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2927条记录
BTH猪屠宰性能测定与肉质分析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5

摘要:为研究巴克夏(B)、太湖猪(T)和黔东花猪(H)杂交后代BTH商品猪的产肉性能和肉质性状,对BTH猪进行屠宰测定和肉质分析。结果发现,BTH猪屠宰率为76.67%、瘦肉率为42.00%,脂肪率为34.93%,眼肌面积47.67 cm~2;肉色评分和大理石纹评分均为3.5,失水率17.91%,熟肉率65.67%,剪切力0.51 kg·f;不饱和脂肪酸中,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分别为8.76%、0.20%;氨基酸测定中,谷氨酸的含量最高,多达98.18 mg/g。结果表明,BTH猪产肉性能较差,瘦肉率低,属于脂肪性猪,但肉质性能较好。

关键词: BTH猪 屠宰性能 肉质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霉菌生物防治辣椒疫病的研究进展

现代农业科技 2015

摘要:辣椒疫病可造成辣椒减产甚至绝收,已成为当前辣椒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木霉菌生物防治能从根本上控制辣椒疫病发生,且不会引起环境污染,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为此,从辣椒疫病的发生条件、发生症状,农业措施、化学药剂和选育抗病品种对辣椒疫病防治性能现状、木霉菌对辣椒疫病的生物防治进行了总结整理、论述。最后指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发展方向,即辣椒疫病的发生条件和循环规律,筛选拮抗与促生相结合的优良木霉菌株,拮抗木霉菌株的生物改良,从生化、代谢和基因分子等水平上研究拮抗木霉菌对辣椒疫病的生防机制,以及辣椒土壤环境对木霉菌的影响。

关键词: 辣椒疫病 木霉菌 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茶产业发展与产业链组织演化

贵州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贵州省茶产业的发展方向,为其他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从产业链及市场体系发展的角度梳理贵州茶业的发展轨迹。贵州茶产业市场体系受到交易对象产权界定清晰度及专有性特征的影响,经历产品市场—中间产品市场—要素市场逐次发展成熟的过程。而茶产业链组织演化受市场规模扩大、技术进步、政府产业政策、产业基础、文化、知识与管理水平等因素影响,经历了小规模一体化—市场化分工—规模一体化整合的过程。市场体系发育与产业链组织演化相互交织影响。目前制约产业链组织整合的因素主要是土地、资本等要素流动仍较为困难。

关键词: 产业链 组织演化 市场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根癌土壤杆菌介导棒形青霉的遗传转化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实验室棒形青霉的功能基因研究奠定基础,采用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转化方法,以棒形青霉的分生孢子为受体,p DHt-sk-hyg为双元载体,成功实现棒形青霉的遗传转化。结果表明:棒形青霉对潮霉素B比较敏感,30μg/m L就可以抑制其生长;遗传转化的效率为70~90个转化子/106个分生孢子,连续转接5代能够稳定遗传;转化子的PCR检测表明,潮霉素磷酸转移酶标记基因已整合到棒形青霉的基因组中,转化子的遗传表现稳定。

关键词: 棒形青霉 根癌农杆菌 遗传转化 潮霉素B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蔗区甘蔗黄叶病发生情况的分子鉴定

贵州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甘蔗黄叶病在贵州各蔗区的发生情况,对贵州甘蔗生产主产区的23个甘蔗疑似感病植株进行了甘蔗黄叶病的分子检测。结果表明:8个甘蔗生产区中6个蔗区检测到甘蔗黄叶病毒(SCYLV),样本阳性检测率为47.8%。结论:甘蔗黄叶病在贵州多个蔗区均有发生,不同品种间的感病情况存在差异,生产上需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甘蔗黄叶病 分子检测 RT-PCR 贵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耕作措施对冷浸田亚铁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对冷浸田土壤亚铁量、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亚铁量、水稻生物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均有不同影响。采取不同措施后亚铁量消减了27.97%~44.86%,少耕处理的亚铁消减量最大、为393.35 mg/kg,其次是水旱轮作处理、消减量为451.88mg/kg;与农民习惯相比,少耕处理产量最大、为7 790 kg/hm2,增产4.55%,其次是垄作处理,产量达7 764 kg/hm2,增产4.51%。

关键词: 冷浸田 亚铁 产量 耕作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型结球白菜小孢子的培养及植株再生

贵州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创新微型结球白菜育种材料,加快微型结球白菜新品种的选育,对微型结球白菜3个不同基因型进行小孢子培养,并对获得的再生植株进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3个基因型中高山娃娃菜获得胚状体及再生植株,胚诱导成功率为33.3%;高山娃娃菜产胚率为1.4胚/蕾,自然加倍率达85%。经田间鉴定获得2个DH系,人工授粉保存。结论:小孢子诱导成胚过程受基因型影响,小孢子培养技术在微型结球白菜育种上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微型结球白菜 小孢子培养 植株再生 倍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烤烟膜下井窖式小苗移栽标准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15

摘要:为了得出膜下"井窖式"小苗移栽技术的最佳移栽小苗素质标准,试验设置不同叶数的小苗移栽试验,即3叶1心、4叶1心、5叶1心、6叶1心,结果表明:4叶1心的小苗,移栽后烟株在株高、有效叶片数、最大叶片长和宽、茎围、产量、均价、上等烟比例、产值等综合指标达到最优。因此,4叶1心是膜下"井窖式"小苗移栽技术的最佳苗龄选择。

关键词: 烤烟 井窖 小苗移栽 标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毕节地区干草调制研究

草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干草调制受限于诸多自然因素,客观上阻碍了该类地区草食畜牧业的发展,本研究在喀斯特典型地区贵州毕节撒拉溪示范区选取扁穗雀麦(Bromus cartharticus)、高羊茅(Festuca elata)、鸭茅(Dactylis glomerata)、菊苣(Cichorium intybu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红三叶(T.pratense)、多年生黑麦(Lolium perenne)8种牧草进行田间自然晾晒,记录各时间段牧草的重量、空气温度和湿度,并对历年该地区气候进行浅析,重点分析近3年来4、5、6、7月份的最高温和最低温变化,通过对该地区8种主要栽培牧草的干燥过程和水分散失规律的研究,结合多年降水和气温变化规律,分析该地区调制干草的可行性,以期为喀斯特地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1)4种禾本科牧草的干燥速率明显优于3种豆科牧草和菊苣;2)从外观评价角度出发,白三叶、红三叶、菊苣均不适合进行牧草晾晒;3)在选择的影响指标中,对干草晾晒的影响程度表现为晾晒时间>空气湿度>温度;4)综合分析各气候因子,在贵州毕节地区7月份最适合进行干草调制;5)干草调制具备可观的经济收益。

关键词: 喀斯特 干草 气候 温度 湿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个猫豆品种的品比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摘要:[目的]研究6个猫豆品种的品比及生物学特性。[方法]对从不同地区引进的6个猫豆品种进行连续2年的比较试验,通过对各个品种生长发育观察,了解各品种的生物学特性。[结果]猫豆适宜在贵州生长;巴马和桂引1号、3号的产量较其他品种产量差异呈极显著,且巴马比桂引1号、3号的生育期提早1个月,可作为推广种植品种。[结论]该研究为猫豆在贵州省的推广奠定一定基础。

关键词: 猫豆 品比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