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豆公共遗传图谱C1连锁群SSR标记空白区段的填补
《华北农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饱和大豆公共图谱SSR标记,以大豆育成品种冀豆12×地方品种ZDD03651组合的211个F6株系为作图群体,以Kosambi作图函数构建SSR标记遗传连锁图谱。结果表明,栽培大豆冀豆12与大豆地方品种ZDD03651间SSR标记多态率为44.6%,遗传图谱包含21个连锁群,117个SSR标记,遗传距离总长度1 501 cM,标记间平均距离15.6 cM,其中包含8个偏分离标记。与公共遗传图谱相比,位点间排列顺序、遗传距离和偏分离位点比例基本相同。将SSR新标记Barcsoyssr_4_1181、Barcsoyssr_4_1201、Barcsoyssr_4_1235和Barcsoyssr_5_1266整合到C1连锁群上,填补了国际大豆公共遗传图谱中C1连锁群94.62~120.12 cM之间的SSR标记空白区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昆虫病原线虫对甘薯蚁象的致病力测定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昆虫病原线虫是隐蔽性害虫的有效生物防治因子,对8种斯氏线虫和3种异小杆线虫进行筛选证实夜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对甘薯蚁象Cylas formicarius的致病力最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11个不同地理来源的S.feltiae品系对甘薯蚁象末龄幼虫的致病力,获得强致病力的品系S.feltiae JY-17并测定了不同因素对该线虫品系致病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甘薯蚁象不同发育阶段对S.feltiae JY-17的敏感性依次为末龄幼虫>低龄幼虫>蛹>预蛹期>成虫;在不同测试温度条件下,S.feltiae JY-17致病力由高到低顺序为25℃>20℃>30℃>15℃>10℃>35℃;在25℃条件下,当寄主密度为196.6头.m 2时,线虫对蚁象末龄幼虫的LD50=5.532条.头1,LD90=28.049条.头1;当线虫与寄主比例为5:1时,LT50=44.306 h。本研究为利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甘薯蚁象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弯孢病菌Clmk-1基因克隆和初步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谷子弯孢病菌(Cochliobolus lunatus)为谷子上重要的叶部病害,发生严重时会影响谷子的产量及品质。为了解MAPK级联途径在谷子弯孢病菌发育及致病性中的作用,根据已知植物病原真菌MAPK基因的保守结构域设计简并引物,通过PCR扩增法获得了谷子弯孢病菌MAPK基因的同源片段,并利用RACE技术获得了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命名为Clmk-1。Clmk-1基因开放阅读框为1065 bp,编码354个氨基酸,并且含有MAPK基因的保守的TGY和CD基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谷子弯孢病菌Clmk-1基因与其他植物病原真菌Hog1类似MAPK基因的同源性很高。利用Promoterscan软件发现,Clmk-1基因启动子区含有热激转录因子(HSF)、ADR转录因子和GCR转录因子的结合元件。MAPK途径特异性抑制剂U0126抑制谷子弯孢的孢子萌发及芽管发育。研究初步表明,Clmk-1基因为Hog1类似MAPK基因,可能与渗透胁迫相关,并且MAPK级联途径参与病菌孢子萌发及芽管形态建成。克隆的Clmk-1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谷子弯孢病菌MAPK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丹参种质的rDNA ITS序列分析
《北方园艺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测定丹参核糖体DNA的ITS序列,研究比较了28份不同来源丹参(Salviamiltiorrhiza Bge)种质的ITS序列。结果表明:丹参rDNA的ITS1、ITS2及5.8SrDNA的完全序列(长度范围在600~619bp之间),ITS1为227~228bp,5.8S为166bp,ITS2为206~224bp;ITS区的变异主要发生在内转录间隔区ITS1和ITS2区,其中ITS1、ITS2区的变异位点为31和25,分别占各自区位点的13.5%和11.2%;ITS序列在丹参种内比较保守,有些丹参种质之间有较小的差异,ITS序列可以作为丹参种质分子鉴定的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管理方式对苹果园土壤生物的影响
《河北果树 》 2012
摘要:试验发现,不同土壤管理方式会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产生明显的作用效果。行间生草,树盘内覆盖蘑菇栽培废料、禾本科杂草处理的土壤微生物增值快,树盘内覆盖果树枝木屑处理土壤微生物增值慢,自然生草的土壤微生物的增值介于三者之间;清耕的土壤动物数量很少而且类群不丰富。行间生草、树盘内覆盖处理的土壤动物类群较丰富而且数量较多,最多的是弹尾目的跳虫和蜱螨亚纲的螨类,其中寄螨科Parasitidae.厉螨科Laelapidae.美绥螨科Ameroseiidae.巨螯螨科Macrochelidae.的螨类是一些果树害虫的天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LSCM和SEM鉴定银杏花粉的倍性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经秋水仙碱诱导获得的银杏大花粉为材料,以未经处理的正常银杏花粉为对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分别观察2种花粉表面形态,并分析对比其细胞内的DNA相对荧光量与银杏大花粉核内染色体倍性关系,为正确检出银杏二倍体花粉奠定重要工作基础。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用于花粉粒的倍性鉴定科学准确,所需试验样本少,实用性强,在植物花粉倍性鉴定中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扫描电子显微镜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银杏 花粉粒 DNA含量 倍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瓜萌发期和幼苗期耐盐性鉴定指标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盐分处理下南瓜幼苗生长情况,确定合适的南瓜耐盐鉴定评价指标。[方法]采用盐碱土胁迫试验,研究0、0.2%、0.3%、0.4%、0.5%、0.6%、0.7%7个不同盐分处理下南瓜品种出苗时间、相对出苗率、相对株高、相对真叶面积及相对子叶面积的变化。[结果]土壤盐分浓度为0.6%时,南瓜出苗时间明显延迟,出苗率大幅降低。7个处理间相对真叶面积、相对株高平均降幅为9.8%和8.7%,降幅明显。低盐分含量(0.2%)抑制南瓜子叶生长。[结论]相对真叶面积、相对株高可以作为南瓜耐盐鉴定指标。0.6%可以作为土壤盐分胁迫下南瓜萌发期耐盐鉴定浓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点委夜蛾化学防治方法研究
《植物保护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二点委夜蛾是夏玉米区新发生的一种害虫。由于没有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而使其扩展迅速,为害渐趋加重,对夏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探索二点委夜蛾的有效防治方法,本试验通过不同化学防治方法对二点委夜蛾的防效进行研究,结果显示:9种供试药剂在二点委夜蛾2龄期进行田间喷雾试验总体防治效果较好,其中50%辛硫磷乳油防治效果高达95.03%,明显高于其他药剂;采取不同的施药方法研究表明,选用有效农药喷雾或配成毒饵、毒土顺垄撒施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毒饵、毒土效果最好,而顺垄喷淋灌根防治效果最差,仅为30.1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