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半夏组培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甘肃农业科技 2007

摘要:针对半夏组培苗生产中存在的污染、退化、移栽倒苗以及大田生产原种时病虫害严重等问题,提出的解决途径是:规范操作技术,降低组培污染;延长组培苗退化周期;加强管理,提高移栽成活率;及时防治大田主要病虫害。

关键词: 半夏 组培苗 问题 解决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陇东旱塬冬小麦品种抗晚霜冻能力鉴定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熟性不同抗晚霜能力不同的15个冬小麦品种,采用塑料大棚(返青后)和露地两种栽培方式,在2006年两次自然晚霜冻条件下,分别调查、镜检叶片和幼穗的受冻状况,并同步测定冻前冻后叶片汁液可溶性固形物浓度。结果表明:大棚小麦的抗霜力弱于露地;前期生长发育越快的品种,抵御晚霜冻的能力越差;在早、中、晚熟组中抗霜性较好的品种分别是太原475、西峰22、OS.U.W8034;关于叶片汁液可溶性固形物浓度与品种抗晚霜性的关系,有待继续进行研究。

关键词: 陇东旱塬 冬小麦品种 抗晚霜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兰州日光温室切花月季商品化生产技术

甘肃农业科技 200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西走廊麦收后复种薹干菜栽培技术

甘肃农业科技 200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小麦育种的研究机理与进展

现代农业科技 2007

摘要:结合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30多年的旱地小麦育种研究资料以及国内外40多篇相关研究文献,从旱地小麦育种的研究机理,以及旱地小麦育种研究趋势和进展等方面,对旱地小麦育种的研究做了综述。认为旱地小麦育种研究发展趋势有两大明显转变:一是由原来的单一田间选育研究转向田间选育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选育研究;二是由抗旱性生理遗传育种研究转向抗旱节水性生理遗传育种研究。

关键词: 旱地小麦 育种技术 抗旱性 抗旱节水性 研究方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粮食生产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甘肃农业科技 2006

摘要:在阐述甘肃省粮食生产现状及目前粮食生产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发挥农业科技创新作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措施是:应用农业科技新技术,努力提高粮食单产;合理利用水源,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加强耕地保护,重视耕地质量建设。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粮食安全 科技创新 措施 甘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关于构建甘肃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思考与建议

甘肃农业科技 2006

摘要:分析了甘肃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构建甘肃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意义及构建甘肃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思路设想,并从设立甘肃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财政专项和运行专项;深化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农业科技创新的长效机制;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建立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 甘肃 农业科技 创新体系 思考与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小麦品种(系)抗条锈性鉴定及评价

西北农业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甘肃省40个小麦品种(系)进行抗条锈性鉴定。结果表明:全生育期抗病的参试材料较少,在苗期感病的许多材料,在成株期抗病,并且反应型非常低,说明小麦不同生育阶段抗性存在差异;而且成株期绝大部分品种(系)的严重度、普遍率及病情指数均低于苗期。并针对本研究结果对今后品种抗条锈鉴定、抗锈育种及现有品种的生产应用所涉及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麦 抗条锈性 鉴定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持久抗条锈病品种的定量判别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甘肃省陇南地区多年种植没有丧失抗病性和已丧失抗病性的9个品种进行了田间成株期条锈病发生情况及特点的比较研究,测定了潜育期、普遍率、严重度、病情指数和侵染机率等抗性组分。结果表明,持久抗性品种与感病品种的抗性组分大不相同。运用DPS统计软件依上述抗性组分对试验材料进行了聚类分析,初步建立了判断小麦持久抗条锈性品种的判别函数,其回判结果符合率100%,表明利用抗性组分在成株期进行持久抗性品种的鉴定是可行的。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条锈病 持久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建议

甘肃科技 2006

摘要:通过介绍甘肃省当前水资源现状及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现状,分析了发展高新节水灌溉技术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今后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几点思考:加强宏观引导,加大宣传力度;科学调整农业灌溉水价;现代节水农业新技术和传统节水措施相结合,并在条件成熟的地区侧重发展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建设节水农业示范园区;培育节水灌溉专业人才。

关键词: 甘肃现状 发展 水资源 节水灌溉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