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河北小五台山天然白桦林草本多样性影响因素研究
《生态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主要研究了河北省小五台山地区天然白桦林草本多样性与地形因子及林木生长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林木生长因子与坡度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坡度与冠幅相关性为极显著(p<0.01),与树高和胸径相关性为显著(p<0.05);海拔与胸径、冠幅成负相关关系,且相关性达到显著(p<0.05);(2)郁闭度、树高、胸径、冠幅基本与草本生物多样性呈负相关,其中郁闭度与草本多样性之间相关性较为明显,其他生长因子与草本多样性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3)在海拔1600 m—2000 m之间,草本多样性随着海拔的升高未呈现出规律性变化,草本多样性指数均波动范围较小;(4)坡形、坡位等对草本多样性影响较小,而坡度与草本多样性关系较为明显;各项草本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整体上均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京地区常见果树蒸腾吸热和蒸腾降温效应研究
《北方园艺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经济林树种的5个不同品种(苹果、桃、梨、杏)为试材,应用CI-340超轻型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经济林树种的叶片蒸腾作用,通过日蒸腾总量来确定不同树种蒸腾吸热和蒸腾降温值。结果表明:5种经济林果树品种的蒸腾作用、蒸腾吸热和降温增湿能力各不同,其中日蒸腾速率、吸热和降温增湿能力最大的是"XG丰水"梨(1.42mmol·m-2·s-1、2 941.26kJ·m-2·d-1、0.195 2℃);中等的是"红富士"苹果(1.18 mmol·m-2·s-1、2 499.80kJ·m-2·d-1、0.165 9℃)、"晚蜜"桃(1.22mmol·m-2·s-1、2 582.81kJ·m-2·d-1、0.171 4℃)、"龙王帽"杏(1.25mmol·m-2·s-1、2 622.27kJ·m-2·d-1、0.174 0℃);最小的是"串枝红"杏(1.01mmol·m-2·s-1、2 073.75kJ·m-2·d-1、0.137 6℃);5种经济林品种的日蒸腾吸热和日蒸腾降温均表现为,夏季(3 184.74kJ·m-2·d-1、0.211 3℃)>秋季(2 151.52kJ·m-2·d-1、0.142 8℃)>春季(1 975.29kJ·m-2·d-1、0.131 0℃)。此外,林木蒸腾速率的强弱和外界大气温度直接影响着其蒸腾吸热和蒸腾降温能力的大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对柳枝稷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为研究柳枝稷的抗旱性,利用盆栽试验针对柳枝稷在干旱胁迫处理下的生长与生理特性开展试验。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显著抑制了柳枝稷的生长,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都显著降低,根冠比显著增加;2)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光合-光强响应曲线特征参数都显著降低;3)主要渗透性物质如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浓度显著增加,抗氧化系统相关酶活性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增强。柳枝稷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能够一定程度上适应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不利环境。并采用聚类分析法筛选出Alamo和Kanlow两个抗旱能力强的柳枝稷品种。为柳枝稷在干旱、半干旱边际土地的推广种植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桃三倍体种质的花粉形态及萌发特性
《北方园艺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同起源的二倍体为对照,采用显微测量和离体培养方法,对3份桃三倍体种质的花粉形态及萌发特性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桃三倍体种质的花粉在大小、形态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花粉粒径大小分布无明显的规律,横径的众数占比约为20.0%~40.0%,远低于二倍体种质的66.0%~76.0%;三倍体种质的花粉萌发率低,仅4.1%~17.5%,而二倍体的萌发率高达60.2%~75.8%;二倍体花粉萌发花粉以体积为(67.1±7.1)×103μm3的正常花粉为主,而三倍体种质‘10-15-23’,‘10-15-16’萌发最多的为体积分布在(95.3±7.1)×103μm3的大花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酶法辅助反胶束前萃取核桃蛋白的研究
《食品科技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在传统利用反胶束萃取核桃粕中的蛋白质的基础上,添加辅助酶萃取,此方法综合了反胶束与酶法技术的双重特征及优势。试验通过在反胶束体系中添加酶,并调节体系单因素含水量(W0)、缓冲液p H、萃取温度、萃取时间条件下测定反胶束对蛋白前萃率的影响,通过主要因素的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参数,在酶添加量为4%、p H10、萃取温度55℃、反胶束含水量W0为18、萃取时间为100 min条件下,蛋白前萃率为83.29%。SDS-PAGE电泳图像直观地呈现出酶法辅助反胶束萃取得到的核桃蛋白亚基条带及含量都普遍较单纯反胶束萃取蛋白的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5种杀菌剂对葡萄溃疡病菌抑制作用及其对葡萄适用性评价
《中国南方果树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适合防治葡萄溃疡病的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目前生产中常用的25种杀菌剂对葡萄溃疡病菌Lasiodiplodia therbromae的抑制效果,并采用离体果穗喷雾的方法测试分析了25种杀菌剂在葡萄上的适用性。每种杀菌剂均选择药剂标明的最低浓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抑霉唑乳油、异菌脲悬浮剂、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丙环唑乳油和啶菌唑乳油等8种杀菌剂对L.therbromae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100.00%;而其余17种杀菌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在25.93%~99.56%之间;乳油型杀菌剂不会在葡萄果面形成药斑,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等类型杀菌剂均会在果面形成药斑。防治由葡萄溃疡病菌L.therbromae引起的葡萄溃疡病时,推荐使用抑霉唑乳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室智能装备系列之六十七 出风口自调节风送变量喷药机器人开发及试验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 2015
摘要:机器人替代人在温室高温高湿环境中进行喷药作业是设施生产的重要发展方向,减轻劳动强度同时提高施药精度,保护作业人员健康同时节省农药用量。采用风送方式作业能够提高施药雾滴均匀性,增大覆盖范围,非常有助于设施环境的施药作业。出风口高度位置和风量根据靶标差异自动调节能更加准确的实现精准喷药和药量节省效果。采用对靶方式识别作物的机器人是未来的研究重点。周恩浩等(2008)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供液量对封闭式无机基质槽培番茄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采用封闭式无机基质槽培智能循环供液系统,以番茄‘丰收’作为供试材料,探究一定时间内单株不同供液量对温室封闭式无机基质槽培番茄生长、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表明,T3(供液量4.5 L)有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与其他5组处理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供液量6.0 L)株高、单果重、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Vc差异较为明显,可溶性固形物各处理之间差异较小。定植135天,T4处理株高比最低株高处理T6高出24.4%;结果期,T4总产量和单果重分别高出T1处理29.0%和9.5%;T4处理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高出T1的34.3%和10%,T3处理有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T1高出17.8%和27.1%。因此,过多和过少供液量均不利于温室槽培番茄生长产量的增加和果实品质的提高,供液量为每2 h单株供液量在4.5~6.0 L,番茄产量和品质两者兼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