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浅谈建立个人信用档案的紧迫性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摘要:当前,信用缺失的现象极大地干扰了我国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建立个人信用档案迫在眉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发展的客观需求,是我国依法治国,以德治国,规范、约束企业和个人行为,提高全民族诚实守信道德水平的需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莓组培快繁及叶片诱导植株再生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4个草莓品种的匍匐茎尖为起始材料,试验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激素草莓茎尖诱导植株再生、增殖、生根的培养基,确立了草莓组培快繁技术方法;又以4个草莓品种的组培苗叶片为外植体,探讨了不同激素配比、基因型对诱导草莓不定芽再生的影响;通过进一步试验,以MS+B5有机为基本培养基附加6 BA2 253mg/L、IAA1 752mg/L,探讨草莓不同基因型及不同外植体对诱导不定芽再生的影响,初步建立了一个有效的、较高频率的芽再生系统,也为基因的转化找到一个较好的受体材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波尔山羊重复超排效果的研究
《草食家畜 》 2002
摘要:对 2 0只波尔山羊实施两次超排处理。其结果如下 :1.第 1次超排处理时 2 0只供体羊全部发情并进行采卵 ,超排有效率为 10 0 % ;平均排卵数为 2 0 .2 5枚 /只 ,平均采集胚胎数 19.2 5枚 /只 ,平均采集可用胚胎数为 17.3枚 /只 ;第 2次超排处理时有 3只羊推迟发情 ,超排有效率为 85 % ;平均排卵数 19.2 9枚 /只 ,平均采集胚胎数 18.5 3枚 /只 ,平均采集可用胚胎数 17.35枚 /只 ;2 .两次超排所获得的平均可用胚胎数差异不显著(p >0 .0 5 )。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粮纤维对于肥育猪生产性能和血清参数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2002 CSCD
摘要:使用 48头体重为 60kg左右的“杜长嘉”三元杂交猪作为试验动物 ,根据体重相近、公母各半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试验组 1和试验组 2 ,研究日粮中不同含量的纤维对于肥育猪生产性能和血清参数的影响。以甜菜渣和苜蓿草粉作为试验组日粮的主要纤维源 ,3个组的粗纤维含量分别为 3 %、6%和 8%。结果表明 :(1 )日粮中粗纤维含量为 6% ,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生产性能 ;(2 )日粮中粗纤维含量为 8% ,猪表现为采食量偏低 ,显著降低了猪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 (P <0 .0 5 ) ;(3 )日粮纤维显著影响了血液中谷草转氨酶的活性 (P<0 .0 5 ) ,而对其他生化指标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 (P >0 .0 5 ) ;(4 )提高日粮纤维含量 ,血液中生长激素和三碘甲腺原氨酸的水平被显著升高 (P <0 .0 5 )。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典型相关分析在高粱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 2 0个高粱品种为试材 ,根据生物学意义将 19个性状归纳为 4个性状组 ,对性状和性状组进行基因型值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同时 ,建立了由多个农艺性状间接改良多个品质性状的综合选择指数。结果表明 :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单穗粒重 ,其次为穗粒数 ,而穗粒重与穗粒数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 ,因此 ,在高粱丰产育种中 ,以提高单穗粒重为选育目标 ;而在以提高淀粉含量为主要目标的品质育种中 ,应选择茎秆粗壮单穗粒数多、株高适中的材料 ;在相关性上起作用的性状主要有抽穗期、开花期、株高、茎粗、叶片数、穗粒重、穗粒数、蛋白质含量、容重、角质率等 ,为了选育丰产、优质的高粱品种 ,应重视对这些性状的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蛋白质水平的日粮对内蒙古白绒山羊消化代谢的影响
《畜牧兽医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 9只 2周岁左右的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近端瘘管的内蒙古白绒山羊羯羊 ,研究同一硫源(硫酸钠 )、同一氮硫比 (7 6 0 :1)条件下 ,3种不同蛋白水平的日粮对内蒙古白绒山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1)Ⅱ组 (CP为 9 41% )干物质进食量、沉积氮显著高于Ⅰ组 (CP为 7 14% )和Ⅲ组 (CP为 10 77% )(P <0 0 5 )。Ⅱ组和Ⅲ组氮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Ⅰ组 (P <0 0 5 )。研究发现当日粮粗蛋白为 8 87% ,硫水平为0 186 %时 ,沉积氮可获最佳值 4 17(g/d)。 (2 )硫的沉积量以Ⅱ组最高 ,显著高于其它两组 (P <0 0 5 )。各组间硫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研究发现当日粮粗蛋白水平为 8 78%时 ,硫的沉积量可以获得最佳值0 337g/d。 (3)Ⅱ组和Ⅲ组的瘤胃总氮流量以及十二指肠总氮流量均显著高于Ⅰ组 (P <0 0 5 )。Ⅱ组瘤胃微生物氮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 (P <0 0 5 )。Ⅱ组和Ⅲ组十二指肠微生物氮显著高于Ⅰ组 (P <0 0 5 )。Ⅱ组瘤胃总硫流量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 (P <0 0 5 )。十二指肠总硫流量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