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解磷真菌FM菌株对3种作物促生作用的初步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FM是从海南岛芒果根际土壤中分离到的一株具有解磷作用的菌株,通过纸床发芽法及盆栽试验研究其促生作用。结果表明,FM菌株在纸床发芽试验过程中,其10倍发酵液能有效促进黄瓜种子的发芽,而西瓜和番茄种子在100倍液中发芽效果更好;根据经发芽实验所得最佳促进浓度研究解磷菌株FM对番茄、西瓜和黄瓜3种作物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菌液处理过的番茄、黄瓜和西瓜植株,其植株株高、根长和茎围、地上部及地下部重量均高于对照,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可见其对番茄、黄瓜和西瓜幼苗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利用其作为土壤肥力的优势菌株,可有效提高作物的产量。

关键词: 解磷真菌 促生作用 盆栽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假臭草从枝病植原体鉴定与多样性分析

生态学杂志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假臭草丛枝病植原体的多样性,并确定其分类地位,对于利用假臭草丛枝病植原体对假臭草进行生物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集了海南省8个地区的假臭草丛枝病样品,采用PCR以及巢式PCR方法扩增了假臭草丛枝病植原体的16S rDNA序列片段,进一步选用AfaⅠ、Alu Ⅰ、EcoR Ⅰ、HaeⅢ、HpaⅡ、HhaⅠ、HinfⅠ、Kpn Ⅰ、Sau3A Ⅰ、Taq Ⅰ和Xsp Ⅰ等11种限制性内切酶对巢式PCR产物进行酶切分析(RFLP),并对16S rDNA序列进行测序,确定假臭草丛枝病植原体多样性和生物学地位.结果发现:假臭草丛枝病的病原确为植原体;8个地区的假臭草丛枝病植原体的酶切图谱基本一致,与已知植原体的相似度为0.26~0.97;8个地区假臭草丛枝病植原体的序列同源性均在99.4%以上,应为同种植原体;假臭草丛枝病植原体与16S rRNAⅡ-A组的花生丛枝病(PnWB)的同源性最高达到99.1%,说明假臭草丛枝病植原体在分类学地位上应归属于植原体16S rRNAⅡ-A组.

关键词: 假臭草 丛枝病 植原体 16S rDNA RFLP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4份木薯种质的苗期耐旱性评价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比较水分胁迫下14份木薯种质苗期的耐旱性强弱。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得出了14份木薯种质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Pr)含量、丙二醛(MDA)含量、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及株高、茎径等6个指标对应的耐旱系数变幅分别为0.14~4.00、0.12~3.28、0.55~1.76、0.33~1.70、0.68~1.09、0.62~1.05;按6个指标与综合主成分F值的相关系数排序,6个指标从大到小依次为POD活性、Pr含量、株高、Pro含量、茎径、MDA含量,其中,POD活性、Pr含量与F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OD活性与Pr含量也呈极显著正相关。经综合比较,推荐将POD活性和Pr含量作为木薯幼苗耐旱性的主要评价指标。

关键词: 木薯 苗期 耐旱系数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甜蛋白马宾灵(Mabinlin Ⅱ)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马宾灵(Mabinlin Ⅱ)是中国所特有的植物马槟榔种子中的甜味蛋白,将其作为新型甜味剂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为了给重组马宾灵的基因工程应用提供可靠的蛋白质检测与鉴定的抗体,通过离子交换法从马槟榔(Capparis masaikai Lévl)种子中分离纯化马宾灵,将其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收集免疫后血清经抗原亲和纯化制备马宾灵多克隆抗体。结果表明,制备的马宾灵多克隆抗体经ELISA检测效价比达到1:256000,Western-blot检测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和特异性。本研究制备的马宾灵多克隆抗体可用于马宾灵在不同生物反应器中表达的检测,为马宾灵的基因工程研究提供灵敏可靠的免疫学鉴定。

关键词: 马槟榔 马宾灵 多克隆抗体 植物甜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龙眼害虫双条拂粉蚧发生危害初报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双条拂粉蚧Ferrisia virgata(Cockerell)是一种分布、寄主广泛的害虫,但在我国未引起足够重视。2011年在广东湛江龙眼害虫调查时发现,双条拂粉蚧已对目前的龙眼生产产生了严重危害,首次报道了双条拂粉蚧对广东龙眼的危害情况,并对双条拂粉蚧田间识别特征及已报道的寄主进行简要介绍。

关键词: 双条拂粉蚧 龙眼 广东 新纪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棕无壳种种子催芽育苗方法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无壳种油棕在薄壳种油棕育种中起重要作用,但无壳种油棕种子因无种壳保护,易失水干燥及易受病菌虫侵害,催芽难度极大。为解决无壳油棕种子催芽难问题,设计了1种方法:将无壳种子置于底部贴有滤纸的培养皿,皿内加入一层水,然后将培养皿置于38~40℃的恒温箱内;每周对种子进行1~2次0.5%~1%次氯酸钠溶液漂洗;种子萌芽后立即转移到沙床继续生长。结果表明,催芽2个月后,萌发率达73%以上,明显优于培养基培养法和沙床直接催芽法。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油棕无壳种种子萌发难问题。

关键词: 油棕 无壳种油棕 种子 催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相色谱法测定蜂王浆中氟胺氰菊酯残留量

农药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方法]以乙腈为提取溶剂,用Florisil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GC-ECD测定,检测蜂王浆中氟胺氰菊酯的残留量。[结果]氟胺氰菊酯的回收率及精密度较高,标准工作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5,氟胺氰菊酯的加标回收率为82.68%~94.70%,相对标准偏差为3.49%~5.52%,方法最小检出限为0.008 mg/kg。[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乙腈提取时,则避免乳化现象,样品提取、净化效率高,而且简便、重现性好,适合大批量样品的检测。

关键词: 蜂王浆 氟胺氰菊酯 气相色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中克百威的动态变化及其对蚯蚓的毒性

农药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质量分数克百威在土壤中的动态变化及其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然土壤法研究了克百威对蚯蚓的急性毒性,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检测克百威在土壤中的残留量。[结果]采用乙腈提取土壤中的克百威,氨基固相萃取小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荧光检测器检测,方法回收率为89.1%~106.4%,相对标准偏差为1.5%~4.3%,最低检出限为0.01 mg/kg,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结论]克百威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3.72~28.29 d,自然土壤法测得克百威对蚯蚓第7、14天的LC50值分别为9.856、8.778 mg/kg。

关键词: 克百威 动态变化 蚯蚓 毒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真菌KP4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构建与表达

江苏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制备KP4的多克隆抗体,将KP4编码框克隆到pMD19-T中,载体经测序后,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获得了KP4的原核表达载体PET-KP4。将构建成功的KP4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宿主菌BL21(DE3)并用IPTG对重组菌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分析诱导后重组菌的总蛋白显示,融合蛋白大小约为31 ku,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对融合蛋白的表达条件进行了优化,KP4大量表达最佳培养温度为37℃,诱导剂IPTG的最佳浓度为1.0 mmol/L,最佳诱导培养时间为8 h;对目标蛋白进行包涵体破碎,用Ni2+-NTA琼脂糖亲和层析对总蛋白进行了纯化。SDS-PAGE电泳分析与蛋白浓度测定结果显示,目的蛋白纯度好,浓度达到了236μg/mL。

关键词: KP4 包涵体 温度 IPTG 纯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树种多样性的尺度效应

西北植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西双版纳20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内直径≥1cm的树种资料,分析了该样地树种香农多样性指数和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及其方差和变异系数在7个取样尺度(5m×5m、10m×10m、20m×20m、25m×25m、50m×50m、100m×100m、200m×250m)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香农指数-面积曲线在尺度100m×100m有一个峰值,而辛普森指数-面积曲线在尺度为20m×20m有一个峰值。(2)香农指数和辛普森指数的方差随尺度的增加而减小,其中香农指数的方差在尺度100m×100m上最小,辛普森指数在尺度20m×20m方差最小,表明香农多样性指数在100m×100m的尺度上所获得的多样性信息比较可靠,而辛普森指数在20m×20m的尺度上所获得信息比较可靠。(3)多样性指数的方差和变异系数远大于随机模型拟合的数值,说明样地内树种不是随机分布。

关键词: 西双版纳 树种 多样性指数 空间尺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