化。表层土壤受土地利用影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性质差别较大,尤以菜地土壤,pH为8.01低于其他类型土壤的平均值8.27,有机质、速效磷、全磷、硝态氮、全氮都高于其他类型的土壤,分别是其他类型土壤的110%~198%,355%~1629%,162%~224%,724%~1540%,130%~248%,速效磷和硝态氮远高于其他土壤。深层土壤性质差异不大,各项土壤性质差异随深度而变小,但菜地80~100cm处,硝态氮含量为18.8mgkg-1,是同深度其他类型土壤的175%~389%。土壤中硝态氮的积累情况,菜地>农田、果园、林地>草地。磷的积累与氮不同,速效磷在0~20cm大量积累,不同类型的土壤,速效磷积累差异显著,在40~60cm处,菜地速效磷含量是其他利用类型土壤的161%~602%;在80~100cm处,不同利用类型的土壤中速效磷无显著性差异。这一情况表明,菜地的过量施用氮、磷肥导致了土壤中的磷和氮大量积累,并以速效磷、硝态氮的形态向下淋溶并在深层土壤中积累。硝态氮在80~100cm的积累仍相当严重,有继续向下淋溶的可能,速效磷的淋溶在80~100cm处已较为微弱,其淋溶过程主要在0~60cm处。对速效磷和硝态氮的累积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速效磷与全磷含量有着良好的线性相关性,而与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关系不大。硝态氮则受土壤中pH、有机质和全氮3因素的共同影响。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壤剖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土壤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提高植物对金属的耐性,增加金属在植物体内的累积被认为是进行污染土壤生态恢复以及减少食物链金属污染的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随着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金属在植物体内的新陈代谢机理的认识及相关基因的不断鉴定,应用转基因技术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和积累量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就近年来分子水平上植物体内金属新陈代谢机理及基因技术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植物修复 基因技术 重金属 耐性 积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瓜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2007 CSCD

摘要:甜瓜是一种世界性的园艺作物。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甜瓜基因组学研究越来越深入,国际葫芦科基因组计划也已经筹备完成即将启动。目前已构建有14张甜瓜遗传图谱,多个重要性状的分子标记及数量性状位点已找到并定位在图中,并开始在葫芦科作物之间进行比较基因组图谱方面的研究。已克隆出枯萎病抗性基因Fom-2,其它农艺性状基因的克隆工作也在陆续开展。本文在甜瓜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重要性状分子标记及QTL定位、比较基因组学及基因克隆等方面分别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的甜瓜基因组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甜瓜(Cucumismelo L.) 国际葫芦科基因组计划 遗传图谱 分子标记 QTL定位 基因克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食糯玉米不同品种授粉后籽粒品质主要成分的变化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试图阐明糯玉米籽粒品质主要成分授粉后的变化动态。【方法】以15个糯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完全区组设计,分析灌浆期籽粒粗淀粉、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变化规律,及与品尝品质和产量的相关性。【结果】影响品质的主要因子是:外观品质、糯性和柔嫩性。灌浆各时期籽粒粗淀粉、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的品种间差异显著。籽粒粗淀粉积累呈"S"型增长曲线,符合Richards方程,y=K/(1+Ae-Bx)1/N,粗淀粉积累起始增长势高、活跃增长期长、快增期灌浆速率高有利于籽粒粗淀粉积累。可溶性糖含量随授粉后天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以吐丝后4~12d较快,12~20d渐慢,20~24d又变快,24d后又转慢,到成熟期降至最低值。蛋白质含量与授粉后天数的变化符合方程Y=a×ebx,b绝对值小有利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提高。【结论】授粉后糯玉米不同品种籽粒品质主要成分分别具有一致的变化规律,方程参数值不同体现了籽粒品质成分品种间差异。

关键词: 糯玉米 品种 品质 淀粉 可溶性糖 蛋白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DNA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7 CSCD

摘要:概述了分子标记技术的基本类型,综述了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及基因定位、遗传多样性分析、杂种纯度及真伪的鉴定、杂种优势预测、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关键词: 玉米 分子标记 遗传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