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渗透胁迫对苗期不同品种春小麦叶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的影响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2 CSCD
摘要:利用OS1—FL调制式叶绿素荧光分析仪对渗透胁迫下的幼苗期春小麦叶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渗透胁迫下4个品种春小麦叶片的可变荧光(F_v)、小麦叶片光系统Ⅱ(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_v/F_m)和PSⅡ潜在活性(F_v/F_o)均降低,光量子产额(Yield)减少,光合机构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F_m/F_o),以上各值经方差分析可知,在品种间、处理浓度、处理天数及以上各因素二二互作或三因素间互作等方面的结果皆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银河I号杨叶外植体再生体系建立
《西北植物学报 》 2002 CSCD
摘要:以银河I号杨(Populus alba×P.hopeiensis)无菌试管苗叶片为外植体,建立了叶片外植体快速繁殖的培养程序.实验结果表明,MS附加6-BA:IAA(5:1)、每天14h光照,可诱导离体叶片产生大量不定芽,且生根试管苗叶片的不定芽分化率明显高于无根试管苗.不定芽长至1cm以上时切下后转至1/2MS附加IBA0.2mg/L的培养基上,可生根而形成完整的再生植株.


盐胁迫对枸杞光合作用的气孔与非气孔限制
《西北农业学报 》 2002 CSCD
摘要:Na Cl胁迫后 ,枸杞叶片的 Pn、gs、Tr随盐浓度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在 0 .0 8%~ 0 .6 %的 Na Cl胁迫范围内 ,枸杞叶片的 Ci降低 ,Ls升高 ,gs下降主要受气孔限制 ,这可能由于盐刺激根系产生的某些物理或化学信号运输到地上部所致 ;而在盐分浓度大于 0 .6 %的胁迫条件下 ,枸杞叶片的 Ci则升高 ,Ls降低 ,gs下降的原因是由于 Na+、Cl-的大量积累对光合酶产生直接的毒害作用 ,从而使非气孔限制因素成为主要限制因子。


宁夏矮秆丰产春小麦品种(系)与兰州黑麦可交配性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 2002
摘要:用宁夏近几年新育成的矮秆、半矮秆丰产春小麦品种 (系 )及标准品种中国春 (C.S)共计 2 3个小麦材料 ,在宁夏当地气候环境条件下与黑麦品种兰州黑麦杂交 ,其结实率为 0~ 2 1.0 %。以中国春与兰州黑麦杂交的结实率最高 ,为 2 1.0 % ;其次为新品系 Q36、999- 5 5与兰州黑麦杂交的结实率分别为 11.4 %和 10 .5 %。从中国春的可交配性基因型 kr1kr1kr2 kr2推断出 Q36和 999- 5 5的可交配性基因型是 Kr1Kr1kr2 kr2 ,其它品系的可交配性基因型是 Kr1Kr1Kr2 Kr2。 999- 5 5与兰州黑麦杂交的结实率相对较高 ,并具备优质、丰产、抗病、矮秆、高光合速率等优点 ,其遗传背景可作为转移小麦近缘、远缘种属有益基因的“桥梁”亲本。


盐分和水分胁迫对枸杞幼苗渗透调节效应的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不同浓度 Na Cl和等渗 PEG处理枸杞 (Lycium barbarum L.)幼苗 ,15 d后测定叶片中主要有机溶质和无机离子的含量及叶片渗透势和渗透调节能力。结果表明 ,Na Cl处理的无机离子总含量急剧增加 ,其中Na+ 和 Cl- 增加最多 ,占计算渗透势 (COP)的 5 3%~ 71% ,总无机离子占 COP的 90 %~ 93%。有机溶质总含量则稍有降低 ,约占 COP的 7%~ 10 %。 PEG处理使有机溶质 (甜菜碱 ,氨基酸 ,可溶性糖 ,有机酸 )含量明显增加 ,尤其是可溶性糖和有机酸 ,其渗透势分别占 COP的 8.18%和 6 .14 %。不同处理的实测渗透势 (MOP)均小于 COP,说明在这些条件下 ,还有其它渗透剂参与枸杞幼苗的渗透调节。同时 ,枸杞幼苗的渗透调节能力随外界盐浓度的增大而增加。
关键词: 枸杞 NaCl PEG 渗透调节 无机离子 有机溶质


土壤盐分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栽培在4块含盐量不同的土壤中的4个春小麦品种(系)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及产量性状与土壤盐分含量及各盐离子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土壤全盐含量的提高,各品种籽粒的蛋白质含量都有显著提高,千粒重和产量有所下降,各品种的产量在土壤全盐含量小于0.3%时下降不明显,只有当各时期土壤平均含盐量达到0.36%时才会显著下降;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其产量的负相关不显著,说明低浓度的土壤盐分对春小麦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要大于对产量的影响,籽粒蛋白质与产量的矛盾不是绝对的,大多数土壤盐离子含量与春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而与产量和千粒重呈负相关。对籽粒蛋白质影响最大的离子是:Na+、K+和SO2-4,对产量影响最大的离子是Mg2+和Cl-;SO2-4,Ca2+,K+和Na+对千粒重有显著的影响。


燕麦DNA导入普通小麦后代的同工酶酶谱分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健壮燕麦 (Avera sativa L .)为供体 ,宁春 4号小麦为受体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进行外源 DNA导入。对供体、受体及其 D5代的变异株系进行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表明 :变异后代与亲本的谱带有明显差异 ,无论是在酯酶同工酶中还是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中 ,均出现了供体特有的谱带 ;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中既出现了供、受体均不具有的新的杂交酶带 ,有的还显现了偏父或偏母以及完全互补型的酶带 ;酶的活性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认为可以用同工酶分析作为鉴定外源 DNA导入的生化指标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