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提高枣果品质技术措施
《农村百事通 》 2010
摘要:一、定植优良品种或改劣换优新建枣园应定植优良品种,成龄枣园改接优良品种,这是提高枣果品质的根本措施。可定植或改接"冬枣"、"赞皇大枣"、"婆枣"、"绵枣"、"梨枣"等大枣品种,"金丝小枣"、"无核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饲用麦类作物远缘杂交的亲和性比较
《草原与草坪 》 2010
摘要:以饲用黑麦、饲用六倍体小黑麦、饲用八倍体小黑麦、冬小麦的12个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去雄和授粉的方法,通过2年的试验,研究了4种麦类作物远缘杂交的结实率和籽粒饱满度。结果表明:不同组合和同一组合正交和反交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饲用小黑麦之间杂交结实率(53.86%)和籽粒饱满度(39.50%)相对较高,亲和性好;饲用黑麦和冬小麦杂交组合结实率(10.21%)低,亲和性差,但籽粒饱满度(41.20%)相对较高,远缘杂交结实率与籽粒饱满度之间相关关系不明显。试验所用12个品种按类别进行比较,同类不同品种之间的远缘杂交亲和性存在明显差异,并选择出4个亲和性相对较好的品种。
关键词: 黑麦 六倍体小黑麦 八倍体小黑麦 冬小麦 远缘杂交 亲和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冀杂1号套播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现代农村科技 》 2010
摘要:棉花是枣强县的主要经济作物,植棉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0%。为了提高广大棉农的种田效益,我们在2009年进行了棉花套播花生的试验,选用的棉花品种为高优势杂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实生树不同节位酚类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为分析酚类物质与果树实生树阶段转变之间的关系,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京白梨×鸭梨杂种实生树的叶片、韧皮部和芽中的多酚类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叶片中的槲皮素、儿茶素、绿原酸和芦丁含量在86~90节急速升高,在86~90节以下,槲皮素和儿茶素含量变化不大,绿原酸含量持续下降,芦丁在51~55节出现一个含量高峰;韧皮部中的根皮苷和杨梅苷在66~70节均出现一个含量高峰,在86~90节以上,根皮苷的含量趋于平稳,杨梅苷的含量迅速升高;芽中的咖啡酸含量在81~85节以下变化不大,81~85节以上迅速升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采收成熟度黑宝石李冷藏期间品质变化的研究
《保鲜与加工 》 2010
摘要:对3种不同采收成熟度黑宝石李果实在冷藏期间的品质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贮藏过程中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果实硬度逐渐降低,花青素和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增加,果肉褐变度和腐烂指数增加;中等成熟度的果实在贮藏期间能保持较高的硬度和TSS含量,贮藏后期腐烂指数较低,风味品质最佳,是适宜贮藏的最佳采收成熟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与洋葱间作套种技术
《现代农村科技 》 2010
摘要:洋葱于8月底9月初育苗,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拔棉柴后定植,第2年5月底6月初收获,棉花于5月初套种,洋葱每亩定植密度25000株,棉花每亩密度3000~3500株。也可采取1.4~1.5m一带大小垄间作模式,棉花小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糯质白米谷子新品种冀谷30的选育研究
《河北农业科学 》 2010
摘要:为推动谷子产业化发展和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采用目标性状基因库育种法育成了国内外第1个糯质白米谷子新品种冀谷30。该品种2008年通过了全国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其突出特点是:(1)将糯质与白米性状聚合到一起,填补了以前生产上没有糯质白米谷子品种的空白,其支链淀粉含量达97.67%,较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以前育成的糯质黄米谷子品种粘谷1号(支链淀粉含量95.33%)高2.45%;(2)米面均粘,改变了以前糯质谷子品种面粘而米不粘的状况;(3)产量达到了生产应用水平,国家区试产量与高产对照豫谷5号基本持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