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宁夏春小麦新种质资源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宁夏大面积推广种植的4个小麦品种,与近年来通过引种、远缘杂交、人工合成等途径引进创造的10个春小麦新种质资源,采用4×10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制40个杂交组合,研究供试材料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小麦新资源的株高、主茎穗长、单株穗数、每穗小穗数的遗传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这些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与两亲平均值的相关系数较大。穗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的遗传以基因非加性效应为主,一般配合力与两亲各性状平均值的相关系数较小。株高、主茎穗长的广义遗传力(H2B)和狭义遗传力(H2N)较大,宜于早代选择。中亲优势测定结果表明,除主茎穗长、每穗小穗数的中亲优势为负向优势外,其余性状的平均中亲优势均呈正向优势。宁春39号、春节4号、04A810、04A812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及杂种优势都较高,是理想的亲本材料,可在今后育种中重点利用。


宁夏彭阳县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管理模式研究
《农业科学研究 》 2006
摘要:研究总结了宁夏南部彭阳县近20年来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的经验与问题,认为在减少小流域水土流失,加强区域生态环境修复过程中,创建好的模式,建立好的机制,是促进流域综合治理,提升生态修复质量,实施有效治理,保证治理成功的根本.


全混合日粮压块饲料育肥肉牛试验研究
《中国牛业科学 》 2006
摘要:分别采用玉米秸秆、稻草秸秆与精料设计全混合日粮,配制压缩块状饲料进行肉牛育肥及屠宰测定试验,研究秸秆与精料分开的传统饲养模式与压块饲料饲喂肉牛对肉牛育肥效果的影响。结果,分别饲喂玉米、稻草秸秆与精料全混合日粮压块饲料的两试验组(Ⅰ和Ⅱ)育肥牛平均日增重分别为1259.26±161.11 g和1259.26±82.82 g,而对照组分别采用传统的精粗料分开不补喂/补喂蛋白补充料育肥牛平均日增重分别为506.17±228.48 g和318.93±119.80 g,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牛之间平均日增重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试验组Ⅰ和Ⅱ、Ⅲ和Ⅳ(对照)间平均日增重均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以玉米秸秆或稻草秸秆与精料补充料等复合配制而成的全混日粮压块饲料,育肥肉牛效果较秸秆与精料分开的传统饲养模式饲喂内牛育肥效果更为好。


宁南半干旱退化山区林草植被快速恢复技术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半干旱退化山5年退耕还林地不同坡向、坡位、坡度的调查,得出采用人工整地技术种草种树,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增加灌木和种草的比例,采用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建立各种类型的混交林和林草立体复层林,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的办法就能保证群落稳定持续地发展,从而为植被恢复和土地的合理利用等做出正确的规划。


尿素施用量对不同土壤中微生物的影响
《宁夏农林科技 》 2006
摘要:通过小麦盆栽模拟培养试验,研究了尿素施用量对水旱轮作地和常年旱地两种土壤中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尿素施用量对两种土壤中微生物的影响较大,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呈下降趋势,在肥土配比达到1∶400时,两种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下降最快,而当肥土配比达到1∶200时,土壤中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几乎为零,细菌只有极少量。从土壤真菌种类上来看,施肥后两种土壤中真菌的种类略有下降,主要分离到了曲霉属、青霉属、镰刀属和木霉属的真菌,其中前两类真菌数量所占比率较大,比对照高10%以上,后两类真菌数量也略有上升。


粳稻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间的遗传相关性
《宁夏农林科技 》 2006
摘要:用489A等6个不育系和94FR30等6个恢复系配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采用禾谷类作物种子胚乳品质性状的遗传模型,研究了粳稻稻米品质性状与植株农艺性状及穗部性状间的遗传协方差。结果表明:糙米率仅与千粒重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精米率与每穗总粒数、穗长、每穗实粒数、一次枝梗数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整精米率与穗数、单株产量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精米长与穗数,精米宽与千粒重间存在着正相关;垩白米率与株高、穗长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性,垩白面积与株高、穗长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透明度与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每穗秕粒数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