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临洮县洮阳镇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含量评价
《甘肃农业科技 》 2007
摘要:对临洮县洮阳镇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含量检测的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含量Hg为0.012~0.170 m g/kg,平均为0.044 m g/kg;A s为3.64~16.00 m g/kg,平均为10.71 m g/kg;Pb为8.60~27.80 m g/kg,平均为17.88m g/kg;Cd为0.12~0.28 m g/kg,平均为0.18 m g/kg;C r为18.50~79.80 m g/kg,平均为53.39 m g/kg。pH平均为7.5。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二级土壤标准,适于生产无公害蔬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恒温和低变温弱光对辣椒光合作用的影响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人工控制环境下,利用叶绿素荧光和光合气体交换测定技术,研究了15℃恒温、5℃恒温和15℃/5℃(昼/夜)变温对辣椒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FD为100μmol/(m~2·s),光周期12h/12h(昼/夜)下处理15d,5℃恒温和15℃/5℃变温处理使F_o显著升高,F_m,F_v/F_m显著下降,辣椒叶片PSⅡ反应中心遭到破坏,5℃恒温的破坏程度大于15℃/5℃变温的,15℃恒温未引起光合机构破坏.低温弱光处理均引起ΦPSⅡ,F_v′/F_m′和叶绿素质量分数显著下降,下降幅度随温度降低显著增大.15℃恒温处理使辣椒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光合能力显著下降,5℃恒温和15℃/5℃变温处理检测不到辣椒叶片净光合速率.5℃恒温处理使辣椒叶片细胞膜透性和MDA浓度急剧增加,15℃恒温和15℃/5℃变温处理的细胞膜透性和MDA浓度增加不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蔬菜病害诊断与咨询多媒体系统开发
《中国植保导刊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基于甘肃省 28 个蔬菜种类的 252种病害,包括病害种类、症状特征、病原形态、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等相关资料,采用多媒体技术,模拟领域专家推理机制,建立了蔬菜病害诊断与咨询多媒体系统。讨论该系统研制方法、系统结构和功能,介绍系统的特点和应用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新品种陇薯6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陇薯6号是从武薯85-6-14×陇薯4号的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晚熟,生育期115d(天)左右,薯块休眠期中长。薯块扁圆形,芽眼较浅,皮淡黄色,肉白色,表皮光滑,商品薯率90%~95%。淀粉含量20.05%,VC155.3mg·kg-1,粗蛋白2.04%,还原糖0.22%。每667m2产量2000kg左右,高产可达3000kg以上,不仅适宜甘肃省高寒阴湿、二阴及半干旱地区种植,还适宜宁夏、青海、河北、内蒙古等北方一季作区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葡萄砧木生长特性及与“矢富罗莎”绿枝嫁接试验初报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 2007
摘要:根据12个砧木品种多年的生长表现,结合生根试验,从中筛选出表现优良的砧木品种,与鲜食葡萄品种矢富罗莎进行绿枝嫁接。结果表明:生长表现较好的7个葡萄砧木品种为Flourilush、101-14MG、3309P、贝达、SO4、520A、1103P,其中Flourilush、贝达和101-14MG与矢富罗莎的绿枝嫁接亲和性好于其它组合,嫁接后1年生枝条的生长量大,接穗与砧木粗度较一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反义AcInv基因导入马铃薯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中国蔬菜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以马铃薯品种陇薯3号的茎段和微型薯为受体材料,对其再生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6-BA2.5mg.L-1+NAA0.5mg.L-1+GA35.0mg.L-1+2,4-D1.0mg.L-1,分化培养基为MS+6-BA3.5mg.L-1+NAA1.0mg.L-1+GA310.0mg.L-1,微型薯薯片再生培养基为MS+ZT2.0mg.L-1+IAA1.0mg.L-1;愈伤组织诱导和生根阶段的选择压分别为Kan50和75mg.L-1,转化时不经过预培养,茎段农杆菌侵染10min,共培养3d;微型薯薄片侵染5min,共培养2d;共培养基中加入50μmol.L-1乙酰丁香酮,茎段抗性愈伤率和分化率分别提高14.29%和6.77%。通过该体系将反义AcInv基因导入马铃薯中,获得了具卡那霉素抗性的转化植株。经PCR检测,外源基因已导入马铃薯基因组中。
关键词: 农杆菌 基因转化 再生 马铃薯 反义AcInv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