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5个群体微卫星DNA多态性的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 2008 CSCD
摘要:选用草原红牛30头、蒙古牛10头、夏洛来牛10头、利木赞牛6头和西门塔尔牛10头组成的试验牛群体共计66头,经过牛血液或肝脏基因组DNA的提取、8对微卫星引物的PCR扩增、扩增产物的聚丙烯酰胺电泳分型、分析各位点等位基因及全部个体的标记基因型、PPAP3.0和SPSS10.0软件计算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PIC)和杂合度、遗传距离等步骤从分子水平上分析了在8个位点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微卫星位点IDVGA2、IDVGA46、TGLA44、BM1824、ETH225、BM2113、IDVGA44、IDVGA55扩增出的条带数分别为6、6、6、5、4、2、6、4条,平均条带数分别为4.4、4、4.2、3.6、3.4、2、4.8、3.2条,平均PIC/H分别为0.683 1/0.733 7、0.596 3/0.660 2、0.646 2/0.700 1、0.558 1/0.630 2、0.552 9/0.615 8、0.371 1/0.417 4、0.683 1/0.728 4、0.5431/0.615 3,均属于高度多态性位点。用于群体遗传标记的研究是较理想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菜品种中甜-吉甜302优质丰产繁育技术
《中国种业 》 2008
摘要:中甜-吉甜302是吉林省甜菜糖业研究所以多粒二倍体雄性不育系75-25ms为母本、以四倍体品系334-3为父本,采取母本与父本3∶1比例杂交育成的高产型多胚雄性不育多倍体新品种,大田制种母本与父本种子分收。1994年由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995年通过轻工总会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命名为中甜-吉甜302,现已大面积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进展
《植物学通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的普遍现象,泛指在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培养过程中,培养细胞和再生植株中产生的遗传变异或表观遗传学变异。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发生有其遗传学基础,可从形态学、细胞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综合检测和鉴定。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植物育种的有利资源,但同时也是植物微繁和遗传转化工作中需要克服的一大难题,一直被众多研究者所关注。本文分别从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两个层次综述了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遗传学基础及其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就其在植物品质改良中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苜蓿品种若干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吉林农业科学 》 2008 CSCD
摘要:本研究根据5个苜蓿品种单株鲜重、株高、分枝数、枝条直径和茎叶比5个性状的田间观测结果,进行株高、分枝数、枝条直径、茎叶比与单株鲜重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尽管各苜蓿品种的5个性状存在显著差异,但各品种株高、分枝数、枝条直径、茎叶比与单株鲜重的灰色关联度则大致相似。其中以枝条直径最大,株高次之,分枝数与茎叶比又次之。该结果对高产苜蓿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方沼气生产技术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 2008
摘要:通过研究总结出一套沼气发酵罐的冬季增温保温技术,设计出了理想的BZ2007型金属沼气发酵罐,总结出适于北方冬季干发酵,春、夏、秋稀发酵的沼气生产工艺流程;同时掌握了一般农户沼气需要量和季节产气量的关系。通过生产沼气实现舍外净化的目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种质改良问题探讨
《玉米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种质基础狭窄已成为我国玉米育种发展的首要限制因素,致使玉米高产超高产育种受到阻碍。因此,必须对我国种质进行扩增、创新、改良(引进),丰富育种素材的种质基础,提高优良基因的频率,否则很难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强优势品种,就难以改变我国玉米产量一直徘徊不前的局面。玉米种质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外来种质利用,群体改良,转基因技术等。阐述了利用外来种质尤其是热带、亚热带种质来改良和拓宽温带玉米的遗传基础,构建新的杂种优势模式的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