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耐寒性油菜品种引进与筛选试验
《天津农业科学 》 1994
摘要:油菜是我国南方的主要蔬菜,近几年逐渐被北方市民喜食,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尤其冬季及早春种植,对缓解淡季蔬菜供应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天津地区目前应用的主要品种为自繁的地方品种(最初来源于南方)及南方地区的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由于地方品种的混杂退化及对新引进品种的生产特性不甚了解(尤其耐寒性),影响了油菜的生产及种植面


天津地区土壤机械组成与土壤养分状况相关关系的探讨
《天津农业科学 》 1994
摘要:土壤颗粒组成决定着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不同土壤的机械组成,在矿物组成上有显著的差别,其化学成分和其它各种性质也均不相同。土壤中的养分状况和它对各养分吸附能力的强弱都与土壤的粒级组成有关。研究和了解土壤的颗粒组成对指导土壤的耕作、施肥及土壤改良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稻水象甲成虫危害损失的通径分析和防治指标的研究
《天津农业科学 》 1994
摘要: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Kuschel是危害水稻的地下害虫,重要的检疫对象。1988年我国唐山、天津稻区始有发现,其危害性已被广大稻农认识。一般发生田块减产10%,重发生年减产60%以上。我们依稻水象甲成虫生活习性和为害特点,应用田间自然种群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不同食害叶片程度与水稻产量损失关系的调查分析,研究了其防治成本与产量损失金额相当时的经济阈值,确定了稻水象甲的防治指标。这项研究国内尚无报道,可为稻水象甲田间防治提供科学指导。


施肥配比与最佳播种期的关系
《天津农业科学 》 1994
摘要:合理的种植技术是冬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基础措施,同时也是提高肥料增产效应的重要条件。本文旨在探讨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氮磷不同施肥配比与冬小麦最佳播种期的关系。 一、材料与方法 本试验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两个试验点分别设在静海西双塘和宝低赵各庄。播种期与肥料处理各设五个,其中两个试点播种期分别为9月18日至10月8日,每个处理间隔5大。西双塘试点肥料处理


新农药特谱唑对小麦叶锈菌生物活性的测定
《天津农业科学 》 1994
摘要:从25种三氮唑类化合物中经温室和田间试验筛选出来的最佳防锈品种—特谱唑(亦称速保利、烯唑醇),与当前推广的防治小麦锈病的骨干农药品种三唑酮具有相同的结构类型,但其产品价格高于三唑酮。因此,有必要明确二者之间的生物活性差异,做到经济、有效、合理的推广和使用。为此,我们在室内对二者的生物活性做了比较性研究。


农用多光膜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效果
《天津农业科学 》 1994
摘要:塑料薄膜自70年代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以后,又相继研制出了长寿膜、无滴膜及各种不同用途的农用薄膜。农用多光膜由南开大学化学系研制,它是在聚乙烯薄膜中加入一些三价的稀土有机络合物,这种有机络合物具有吸收紫外光、发出红光的作用,可使太阳光中不被植物光合作用所利用的紫外光转化成长波红光,促进光合作用。


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几个理论问题的初步探讨
《天津农业科学 》 1994
摘要: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伟战略目标,在这一宏观经济发展背景之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无疑面临着一次挑战和机遇。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如何运作才能符合新形势的要求并进一步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农技推广工作的方向与目标选择
《天津农业科学 》 1994
摘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业,除了应大力加强农业科研、教育外,还必须十分重视农业技术推广。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只有通过推广应用于生产,才能创造出社会财富,从而实现科技自身的价值。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的实施和推广
《天津农业科学 》 1994
摘要:在防治病虫草害时,每年都有大量的农药施入农田。如果无节制地滥用这些农药,不仅达不到理想防治效果,影响农产品产量和质量,而且还促使病虫草害产生抗药性,增加防治难度;进而造成防治成本增高、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影响人体健康等严重后果。为此,必须研究和制定各种农药在防治病虫草害时的有关技术指标,控制施药量、次数和安全间隔期等,以达到保证防治效果和减


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成果的开发与推广
《天津农业科学 》 1994
摘要:随着科技体制改革步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萌动与发展,我国农业科研单位已经突破了单一研究的模式,加入了科技成果开发和推广的行列,在“科技兴农”中发挥出巨大的能量,并日益显露出其对振兴农业的重要作用。不过,尽管农业科研单位在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