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216条记录
5种杀虫剂拌种处理对棉花苗蚜的田间防效及安全性评价

新疆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价5种供试杀虫剂拌种处理对棉花苗蚜防效和棉花苗期的安全性,以获得拌种处理防效优于吡虫啉的替代药剂。【方法】测定棉籽7 d室内发芽势和14 d田间出苗率,评价供试杀虫剂在供试剂量下(4. 20 g/kg种子)对棉花出苗和苗期生长的安全性。田间拌种处理,评价5种杀虫剂对棉花苗蚜的防控效果和持效期,并与常规药剂喷雾防治棉花苗蚜进行比较,评价2种方法对防控棉花苗蚜的效果。【结果】5种杀虫剂拌种处理均与空白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对棉花出苗和苗期生长安全;在棉花播种后至25 d内,各供试杀虫剂均能有效控制棉花苗蚜种群,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播种后32 d各药剂处理防效均开始快速下降,其中50%吡蚜酮WG和20%噻虫胺CF防效最高,但仅为59. 43%和55. 52%。播种后39d仅20%噻虫胺CF防效为51. 09%,其余处理百株蚜量接近或者高于空白对照; 5%啶虫脒EC和10%吡虫啉WP对棉花苗蚜喷雾防控作用仅可维持3 d左右,至药后7 d,需继续采用药剂喷雾处理。【结论】与喷雾处理相比,拌种处理可以更长效的保护棉花,以更好的减少苗蚜的危害。5种杀虫剂拌种处理中,20%噻虫胺CF和50%吡蚜酮WG拌种防治棉花苗蚜均表现出了较好的防控效果。

关键词: 棉蚜 噻虫胺 拌种 田间药效 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区谷子连作障碍机理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山区谷子规模化种植条件下的连作障碍机理,对具有代表性的河北省丰宁县黄旗镇(春谷区)和临城县西冷水村(夏谷区)连作0~3 a土壤样品的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土壤pH值、谷子植株相关抗逆酶活性和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种类和丰度进行测定和分析,从生理和病理两方面初步揭示了连作障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份的增加,土壤全氮持续降低,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先增高再降低,土壤pH值逐年增高,植株SOD活性持续升高,POD和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随着连作年份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种类和数量出现一定规律性的变化,放线菌、芽孢杆菌等部分有益菌群丰度逐年降低,黑粉菌等致病菌群丰度逐年升高.

关键词: 谷子 连作障碍 基因组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北农学报》2010-2019年刊文分析及研究热点

华北农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华北农学报》为华北六省市区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农业核心期刊,为明确《华北农学报》2010-2019年刊文特征、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基于中国知网(CNKI)中《华北农学报》刊文数据,运用中国知网文献计量工具和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2010-2019年《华北农学报》刊文数量、基金项目、作者、机构、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等数据进行可视化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9年《华北农学报》刊发3178篇论文,从年度变化趋势看,2010年以来学报内文页码保持238页,刊文数量呈下降趋势,由2010年418篇降至2019年的239篇;篇均页码逐年提高,由2010年的篇均4.81页提升至2019年的篇均7.72页,提高60.29%.《华北农学报》基金论文比2010年以来均高于0.98,2019年达到1,且以国家级基金为主.根据普莱斯定律,《华北农学报》2010-2019年有148位核心作者;作者合作网络整体结构松散,以同一机构内部合作研究为主,机构间合作偏低;运用Citespace Burst检测功能,共有42位突现作者.发文机构以农业大学为主,农业科研机构投稿偏弱,机构合作网络呈整体松散、相对集中分布状态.刊文热点重点围绕产量、基因克隆、表达分析、遗传多样性、品质性状、生理特性、干旱胁迫、土壤养分等.综上,作为综合性农业期刊,未来应该进一步稳定核心作者及核心机构,打造特色专栏,突出区域农业特色,提升学报影响力.

关键词: 华北农学报 刊文分析 研究热点 文献计量 CiteSpace 可视化知识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通量测序分析高温覆膜对韭菜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高温覆膜对韭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组成的影响.本研究在覆膜前后对韭菜根际土壤中总DNA进行提取,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中细菌的16S rDNA和真菌的ITS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分析了高温覆膜前后韭菜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高温覆膜前后分别获得细菌OTUs 1849个和1819个,真菌OTUs 148个和151个,无显著差异.覆膜前后物种分类显示,细菌种类均隶属于24门53纲112目218科322属,其中优势类群为蛋白菌门、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覆膜前后的相对丰度分别为43.79%、21.70%、21.03%和42.36%、17.55%、23.92%.真菌种类均隶属于4门10纲21目27科34属,优势类群为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覆膜前后的相对丰度分别为62.48%、15.28%和51.13%、40.95%.可见,土壤中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均高于真菌,覆膜前后微生物总量无显著变化,细菌、真菌在多样性指数上无显著差异,而在结构组成上差异显著.

关键词: 高温覆膜 高通量测序 韭菜迟眼蕈蚊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特色杂粮对糖尿病的保健功效及机制研究进展

华北农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饮食护理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基础之一,其降血糖及防治糖尿病作用越来越受重视.特色杂粮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且不同成分及其相互作用能够发挥不同功能,其降血糖功效是近年来研究热点.本研究筛选苦荞、燕麦、薏苡仁、大枣及大豆5种特色杂粮,对其生物活性物质降血糖功效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特色杂粮产品开发及糖尿病患者饮食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特色杂粮 糖尿病 活性成分 降血糖 保健功效 健康饮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套种模式下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冬小麦套种花生种植模式下小麦产量的差异,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冬小麦套种花生种植模式对小麦旗叶光合速率、SPAD值、冠层温度和最大LAI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大垄宽幅垄上覆膜(T1)、大垄宽幅未覆膜(T2)、小垄宽幅未覆膜(T3)、15 cm等行距(T4,对照).结果表明,T1处理较对照减少了小麦灌浆后期旗叶光合速率,T2、T3处理显著增加了小麦灌浆后期旗叶的光合速率;T1、T2、T3处理小麦孕穗期旗叶SPAD值均高于对照,而开花期和灌浆中期旗叶SPAD值均低于对照;3种套种模式小麦开花前冠层温度显著高于对照,而最大LAI低于对照,其中T1、T2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2017-2018年冬小麦产量变化为:T2

关键词: 冬小麦 套种 花生 光合速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草高粱茎秆特征与抗倒性关系分析

草地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饲草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茎秆特征与抗倒性关系,本研究以2013-2017年田间选择的农艺性状一致的不同抗倒性饲草高粱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主茎鲜重、主茎重心、主茎抗折力、木质素含量等茎秆特征指标与倒伏系数的关系,以及倒伏系数与倒伏指数(田间实际倒伏情况)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抗倒性饲草高粱主茎鲜重、主茎重心指标无显著差异,但主茎抗折力、木质素含量呈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得出,饲草高粱倒伏系数与主茎抗折力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木质素含量与倒伏指数、倒伏系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15,-0.131,无显著相关性;倒伏系数与倒伏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224,无显著相关性.本研究表明,倒伏系数、木质素含量作为饲草高粱抗倒性评价指标还需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 饲草高粱 茎秆特征 木质素含量 倒伏系数 倒伏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淮麦区北片小麦穗部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挖掘与穗部相关性状显著关联的标记位点及其优异等位变异,以黄淮麦区北片近30 a培育的132个小麦主栽品种及其衍生品系为材料,在8个环境中对穗长、总小穗数、穗粒数和穗密度等4个重要穗部相关性状进行表型鉴定,结合小麦55K SNP芯片基因分型开展标记-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所检测到的121个与穗部相关性状显著关联的标记位点包括与穗长显著关联的位点38个,与总小穗数显著关联的位点15个,与穗密度显著相关的位点47个,与穗粒数显著关联的位点21个.其中,有8个显著关联位点在3个及3个以上环境中被重复检测到,包括与穗长显著关联位点AX-108730544-1D、AX-94755570-2A和AX-111703851-6D,与总小穗数显著关联的位点AX-111235532-2A和AX-110926142-2A,与穗粒数显著关联位点AX-110378404-5A,与穗密度显著关联位点AX-108730544-1D和AX-110963299-1D.对上述8个显著关联位点的地域分布进行分析,发现各个位点的优异等位基因频率在黄淮麦区不同省份品种中存在较大差异.基因聚合效应分析表明,穗长、总小穗数和穗密度表型值随优异等位基因数量增加而呈现提高的趋势.上述研究结果对小麦穗部性状优异等位基因挖掘和分子标记选择育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小麦 黄淮麦区 穗部性状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吡丙醚在番茄果实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农药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价吡丙醚在番茄果实使用的残留使用安全性.[方法]建立了用于番茄果实中吡丙醚残留量检测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并对吡丙醚在番茄果实中的消解动态规律和最终残留进行了研究.[结果]在添加质量分数水平为0.01、0.10、0.50 mg/kg时,吡丙醚的回收率为63.7%~106.4%,相对标准偏差为6.4%~8.7%.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结果显示,番茄中吡丙醚的半衰期为11.3 d,在推荐施用剂量90 g a.i./hm2和高剂量135 g a.i./hm2下,施药2~3次,距最后1次施药后3、5、7 d分别进行采集分析,番茄中吡丙醚最终残留量的为0.034~0.202 mg/kg,均低于国家制定的番茄中吡丙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1 mg/kg.[结论]吡丙醚在番茄的施用过程中降解速度较快.使用时,在推荐剂量90 g a.i./hm2下施药2次,取样间隔期7 d,收获期的番茄果实食用安全.

关键词: 吡丙醚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番茄 残留 消解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11份板栗种质资源花序表型多样性和聚类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对1 0个省份(群体)211份中国板栗种质资源花序相关性状表型多样性和遗传特点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中国板栗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信息,挖掘优异基因材料,并为现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及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板栗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中提供的方法,对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板栗种质资源圃内211份中国板栗资源的15个花序相关表型性状进行系统调查,量化赋值后,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Shannon-weaver指数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采用MEGA 7.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我国板栗资源花序相关性状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平均变异系数和平均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8.23%和1.70,其中每果枝雌花个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0.66,雄花序比例变异系数最小为7.37,序轴粗度比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99,每果枝两性花序个数、两性花序比例多样性指数最低为1.41.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地区板栗遗传变异和表型多样性存在差异,江苏群体变异程度最大,变异系数为35.53%;河北群体多样性水平最高,多样性指数1.86;安徽群体遗传变异和表型多样性水平均最低,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6.96%和0.95.测量性状中,除雄蕊长和序轴粗度比外,其余性状均为群体间差异显著,花序长、花轴粗、花簇密度、每果枝两性花序个数、两性花序比例、雄花序比例、每果枝雌花个数这7个性状,群体间差异极显著,不同地域间变异丰富,多样性程度高.相关性分析表明,花序形态性状内部间的相关性较明显,花序数量性状内部间的相关性较明显,但花序形态和花序数量间相关性不明显.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反映了总信息量的84.18%,每果枝两性花序个数(0.931)、花序粗(0.912)、花序长粗比(-0.889)、花序长(0.864)、每果枝雌花个数(0.828)、雄花序比例(-0.821)、两性花序比例(0.820)、雄蕊长(0.806)8个性状的相关系数都在0.8以上,是板栗花序相关性状变异的主要因素.以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为标准,将211份资源分为5个类群,并筛选出9份两性花序数量多、雌雄比例高且高雌花量的板栗资源.聚类分析将21 1份资源分为8个类群,花相关表型性状变异相同的材料大多聚在一起,变异较大的类群和主成分分析结果相似.[结论]中国板栗资源花序相关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多样性程度高,地域间遗传变异和多样性程度不同,群体间性状差异显著.花序形态表型性状和花序数量表型性状内部的相关性较明显,但花序形态和花序数量间相关性不明显.筛选出8个性状可作为板栗花形和花量的综合评定指标,9个两性花序数量多、雌雄比例高且高雌花量的板栗资源可作为性别调控、改善产量的亲本材料.

关键词: 板栗 种质资源'花序 表型性状 多样性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