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丛枝菌根真菌(AMF)在土壤修复中的生态应用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丛枝菌根真菌作为植物根系和土壤的联系纽带,能够直接影响包括植物的矿质营养、生长发育及抗逆性、抗病性等许多方面的生理机能,并通过对土壤结构及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间接地影响宿主植物的生长,就其在以上各方面的具体应用做一简述。另外,提出了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AMF分类学体系等方面进一步研究的观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恩施和远安稻区稻瘟病菌群体DNA的指纹分析及宗谱多样性检测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湖北恩施和远安2个稻区18个近等基因系上55个病斑中分离了113个稻瘟病菌的单孢菌株,并采用基于Pot2转座子序列的rep-PCR技术对该菌株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群体在DNA水平上具有丰富的多态性,以相似系数0.8为界,可将113个菌株划分为14个遗传宗谱;在不同近等基因系上,同一近等基因系上不同病斑中以及同一病斑中获得的菌株均可分属于不同的遗传宗谱;远安稻区的菌株均属于HB6和HB7,恩施稻区的菌株可分属于14个宗谱,提示恩施菌株的遗传多样性比远安菌株更丰富;属于同一宗谱的菌株可侵染不同近等基因系;2个优势宗谱HB6和HB7的菌株可分别侵染持有Pik、Pi3、Pi9(t)、Pi20、Pia、Pita与Pii、Piz5、Pib、Pi12、Pikm的近等基因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彩色棉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选用了5个产量、品质性状差异较大的彩色棉品种以及1个白絮棉品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交配设计(6×5/2)产生杂交一代15个组合以及6个自交亲本,考查了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和5个纤维品质性状,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朱军,1997)分析了以上资料。结果表明:彩色棉纤维长度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纤维强度、整齐度、伸长率和细度的显性方差与加,性方差相当。彩色棉品质性状的狭义遗传率变幅为9.58%(伸长率)~87.01%(纤维长度)。紫絮棉和彩8在纤维长度、强度以及伸长率上都具有正的GCA效应,以它们作亲本可以明显改善后代的纤维品质,是彩色棉品质育种的有效亲本,对优质白棉的利用则会大大改善杂交彩色棉的产量和品质。组合紫絮棉×彩9-1、红叶棕絮×彩8、红叶棕絮×白棉、彩8×彩9-1、彩8×白棉等5个组合在品质上具有较强的SCA效应。上述亲本和组合在彩色棉育种以及杂交棉选育中可以有目的地加以利用。彩色棉与白色棉杂交后代的纤维强度具强的杂种优势,甚至有的组合超过纤维强度好的白色棉亲本。
关键词: 彩色棉 品质性状 遗传主效应 遗传率 配合力 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