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剑叶三宝木枝条中的抗菌活性成分研究

时珍国医国药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剑叶三宝木(Trigonostemon xyphophylloides)枝条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剑叶三宝木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Δ8,22-麦角甾烯-3β-醇-11-酮(1)、mangdesisterol(2)、6-Deoxy-jacareubin(3)、ergosterol peroxide(4)、丁香脂素(5)、表丁香脂素(6)、β-谷甾醇(7)和胡萝卜苷(8)。结论化合物1为一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3、4、6和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了化合物1~6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2和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剑叶三宝木 化学成分 抗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穿刺巴斯德芽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植物保护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穿刺巴斯德芽菌16SrDNA片段为靶标,通过对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的摸索,建立该菌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所选靶点最适退火温度60℃,正、反向引物的最佳浓度搭配为900、300nmol/L;以Ct值和质粒拷贝浓度对数为坐标轴建立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3.200×logx+34.43,R2值为0.998,PCR扩增效率为105.4%,对含穿刺巴斯德芽菌芽胞的土壤样品检测阈值为2×103个/g土壤。该方法敏感度高、特异性好,能够运用于穿刺巴斯德芽菌的定性、定量检测。

关键词: 穿刺巴斯德芽菌 实时荧光定量PCR 定量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香蕉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巴西"香蕉品种的试管芽为材料,MS+6-BA 4.0 mg/L+NAA 0.1 mg/L+蔗糖30 g/L+琼脂5.0 g/L为芽增殖培养基,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香蕉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香蕉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主要因素是生长素,而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对其影响较小。其中,2,4-D是影响诱导香蕉叶片愈伤组织发生的重要因素。单独使用2,4-D就可以成功诱导出水浸状愈伤组织,且诱导率为100%;2,4-D浓度在0.5~2.0 mg/L时,愈伤组织可在继代过程中分化成白色致密形态的愈伤组织。当2,4-D和NAA共同作用时,能够在继代过程中将水浸状愈伤组织继续分化成浅绿色颗粒状愈伤组织。

关键词: 香蕉叶片 植物生长调节剂 愈伤组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杧果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多样性分析

果树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解杧果内生真菌的群落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形态学和ITS-rD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凯特’等4个杧果品种的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类鉴定,并以内生真菌的分离率(IR)、定殖率(CR)、相对频率(RF)、多样性指数(H')及相似性系数(Cs)为指标衡量试验结果。【结果】从480块新鲜杧果组织中分离得到53株内生真菌,经鉴定为16个分类单元,其中14个属于子囊菌(Ascomycota),2个属于担子菌(Basidiomycota)。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杧果球座菌(Guignardia mangiferae)、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为杧果的优势种,相对频率分别为20.75%、18.87%和18.87%。【结论】杧果内生真菌种类丰富,且具有品种和组织差异性。

关键词: 杧果 内生真菌 分离鉴定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中西部荔枝园土壤养分分布特征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海南中西部荔枝园土壤养分状况,为该区的荔枝园水肥管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以海南岛中西部荔枝园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土壤pH值及养分含量,依据海南省第2次土壤普查的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对土壤养分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海南中西部果园土壤多为酸性,且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的含量普遍偏低,交换性钙、镁的含量较高;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较为丰富,其中铁、锰、锌的含量等级均达一级标准。荔枝园所处地形和管理方式是其土壤养分含量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荔枝园土壤 花岗岩风化物 土壤养分 海南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茶籽粕加工利用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油料资源,油茶籽粕是其主要的经济加工副产物。油茶籽粕中含有的生物活性物质可加工生产多种高附加值产品,用途十分广泛,可产生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在实际开发利用中,其开发利用深度远远不够,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因此油茶籽粕的综合加工利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油茶籽粕中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主要生物活性物质的生化性质、综合利用以及加工技术,最后提出了油茶籽粕加工利用的前景展望,以期为我国油茶籽粕综合加工利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油茶籽粕 生化性质 加工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带水果采后炭疽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总结了动物源活性物质、植物源活性物质和有益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活性物质对热带水果炭疽病的生物防治研究概况,归纳出这些物质的生防机制主要包括拮抗、竞争定殖作用和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等。得出了防治热带水果炭疽病的最有效方法是综合生物、物理和化学等多种方法,并为热带水果采后炭疽病的生防产品的开发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 热带水果 炭疽病 生物防治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钾肥对卡因菠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3414"试验设计,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氮、磷、钾肥不同配比对卡因菠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提出适宜的肥料用量。结果表明:施用氮(N)、磷(P2O5)、钾肥(K2O)卡因菠萝分别增产15.5、4.8和12.6 t/hm2,增产率为16.8%、4.5%和13.1%,增加纯收入34800、11000和27600 Yuan/hm2,农学效率分别为39.3、42.3和29.6kg/kg;施肥增产、增收效果以及对产量的贡献率均表现为N>K2O>P2O5,肥料农学效率则表现为P2O5>N>K2O。在P2(100 kg/hm2)K2(500 kg/hm2)基础上,施氮降低果实中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含量,增加了可溶性糖含量,而在N2(400 kg/hm2)P2(100 kg/hm2)基础上,施钾增加果实中维生素C、可滴定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施用磷肥对果实品质影响不大。对卡因菠萝产量效应函数进行频率分析法寻优得出,卡因菠萝目标产量超过105 t/hm2,95%置信区间的优化施肥量为氮(N)281.27~436.48 kg/hm2、磷(P2O5)64.03~121.69 kg/hm2、钾(K2O)428.59~628.55 kg/hm2,N、P2O5、K2O的最优施肥量配比为1∶0.15~0.43∶0.98~2.23。研究结论可为果农从事卡因菠萝栽培提供施肥参考。

关键词: 卡因菠萝 氮、磷、钾肥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薄荷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引种到海南的14个薄荷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00条ISSR引物中选取12条多态性好、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对14份样品DNA进行扩增,共得到276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272条,多态性达98.32%,说明14个薄荷种质资源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5181~0.8732之间,平均为0.65。利用UPGMA聚类分析,可在阈值为0.69处将其分为6大类。聚类结果与传统的形态分类法具有一致性。

关键词: 薄荷属 遗传多样性 ISS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大力腋芽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后遗传稳定性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使用ISSR和SSR两种分子标记检测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牛大力(Callerya speciosa)腋芽后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7条适合引物,共扩增出128条DNA条带。从53条牛大力SSR引物中选出8条引物进行银染检测。结果显示,ISSR和SSR分子标记,对照和超低温保存后再生植物无差异性条带。两种分子标记的结合充分证明了牛大力在超低温保存后其基因组DNA序列均无变异,因此该材料的遗传稳定性没有受到影响。

关键词: 牛大力 ISSR SSR 遗传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