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DDRT-PCR分析及功能预测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210为试材,分别在北京顺义(可育环境)和安徽阜阳(不育环境)两种诱导育性表现的生态环境下种植,并于雌雄蕊分化期、药隔形成期、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四分体期和单核期5个时期提取小穗组织的RNA,利用DDRT-PCR方法分离不育系在光、温因子诱导下的差异表达mRNA,并通过反向Northern进行验证.对获得的20条差异表达的EST进行了测序和BLAST分析,得到了4个候选基因的片段,对其进行5′Race扩增、序列分析及功能预测.结果表明它们分别与水稻的DNA修复重组蛋白基因rad50、小麦穗部表达的LRR重复序列型类受体激酶基因、玉米叶片坏死斑点L1s1基因的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9%、89%和88%,另外还筛选到1个未知功能的新基因片段,它和rad50分别在可育和不育环境下表达的mRNA具有相同的5′端编码区,但3′端非编码区序列出现长度差异.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机理提供了有意义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小麦 光温敏雄性不育 DDRT-PCR分析 不育相关基因片段


与南瓜矮生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07 CSCD
摘要:以中国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矮生突变体(矮10)为供体亲本,以印度蔓生南瓜(C.maxima Duch)(蒙日南瓜)为轮回亲本,经6代回交和2代自交选育出S1~S9共9个南瓜矮生近等基因纯合株系,其中S2株系再与蒙日南瓜杂交获得F2分离群体共306株。利用RAPD技术,采用近等基因系(near isogenic lines,NILs)分析法,结果表明,在640条随机引物中,发现RAPD标记S1225-548与矮生单基因D呈现连锁关系,遗传距离为2.29cM。RAPD标记成功转化成更为稳定的SCAR标记SCAR3-398。


不同花粉密度条件下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S366异交结实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人工授粉和田间不同授粉方式条件下,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S366的异交结实情况。结果表明,在不育系花后不同时间人工饱和授粉条件下,其异交结实率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花后第4天至第8天,异交结实率达80%以上,其中第5天为88%;穗中部异交结实能力最强,但异交结实粒数变异也最为明显;多次人工饱和授粉的异交结实率达94.7%,说明该不育系具有较高的异交结实潜力;花后天数与异交结实率的关系可以用方程y=-1.457 7x2+20.489x+12.472(R2=0.914 6**)描述,观察值与模拟值相差0~9%。田间不同授粉方式下,距恢复系1.5 m内,不育系异交结实变异较大,2.0 m以外无显著差异;距恢复系0.5 m内,不育系异交结实率较高,行间差异不显著;辅助授粉时,距恢复系1.0 m以内的不育系异交结实率和杂交种子重量的增幅最大,异交结实率最高可增加45%。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S366制种时播种宽度应控制2.0 m,并在花后8 d内,尤其是花后4~8 d进行辅助授粉,可实现较高异交结实率。


利迪链霉菌A02诱导番茄抗灰霉病作用机制研究——对植株防御酶系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利迪链霉菌生防菌株A02发酵液和番茄灰霉病菌对番茄植株进行诱导和接种处理,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处理前和处理后1~5 d番茄叶片组织的主要防御酶系——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变化。试验结果显示,不接种灰霉病菌而单独诱导处理、接种灰霉病菌后诱导处理和诱导处理后接种灰霉病菌这3种处理都能提高番茄植株各防御酶系的活性,后者酶活性峰值最高,对番茄植株灰霉病的抑制作用也最明显,控制效果达94.92%。
关键词: 利迪链霉菌A02 诱导抗病性 番茄灰霉病 防御酶系


北戴河城市湿地公园功能区划与建设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北戴河城市湿地公园位于森林、海洋和湿地三大生态系统交汇地段,具有其特殊性。在分析北戴河城市湿地公园特殊性的基础上,将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为:西北部生态保护区,中部生态园林观光与休憩区,西部科普、休闲娱乐区、高效生态渔业示范作业区与生态就餐区,东南部滨海大道以东观海区共四个功能区,并提出主要建设项目,最后展望了北戴河城市湿地公园的发展前景,最终达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便携式设施环境智能语音监控器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7 CSCD
摘要:针对我国现有设施环境监控仪器设备存在的诸多缺点,在总结和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制了便携式设施环境智能语音监控器。该仪器能够实时采集、存储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露点温度、光照强度和土壤温度5个环境信息,通过中文液晶显示屏的方式循环显示,同时根据用户设置分析决策当前环境信息,并通过语音方式发布信息,指导用户采取合理调控措施。该仪器不但能够采用电池供电而且能够和外部电源之间随时进行切换;并且体积小巧,携带方便;内部嵌入的专家系统,可以更加便捷的指导农业生产和管理;通过RS485接口与个人计算机交换数据。


入侵害虫西花蓟马及其他8种常见蓟马的分子鉴定
《昆虫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入侵害虫西花蓟马和其他8种蓟马的线粒体COⅠ基因433bp片段测序,获得62个个体的序列。分子数据分析显示:种内个体间平均遗传距离在0~0.005之间,2003年在北京发现的西花蓟马与欧洲等地区报导的西花蓟马不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9种蓟马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213。构建的NJ树可以很好的显示蓟马的聚类,物种各单元型最初分支自展值均达到100%。结果表明,基于PCR及直接测序技术的分子鉴定可以达到准确鉴定蓟马物种之目的。
关键词: 缨翅目 蓟马 分子鉴定 线粒体DNA COⅠ基因 遗传距离 NJ树


表达禽流感病毒M2基因的重组马立克氏病病毒的构建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禽流感病毒M2基因克隆于真核表达质粒pIRES-EGFP中,使其位于pCMV启动子的调控下,并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串联后,将上述串联基因插入到含MDV CVI988的非必需区US基因的重组质粒pUS2中,构建带标记的重组质粒,然后将此重组质粒转染感染了MDVCVI988的鸡胚成纤维细胞,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筛选了表达禽流感病毒M2基因的重组病毒MDV1。经PCR、dot blotting,Western blotting等实验的结果表明,禽流感病毒M2基因的确插入到MDV1(CVI988)基因组中并获得表达。重组MDV1免疫1日龄SPF鸡21天后,用ELISA可检测到M2蛋白的特异性抗体。接种了重组病毒rMDV的鸡体内针对H9N2疫苗血凝素的抗体滴度(p<0.05)明显提高,以禽流感病毒AIVA/Chicken/Guangdong/00(H9N2)攻毒后进行病毒重分离试验的结果发现,重组病毒能有效地降低病毒的排出量(p<0.01),说明该重组病毒可以用于防制禽流感的免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