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农民对科技培训的兴趣及其行为分析
《现代农村科技 》 2011
摘要:从2009年起,曲周县—中国农业大学万亩高产高效示范基地构建了以"科技小院"为核心的县—乡—村农民科技培训体系,以期提高农民科技知识水平,促进农业新技术的普及应用,全面增强农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移动式温室精准注肥机的研制
《河北农机 》 2011
摘要:设施农业是高科技含量、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集约化生产模式。在国外,温室专用设备应用非常普及,作物的长势均匀,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很高。近年来,我国设施农业得到迅猛发展,但是由于温室专用施肥设备价格昂贵,而且维护成本非常高,因此我国大部分日光温室都没有使用专用施肥设备,降低了温室大棚的实际生产效能。因此研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禾谷镰孢菌对戊唑醇抗药性的诱导及抗性菌株特性研究
《农药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紫外线诱导获得了8株对戊唑醇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抗药突变体,其抗性倍数均≥30倍,最高达到186.03倍。将抗药突变体在无药培养基上继代培养9代后,其抗性倍数逐渐下降,抗药性可能不能稳定遗传。与亲本菌株相比,抗药突变体在菌落生长速率、菌丝干重、对温度和pH值的敏感性方面均有所下降,推测禾谷镰孢菌对戊唑醇可能具有中等或高抗药性风险。室内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戊唑醇对苯醚甲环唑、多菌灵、异菌脲、百菌清及福美双均无交互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甘薯小象甲的rDNA ITS-1遗传变异及入侵来源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薯小象甲是国内外重要检疫性害虫,明确中国不同地区甘薯小象甲的遗传多样性可为甘薯小象甲的鉴别检疫提供依据。通过对中国6个地区甘薯小象甲种群rDNAITS-1序列的遗传变异分析探讨了中国6个地区种群的入侵来源。结合世界其他地区已公布35个甘薯小象甲种群序列,经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甘薯小象甲起源于印度次大陆,在亚洲地区随甘薯的调运而自东南向西北扩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分为印度地区分支和亚洲东部分2个大的分支,而亚洲东部分支又进一步划分为东南部和东北部2个亚支,中国的甘薯小象甲种群分别位于东北部分支的2个亚分支上,说明中国6个地区甘薯小象甲种群至少通过2个不同地区侵入中国,并在中国定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