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的砷锑铋硒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在食品中准确测量砷、锑、铋、硒这些元素。[方法]利用双道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采用硝酸+高氯酸(4∶1)对样品进行一次性消化,利用同一样品溶液,通过对试验条件的筛选以及仪器参数的优化,对食品中砷、锑、铋、硒进行双道同时测定。[结果]砷、锑、铋、硒4种元素的检出限均能满足食品的检验,通过对国家标准物质的测定以及加标回收试验,验证了该方法是准确可靠的。[结论]该方法的建立减少了试剂消耗,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分析效率。

关键词: 原子荧光光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单爪螨全球潜在地理分布的MaxEnt预测

植物检疫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木薯单爪螨(Mononychellus tanajoa Bondar)是木薯产区重要的毁灭性害螨之一,是世界上重要的具有检疫意义的有害生物。本文利用MaxEnt软件预测全球范围内气候条件适宜该虫存活的区域,在此基础上结合寄主分布预测了木薯单爪螨的全球潜在地理分布。预测结果显示,在104个木薯种植国家或地区中,除了非洲北部和亚洲部分木薯种植国外,该螨在其余国家或地区的生存适宜值均大于10,为该螨的潜在地理分布区,加强这些区域的调查监测对保护当地木薯种植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木薯单爪螨 MaxEnt 潜在分布 适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g~(2+)对海马齿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红树林植物海马齿为材料,将生长一致的海马齿水培苗放到含有不同浓度Hg2+的营养液中进行Hg2+胁迫,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齿叶肉细胞超微结构对不同浓度Hg2+胁迫的响应,以明确重金属汞对海马齿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海马齿耐汞机制。结果表明:重金属汞能造成海马齿叶肉细胞不同程度的伤害,主要表现为对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以及膜系统的伤害。随着Hg2+浓度不断升高,其叶绿体数目不断减少,形状由船型变成长形以及出现一些巨型叶绿体,类囊体系统受到伤害、基粒片层变得模糊不清。线粒体数目由于Hg2+浓度的不同而不同,形状由棒状变成圆形及椭圆形,线粒体双层膜结构与嵴变得模糊不清。细胞核也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核仁由一个变成多个,最后消失;同时细胞膜也受到伤害,主要表现为,不断的向胞内形成膜突起再形成空泡。最后在高浓度Hg2+胁迫下,随着叶肉细胞内细胞器的不断减少,最终造成细胞解体死亡。

关键词: 海马齿 叶肉细胞 Hg2+胁迫 透射电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芦笋产业国际竞争力探讨

中国蔬菜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中国是世界第一芦笋生产加工大国,本文从芦笋的收获面积、产量、单位面积产量、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分析中国芦笋产业发展的现状;选取国际市场占有率(MS)、贸易竞争力指数(TC)、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出口价格比(EP)、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指数(QC)5个相关指标,对中国芦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并与东盟国家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提高中国芦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种传镰刀菌的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

种子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春甘45和红亩紫甘蓝种子上分离得到的两株镰刀菌(Fusarium-CG和Fusarium-HM),结合形态学特征及rDNA ITS序列分析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其对甘蓝种子发芽的影响和幼苗的致病性。结果表明:2株镰刀菌均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对甘蓝种子发芽有一定的影响,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指标均降低,其中106个/mL孢子悬浮液处理后,活力指数显著降低;能导致甘蓝幼苗出现典型的枯萎症状,柯赫氏法则检验证明其具有致病性。甘蓝种子传带尖孢镰刀菌并具有致病性为国内首次报道。

关键词: 甘蓝 种传镰刀菌 种子发芽 病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系与不同径围橡胶树树干呼吸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品系与不同径围橡胶树树干的呼吸情况。[方法]采用LI-6400便携式CO2分析系统进行为期1年的原位监测,对海南省儋州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试验场同一径围(50±1 cm)不同品系(热研7-33-97、PR107、热研7-20-59)和同一品系(热研7-33-97)不同径围(50±1、60±1、70±1、80±1、90±1、100±1 cm)的树干呼吸进行测定。[结果]3个品系与6个径围的树干呼吸都呈现出一致的单峰季节性变化趋势,在生长季的呼吸速率显著高于非生长季,最大树干呼吸速率出现在8月份,最小树干呼吸速率出现在1月份。PR107(2.19μmol/m2s)的树干年均呼吸速率与热研7-20-59(1.91μmol/m2s)存在极显著差异,热研7-33-97(2.06μmol/m2s)与这2个品系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径围也是影响橡胶树树干呼吸的一个重要因素,(100±1)cm的年均呼吸速率最大(3.36μmol/m2s),其他依次为90±1 cm(3.07μmol/m2s)、80±1 cm(2.7μmol/m2s)、70±1 cm(2.51μmol/m2s)、60±1 cm(2.38μmol/m2s)、50±1 cm(2.06μmol/m2s)。[结论]同一径围不同品系的树干呼吸有差异,同一品系不同径围的树干呼吸随着径围的增大,其呼吸速率也相应地增加。

关键词: 橡胶树 径围 树干呼吸 季节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莎草属植物叶下表皮微形态的研究

植物研究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光学显微镜对海南莎草属(Cyperus Linnaeus)15个种1个变种的叶下表皮微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该属叶下表皮微形态基本特征如下:长细胞为长筒形、短筒形,少数为近方形,边缘波状、深波状;无短细胞的存在;副卫细胞为高圆屋顶形、圆屋顶形、圆屋顶至三角形或三角形;(2)根据保卫细胞的形态将海南莎草属分为两大类型即保卫细胞两端明显加厚型和保卫细胞两端不明显加厚型;(3)海南莎草属叶下表皮微形态一致,表明莎草属是一个自然类群,但在莎草属种间叶下表皮的长细胞形态、保卫细胞及副卫细胞形态、气孔长宽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可作为本属种间分类鉴别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莎草属 叶下表皮 微形态 海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麻疯树叶绿体ω-3脂肪酸去饱和酶的BIBAC文库筛选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建立麻疯树BIBAC文库筛选目的基因快捷高效的方法,并对其克隆的叶绿体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本研究利用高密度杂交膜从麻疯树BIBAC文库中筛选到含有叶绿体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克隆,对其测序并用生物信息软件对获得全长序列及编码的蛋白质序列的特性进行分析。将筛选到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并将该序列与麻疯树叶绿体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进行比对,相似性达到99%,证实此克隆为含叶绿体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JcFAD7)的BIBAC克隆。麻疯树叶绿体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长度为2655bp,含有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编码525个氨基酸。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为不具有信号肽的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元件多为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含有2个大的跨膜区域,在麻疯树中为单拷贝。本研究建立了高密度杂交膜从BIBAC文库中筛选目的基因快速高效的方法,同时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对克隆到的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

关键词: 叶绿体ω-3脂肪酸去饱和酶 高密度杂交膜 southern杂交 生物信息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龙血树内生真菌A12中的抗菌活性成分研究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海南龙血树内生真菌A12的活性次生代谢产物。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化合物抗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活性。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胞嘧啶核苷(1),尿嘧啶核苷(2),对羟基苯乙酸(3),对羟基苯乙醇(4),尿嘧啶(5),desacetylaustin(6)和thiomethisosildenafil(7)。结论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和4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MRSA的活性,首次发现化合物7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

关键词: 海南龙血树 内生真菌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抗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假蒟石油醚萃取物对螺旋粉虱的生物活性及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假蒟对螺旋粉虱的作用效果及对体内酶活力的影响,在实验室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不同浓度的假蒟石油醚萃取物对螺旋粉虱成虫、若虫和蛹的生物活性,并用生化方法测定了成虫体内几种代谢酶的活性变化。结果显示,假蒟石油醚萃取物对螺旋粉虱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活性增强,其活性大小为成虫若虫蛹。处理168 h时,假蒟石油醚萃取物对螺旋粉虱若虫的LC50值(0.932 mg.mL 1)仅为处理24 h时LC50值(2.207 mg.mL 1)的42.23%。处理72 h时,假蒟石油醚萃取物对螺旋粉虱成虫和若虫的LC50值(0.430 mg.mL 1和1.303 mg.mL 1)分别为蛹(1.894 mg.mL 1)的22.70%和68.79%。经假蒟石油醚萃取物处理24 h后,螺旋粉虱成虫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等代谢酶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10 mg.mL 1的假蒟石油醚萃取物对3种酶的抑制率分别为82.53%、82.79%、52.26%,但低浓度的假蒟石油醚萃取物对螺旋粉虱成虫CarE、GSTs两种酶的活性反而有诱导现象,其中对GSTs诱导效应较为明显。由此表明,假蒟石油醚萃取物对螺旋粉虱有明显的毒杀作用。

关键词: 假蒟 石油醚萃取物 螺旋粉虱 毒力测定 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