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条中32号及水源14致病类型在甘肃的流行与发展趋势
《植物保护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条锈菌新毒性小种的产生与发展是造成条锈病大流行及品种抗锈性丧失的主导因素。1999~2004年采用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异监测、致病性及寄生适合度测定、毒谱分析、哺育品种调查等方法,对条中32号及水源14致病类型的流行预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条中32号及水源14致病类型已经成为甘肃省第一、二位优势小种,两小种毒性谱宽、致病力强、寄生适合度高、哺育品种面积大,其流行趋势已超过条中31号,将继31号后成为危害甘肃省小麦生产的流行小种。小麦条锈菌毒性群体结构已进入以条中32号和水源14致病类型为代表的Hybrid46和水源11致病类群占优势的新时期,这也对全国小麦条锈菌群体组成产生重要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NaCl胁迫对兰州百合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用0、0.2%、0.4%、0.6%、0.8%、1.0%和1.2%的NaCl对兰州百合试管苗进行为期30 d的胁迫,发现随着NaC l浓度的升高,百合试管苗的抽叶率、叶片数及株高明显降低,分化倍数减少,盐害程度依次加重,从而导致试管苗生物产量降低。试管苗生物产量的降低与抽叶率、叶片数、株高及分化倍数的减少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百合试管苗可耐0.4%的NaC l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食葡萄贵妃玫瑰在甘肃栽培表现好
《西北园艺(果树专刊) 》 2007
摘要:贵妃玫瑰葡萄,欧亚种,山东省酿酒葡萄科学研究所1985年以红香蕉为母本、葡萄园皇后为父本杂交育成,目前在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种植面积较大。2001年甘肃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引入试栽,2003年挂果,2004~2006年正常结果。通过几年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葵杂交种LG9023R高产栽培技术
《种子科技 》 2007
摘要:为了适应我省油葵发展的需要,甘肃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2000-2004年从法国利马格兰种业(集团)公司引进的中熟油葵杂交新品种32个,在自交系及杂交组合鉴定的基础上在我省向日葵主产区进行适应性引种观察、品种比较、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经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品质与苗期抗条锈性的关系初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国内现有小麦品种的抗条锈性及品质状况,对40个小麦品种(系)的品质参数,以及反映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的量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小麦品质与抗条锈性的相关关系,同时筛选了影响小麦品种抗条锈性的主要品质参数。结果表明:(1)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评价值与小麦条锈病普遍率间存在正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2)品质性状中稳定时间是影响小麦条锈病的最主要自变量,加强小麦品种稳定时间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小麦品种(系)的抗条锈性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胡麻新品种陇亚10号选育初报
《作物研究 》 2007
摘要:胡麻新品种陇亚10号是甘肃省农科院作物所用(81A350×Red wood65)作母本,陇亚9号作父本杂交,通过多代定向选择,水旱生态条件下穿梭选育而成。该品种株高47~77 cm,工艺长度水地为35~54.7 cm,单株果数17~25个,每果粒数6.5~8.1粒,千粒重7.43~9.3g,生育期98~128d,属中熟品种。含油率平均为40.89%,硬脂酸含量1.75%,棕榈酸含量8.77%,油酸含量20.99%,亚油酸含量13.16%,亚麻酸含量54.03%。在病圃枯萎病平均发病率为2.88%,属于高抗品种。抗倒伏性强,成熟-致,无贪青现象,落黄好。在省区域试验中,3年19点次平均折合单产1921.8kg/hm2,较统一对照陇亚8号增产4.62%,在2003-2004年国家的国家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产量为2077.95kg/hm2,较对照增产10.57%,两年均居参试品系的第一位,增产达到显著水平。生产试验中均较对照陇亚8号增产10%以上。适宜甘肃及我国广大胡麻产区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方法优化研究
《中国马铃薯 》 2007
摘要:以甘肃省主栽品种陇薯6号为材料,研究了茎尖大小及培养基中激素和活性炭对马铃薯茎尖培养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叶原基数为2的茎尖脱毒效果最好;MS培养基中加入0.5 mg·L~(-1)6-BA、0.1mg·L~(-1)GA_3和0.1 mg·L~(-1) NAA有助于陇薯6号茎尖分生组织分化;加入0.05%活性炭,茎尖成苗时间提前了13 d,成苗率增加了7.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