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猪孕酮酶免疫分析及释放激素对猪孕酮含量的影响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应用孕酮单克隆抗体(PMcAb)和孕酮-辣根过氧化物酶(P-HRP)通过微量板对猪血清孕酮进行酶免疫分析。结果表明:1:2.5×10 ̄4浓度的PMcAb和1:5×10 ̄4浓度的P-HRP之间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母猪在发情配种前注射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_3)能提高怀孕早期的孕酮含量,怀孕母猪在怀孕15天时的孕酮含量是未孕猪的近2倍,分别为17.24ng/mL和9.508ng/mL。
关键词: 酶免疫分析,孕酮,释放激素,血清,母猪


中国海岸带土壤资源
《自然资源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首次对中国海岸带土壤进行了全面的调查。通过实地考察研究,拟定了海岸带土壤分类系统,编制了有关图件,量算出各类土壤的面积。根据各主要土类的基本特性对海岸带土壤资源作出数量和质量评价,并对今后的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海岸带,土壤资源,海涂土壤


辣椒营养吸收特征及优质高产施肥研究
《浙江农业科学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在田间条件下每生产100kg干辣椒吸收N9.64~11.24kg,P2O52.37~2.56kg,K2O8.72~10.89kg,N:P2O5:K2O为1:0.23~0.25:0.79~1.02。吸收高峰期在盛果期,营养敏感期在生长前期。在缺钾土壤上不施钾肥辣椒易产生严重的钾素胁迫,生长发育受阻。氮钾配施比单施氮平均增产62.0~70.0%,施钾产投比达到10.94~22.15。施钾改善辣椒商品性状,提高果实营养品质。
关键词: 辣椒,营养吸收,氮钾配施,产量,品质


大麦新品种浙皮3号的选育与栽培要点
《浙江农业科学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大麦新品种浙皮3号的选育与栽培要点赵理清,陆美琴,黎侠(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一、选育经过与产量表现浙皮3号(即86—166)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1979年春用79—1050为母本、浙皮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经1981~1985年(指收获年份,下...


日本和西欧大麦品种对我国大麦黄花叶病的抗感性反应
《植物保护学报 》 199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据39个日本大麦品种和48个西欧大麦品种对中国大麦黄花叶病毒(Ba YMV)分离物的抗病性反应得出,抗日本BaYMV的大麦品种,多数也抗中国的BaYMV,少数为感。感日本BaYMV的大麦品种,多数也感中国的BaYMV,仅少数为抗病,说明中、日两国BaYMV分离物的致病性差异较小。抗西欧BaYMV的大麦品种,对中国的BaYMV,多数品种为感,少数品种为抗。感西欧BaYMV的大麦品种,多数也感中国的BaYMV,少数品种抗。说明中国和西欧两地区BaYMV分离物的致病性差异较大。中国BaYMV分离物的致病力和日本的相似,都比西欧的BaYMV分离物要强。作者还讨论了造成BaYMV致病性差异的可能原因。


空气污染对害虫种群的促进作用
《环境污染与防治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氟化氢、臭氧、汽车尾气和灰尘等,它们对害虫种群的影响与其本身性质、浓度及害虫种类有关.空气污染物对害虫种群的抑制作用研究较多也较早,但许多研究表明空气污染对害虫种群的影响并不是抑制,而是对其猖獗为害有很大的刺激和促进作用,它们性质和浓度的变化成了害虫大发生的潜在原因,这对当前环境保护和植物保护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文中综述了近期国内外在该研究领域的新动态,以期对新时期下环保和植保两学科的交叉研究提供依据.


蒽酮比色法快速测定油菜籽中硫代葡萄糖甙
《中国油料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介绍一种新的测定油菜籽中硫代葡萄糖甙的方法─蒽酮比色法。该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度和精密度均高的特点,适用于育种中低世代材料的分析。
关键词: 油菜,比色法,硫代葡萄糖甙


红麻新品种浙红832的选育及其栽培要点
《浙江农业科学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浙红832是我省选育的第一个红麻晚熟型高产抗病品种.经各级比较试验和大面积推广试种表明,它具有纤维产量高、品质优良、抗炭疽病性强、麻杆芯造纸性能好等优点,符合“一优两高”的要求,深受麻农欢迎,适于在我省麻区全面推广种植,以替代原当家种青皮3号。


浙江杨梅品种资源的地理分布
《中国果树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浙江杨梅品种资源的地理分布缪松林,张跃建,梁森苗,李三玉(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杭州310021)(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浙江地理气候条件适宜杨梅生长结果,品种资源十分丰富,杨梅生产发展迅速,目前已栽植有4万多公顷,其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调查...


低酚棉产量、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
《作物学报 》 199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以32个低酚棉品种(系)为材料,对10个产量、纤维品质性状进行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低酚棉多数产量构成因素与皮棉产量为正相关,提高衣指、降低籽指虽可提高衣分和单株结铃数,但不利于增加单铃重;高产、优质的矛盾主要表现在纤维长度、比强度与衣分和单株结铃数有较强的负相关.在较大群体的基础上,通过早代的正向选择使籽指稳定在一定水平,然后加强衣指的正向选择,这样,不但有利于衣分、单铃重和单株结铃数的同步改良,而且也有利于纤维品质的改善.但高产、优质矛盾的最终解决,还得通过其它方法.研究还表明现有低酚棉品种群体的遗传基础狭窄.低酚棉品种改良的关键是创造低酚棉新种质和引入有酚棉中的各种突出性状.此外,还讨论了遗传距离在杂交亲本选配中的应用问题及低酚棉品种改良的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