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内蒙古自治区草莓优良品种专用苗圃育苗技术
《内蒙古农业科技 》 2003
摘要:“九五”期间,我所草莓课题组开展了“草莓品种引种试验研究(内蒙古“九五”科技攻关项目部分内容)”工作。1996年,从国内引入草莓优良品种9个,经过3年试验观察、筛选出适合我区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的优良品种4个:星都一号、星都二号、哈尼、静香。随着该项成果的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杏树花期冻害及防御措施
《内蒙古农业科技 》 2003
摘要:结合内蒙古自治区杏树生产实际,综述了杏花期冻害的成因、表现,不同品种及组织器官的抗寒性,提出了有效避免或减轻霜冻的农业综合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赤峰市蔬菜产业的发展及对策
《内蒙古农业科技 》 2003
摘要:1 蔬菜产业发展及现状 1.1 发展过程 蔬菜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蔬菜产业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已成为主导产业之一,是脱贫致富的热门产业。总结我市蔬菜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就地生产、就地供应”阶段(1960~1987),这也是计划经济时期。围绕城镇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品种引种试验研究
《内蒙古农业科技 》 2003
摘要:引进国内外优良葡萄品种20个,以当地品种巨峰为对照进行比较试验。经试验观察、分析和测试结果与 市场销售信息反馈,从中筛选出6个综合性状超过巨峰或与之相当的葡萄优良新品种,供生产上推广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益微制剂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及营养物质利用率的影响
《甘肃畜牧兽医 》 2003
摘要:试验应用内蒙古畜牧科学院研制的益微制剂———畜禽康乐宁 1# 饲喂肉鸡。饲养试验结果表明 ,添加畜禽康乐宁 1# 的试验组与黄霉素及空白对照组相比分别的提高日增重 1 36%和 7 0 3%(P >0 0 5 ) ,提高成活率为 3 4 5 %和 3 4 5 % (P >0 0 5 ) ,提高饲料转化率 3 73%和 10 39%。代谢试验结果表明 ,在育雏期 ,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在营养物质吸收上的差异均不显著 (P >0 0 5 )。在育成期 ,试验组与对照组间在粗脂肪、无氨浸出物、Ca、P的利用上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在粗蛋白的利用上 ,畜禽康乐宁 1# 组与黄霉素组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但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薄皮甜瓜单性花性状转育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雄全同株类型薄皮甜瓜品种单性花转育的研究 ,表明单性花性状受显性基因控制 ,转育F1均表现为雌雄异花同株 ,回交后代出现雌雄异花同株和雄全同株的分离 ,经卡方检测 ,分离比例符合 1∶1。经杂交 1代 ,回交 2代的转育 ,后代果实性状逐渐趋于薄皮甜瓜品种 ,性状表现优良 ,通过自交 ,可选育出薄皮甜瓜单性花自交系 ,用于杂一代制种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沙地上差巴嘎蒿细根的分布状态
《植物生态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生长于流动沙地和固定沙地上,处于植被演替不同阶段的半灌木差巴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种群为对象,用土钻取样法研究了生长季(2000年)降雨期前后差巴嘎蒿的根系随土壤深度的分布、生长动态及其与根际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关系,观察到:1)降雨期前各土层的根际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升高,增加的幅度为流动沙地>固定沙地;降雨期后根际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减少的幅度为固定沙地>流动沙地。2)表土层(0~15 cm)中差巴嘎蒿的主根分布量在流动沙地显著高于固定沙地。3)降雨期前,差巴嘎蒿细根(直径<1 m/n)分布比例在两种不同类型沙地上的差异表现为:在土层0~45 cm中固定沙地(84.9%)极显著高于流动沙地(61.9%),而在深土层(>45 cm)中流动沙地(38.1%)显著高于固定沙地(22%);降雨期后,不论是在固定沙地还是流动沙地细根多集中于0-15 cm的表土层中,流动沙地的细根分布比例由降雨期前33%增至降雨期后的78%,固定沙地由降雨期前的49%增至降雨期后的63%。表明流动沙地差巴嘎蒿种群细根的生长比固定沙地活跃,能够在生长季降雨期后迅速调整细根的分布比例,使细根分布适应降雨期后浅层土壤含水量高的特点。固定沙地的细根分布难以迅速适应土壤水分的变化,不利于差巴嘎蒿对水分的吸收,成为种群衰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