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棉田除草剂药害的症状及预防补救措施
《现代农村科技 》 2010
摘要:棉花是生育期较长的作物之一,期间受到30多种常见杂草的危害,使其生长发育受到一定的影响。田间杂草的清除也就成为棉田管理的一大任务,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还使棉花产量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防菌株CAB-1抑菌物质产生的条件及其稳定性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索生防菌株CAB-1的最优培养条件及其产生的抑菌物质稳定性。[方法]以黄瓜灰霉菌为靶标,分别采用改进牛津杯法和含药平板法测定抑菌物质活性,并对菌株CAB-1产生抑菌物质的发酵条件及抑菌物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菌株CAB-1产生抑菌物质的最适培养基为4号培养基,最佳发酵温度为31℃,最佳发酵时间为48h。菌株CAB-1所产的抑菌物质在60℃及其以下具有热稳定性;超声波(100W)处理20min对抑菌物质的活性没有影响,处理30min以上抑菌物质的活性显著下降;紫外线照射20、30、40min对抑菌物质的活性没有显著影响,照射50min后其活性显著降低;pH值为6、10、11时,抑菌物质的活性最高。[结论]该研究为利用生防菌株CAB-1开发新型微生物杀菌剂提供了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大铃抗病虫杂交一代品种——杂交王(冀棉18)
《现代农村科技 》 2010
摘要:冀棉18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杂交棉优良品种,在河北省区域试验中产量第一,被科技部定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品种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检测
《华北农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9对引物对46个品种或品系的DNA进行扩增,共得到39条多态性谱带,以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矩阵,采用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46份材料在相似系数0.33时,被分为两大类,I类为海岛棉,II类为陆地棉。II类组中陆地棉在相似系数0.568时,被分为2个亚组。亚组1为海陆杂交低代材料,具有陆地棉和海岛棉综合特征较多,从DNA扩增的谱带看,多是海陆杂合带,并有较多海岛棉带型。亚组2除品系冀031823和冀04425为纯陆地棉外,具有海岛棉优质基因的陆地棉渐渗系被分成不同的小组。扩增结果表明渐渗系主要遗传背景为陆地棉,个别性状来源于海岛棉。由于渐渗位点和基因不同,从而造成一定的差异,被聚类到不同小组。该研究为这些品系利用和新品种、杂交种培育的亲本选择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精准农业的技术体系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河北农业科学 》 2010
摘要:精准农业是目前国际上农业研究与应用的热点领域,是农业科技革命的方向。介绍了精准农业的概念、技术体系、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提出了我国精准农业发展应用的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光温室番茄灌水量与根层硝态氮淋溶特征及渗漏关系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蔬菜灌溉水肥渗漏问题,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研究了番茄膜下沟灌灌水量与土壤硝态氮的根层外渗漏关系,分析了灌水量与不同根层土壤硝态氮的淋溶和保蓄特征,结果表明:灌溉不施肥条件下灌水量与土壤硝态氮淋溶量和淋溶率、灌溉施肥条件下灌水量与土壤施入硝态氮的保蓄率和渗漏率均呈直线关系;灌溉均会引起浅根层(0—20 cm)硝态氮淋溶,灌溉施肥条件下7.5~15 mm灌水量范围硝态氮积累有一个峰值,而22.5~45 mm范围则有两个峰值;灌水量在7.5~15mm之间,灌溉不施肥条件下根层土壤硝态氮淋溶率为0,灌溉施肥条件下土壤硝态氮渗漏率为0~5.19%;灌水量在22.5~45 mm之间,灌溉不施肥土壤硝态氮淋溶率为5.38%~19.08%,灌溉施肥条件下根层土壤硝态氮渗漏率为21.91%~61.96%。日光温室番茄膜下沟灌能减少肥料淋溶与渗漏的节水灌水量为15 mm。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重点推广品种——国审棉冀228
《现代农村科技 》 2010
摘要:冀228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高产、优质、抗病、抗虫的棉花新品种,在河北省区域试验中综合排名第一,被省农业厅定为河北省重点推广品种,2005年通过河北省审定,2008年通过国家审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硒肥浸种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和籽粒含硒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硒对小麦生长发育等的影响,采用室内发芽培养试验,结合土壤培养试验,以冀麦1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硒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浸种对小麦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同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硒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浸种对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籽粒含硒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1~0.5 mg Se.L-1的亚硒酸钠溶液对冀麦12进行浸种,能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指数,促进根、芽及幼苗的发育,对提高籽粒产量和籽粒含硒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