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46条记录
吉林省农科院水稻所最新育成的水稻品种

农村科学实验 200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晚熟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吉林农业科学 2009 CSCD

摘要:本试验选用30个晚熟玉米杂交种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经过对行粒数、株高、穗行数、千粒重、穗位高等5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行粒数(P0.4=0.834 5**,r=0.805 6**)和千粒重(P0.3=0.527 0**,r=0.584 9**),相关和通径系数都达极显著水平,其次是穗行数,株高,穗位高。指出在吉林省晚熟玉米育种中,提高行粒数和千粒重,适当增加穗行数并兼顾其他农艺性状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挥区域资源优势 开展大豆高油育种

农业科技通讯 2009

摘要:脂肪含量除受品种本身的遗传性决定外,大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处生态环境条件不同,气候条件的差异也是引起大豆品种化学成分变化的重要外因。研究表明,吉林省不但具备了选育高油大豆品种的地域条件,而且具有丰富的优良资源材料。到2008年为止,吉林省育成的大豆品种共315个,脂肪含量在21%以上。的品种102个,占总品种数的32.4%,其中脂肪含量在22%以上的品种计45个占14.3%。

关键词: 大豆 脂肪含量 品种 气候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矮秆大豆株高遗传及主茎节间长度相关分析

大豆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吉密豆1号与吉林35、长农13分别杂交,利用双亲及杂交后代F1、F2和F3的株高数据研究了吉密豆1号的矮生遗传特性。结果表明:F2代株高的频率分布图可明显观察出3个峰值,且根据χ2测验,F2代株高分离表现符合1(矮秆):2(半矮秆):1(高秆)的分离比率;F3代则有一部分株行表现出单基因控制的正态分布现象,部分株行表现出同F2代相似的1:2:1分离比率。说明控制吉密豆1号株高性状的为一对主效非完全显性基因和多个辅助数量基因,两者协同作用。另外根据株高指数概念,对两个组合F3代主茎节间长度数据进行分析,探讨矮秆大豆合理株型的相关因子,认为进一步提高IL值,可使其株型更加合理。

关键词: 大豆 矮秆 株高 株型 遗传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下水杨酸对水稻秧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摘要:以粳稻新品种"农大31"为试材,研究了低温(7℃)下水杨酸(SA)对秧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A显著提高了水稻秧苗抗低温胁迫的能力.在相同的处理时间内,与未经SA处理的水稻秧苗相比,SA显著提高了低温下秧苗叶片含水率、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了低温胁迫下水稻秧苗电解质外渗率,同时提高了水稻秧苗叶片保持水分的能力.

关键词: 低温 水杨酸 水稻秧苗 生理生化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杆菌介导向玉米茎尖导入HAL1基因的初步研究

玉米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玉米优良自交系郑58的茎尖为受体,研究以玉米茎尖为受体进行农杆菌转化体系的可行性。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耐盐碱基因HAL1转入玉米中,获得70株转化苗,经过300 mg/L的除草剂(Basta)筛选,共获得9株转基因植株。进一步进行PCR检测,其中6株表现阳性,转化率达8.57%。初步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以玉米茎尖作为受体孢子体的转化系统可用于基因转化。

关键词: 玉米 茎尖 农杆菌介导 HAL1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水稻微核心种质不同生育时期耐冷性鉴定及其相关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04份中国水稻微核心种质为试验材料,进行了水稻发芽期、芽期、幼苗期、孕穗期等耐冷性鉴定及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各生育时期耐冷性在籼粳亚种间、各种质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粳稻种质的耐冷性明显强于籼稻种质,但籼稻种质中也存在耐冷性较强的种质。高阳淀稻大红芒、肥东塘稻、木樨球、卫国、兴国、山酒谷、中花8号等粳稻种质和包选21号、红米三担白、寸谷糯、红谷等籼稻种质在水稻各生育时期均表现较强的耐冷性,在水稻耐冷性育种及耐冷基因发掘研究中应加以利用。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水稻结实率与低温下发芽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死苗率呈显著负相关,即低温下发芽期耐冷性和芽期耐冷性强的水稻种质一般表现为较强的孕穗期耐冷性。认为低温下发芽率和芽期低温处理后的死苗率可以作为孕穗期耐冷性早期鉴定的间接指标。

关键词: 水稻 微核心种质 生育时期 耐冷性 相关关系

玉米弯孢病菌毒素的研究进展

玉米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弯孢菌毒素作为病原菌的致病因子之一,在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病害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致病作用,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致病机理,探索新的防治途径。本文对玉米弯孢病菌毒素的培养条件、理化性质、生物活性、致病机理的研究作了概述。

关键词: 玉米弯孢病菌 培养条件 致病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热种质改良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杂粮作物 2009

摘要:对应用温带骨干自交系和西南地方种质选育的15份玉米自交系,按GriffingD4模型进行双列杂交,组成105个杂交组合。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试验,分析了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秃尖、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10个性状的GCA、SCA、TCA以及各自交系的SCA方差进行估算和分析[1]。结果表明:各自交系的GCA、SCA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水平。W 17,W 16,W 18,6-25,W 14这5个自交系综合性状表现突出,是组配强优杂交组合的优良自交系。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配合力 遗传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寒地梨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研究

果树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寒地梨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Simpson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和聚类分析等研究表明幼叶颜色、叶面状态、果实形状、抗寒性、抗梨黑星病、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等性状多样性指数较高,变异度大,可为梨育种提供良好变异的群体;尤其是保存了多份极抗寒资源,抗寒性中等资源较少,无抗寒性弱和极弱的资源;果实形状多样性较高,而且性状间分布也较为均匀,可溶性固形物变异系数较大;大果型、抗梨黑星病类型资源分布较少,尚需收集、增加果个大、高抗病资源。

关键词: 种质资源 多样性 表型 寒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