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340条记录
盐胁迫对不同耐盐性八棱海棠株系生理特性的影响

果树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耐盐性不同的八棱海棠株系叶片生理指标对盐胁迫的响应模式,以期揭示耐盐性较强的八棱海棠株系的耐盐机制。【方法】采用盆栽过量灌溉盐水的方式,以耐盐性较强的八棱海棠(NY)组培株系为试材,普通八棱海棠(PT)组培株系为对照,以不同质量浓度NaCl(0、2、4、6、8、10 g·L-1)处理40 d,测定各处理植株的生物量以及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随着NaCl质量浓度的增加,两株系的总干质量、地上干质量、地下干质量逐渐减少;两株系的根冠比、相对电导率以及丙二醛、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呈现增加的趋势;两株系的SOD活性、CAT活性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POD活性呈现下降的趋势;两株系的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趋势不同;高质量浓度(8 g·L-1)NaCl胁迫时,NY株系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增加程度显著低于PT株系,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以及SOD和CAT活性的增加程度显著高于PT株系。【结论】盐胁迫下,NY株系通过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缓解渗透胁迫;通过提高SOD和CAT活性,维持植物体内的活性氧平衡,减少盐胁迫造成的氧化损伤,进而增强了其耐盐能力。

关键词: 八棱海棠 株系 NaCl胁迫 叶片 生理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SR标记构建燕山板栗核心种质

华北农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分子水平构建燕山板栗核心种质的适宜方法,以利于燕山种质的保存、保护和研究利用。基于SSR标记,采用非加权算数平均聚类(UPGMA)法对燕山地区10个市(县)的161份板栗种质进行多次聚类抽样分析,比较使用3种遗传相似系数(SM系数、Dice系数和Jaccard系数)和2种取样方法(随机取样法和位点优先取样法)相组合确定的不同样本群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的大小,确定构建燕山板栗核心种质的适宜方法;再分别对核心种质与原种质、核心种质与保留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指标进行t检验,以评价核心种质的代表性;通过绘制主坐标分布图观察核心种质和原种质的分布情况,并结合表型特征对构建的核心种质进行确认。结果表明:应用位点优先取样法取得的样本群比随机取样法具有更高的Ne、H和I,应用SM系数取得的样本群,其遗传多样性指标要优于Dice系数和Jaccard系数,综合利用位点优先取样法和SM系数筛选了46份燕山板栗核心种质,保留了原种质28.57%的样品,Ne、H和I分别为1.531 7,0.321 8和0.491 0。t检验表明,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指标显著大于原种质,经主坐标分析和表型特征确认,核心种质在原种质的主坐标图中分布均匀,能够较全面地代表整个板栗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采用位点优先取样法和SM相似性系数进行多次聚类,是构建燕山板栗核心种质较适宜的方法,构建的容量为46份的板栗核心种质,能充分代表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关键词: 燕山板栗 核心种质 SSR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轮作模式下设施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的季相变化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番茄-甜瓜、番茄-豆角两种轮作模式为研究对象,采集番茄生长季(休耕期、花期、果期)的土壤样品,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两种轮作模式下土壤AM真菌群落结构的差异特征,并探讨驱动AM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组成差异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引入豆科作物的轮作模式显著改变了AM真菌的α多样性,与番茄-甜瓜相比,番茄-豆角土壤中AM真菌Shannon多样性和Pielou均匀度分别显著降低了24.9%和24.0%。AM真菌丰富度、Shannon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在番茄生育期(花期、果期)相比于休耕期分别显著下降了55.6%~67.5%、49.6%~51.5%及21.4%~23.7%。引入豆科作物的轮作模式在3个时期均提高了球囊霉属的相对丰度,降低了花期和果期类球囊霉属及原囊霉属的相对丰度。近明球囊霉属的相对丰度在休耕期表现为番茄-甜瓜>番茄-豆角,花期则相反。两性囊霉属、多孢囊霉属和盾巨孢囊霉属仅在花期番茄-豆角土壤中存在。置换多元方差分析(PERMANOVA)和非度量多维度分析(NMDS)结果表明,轮作模式和生长季均显著影响AM真菌群落结构,土壤湿度、pH、速效磷等是调控AM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构方程模型(SEM)结果进一步表明,轮作模式和生长季主要通过影响土壤pH间接驱动AM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变化。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高通量测序 豆科轮作 结构方程模型 番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野生大豆蛋白含量QTL

华北农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充分挖掘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中的高蛋白基因及其连锁标记,以来自中国、韩国和日本,涵盖第4,5,6,7,8熟期组的508份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与野生大豆中高蛋白基因相关的SNP。参试材料蛋白含量数据从美国农业部种质资源信息网下载,为2 a利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含量数据平均值,基因型数据从Soybase网站下载,利用Illumina公司大豆50K芯片(SoySNP50K BeadChip含有52 041个SNP标记)检测获得。结果表明,参试材料蛋白含量呈正态分布,介于38.1%~56.9%,平均48.1%,标准差2.71%。遗传结构分析将参试材料划分为3组,分别包含271,111,126份材料。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关联分析,共检测到与蛋白含量相关的SNP位点74个,散布在19条染色体的60个单倍型区段内。显著性SNP位点LOD平均值为3.47,SNP位点BARC1.01Gm0154656209AG的LOD值最大,为5.18。根据显著性SNP位点富集程度,确定第11号染色体常染色质区15 128 832~15 253 199 bp、第12号染色体异染色质区26 842 687~27 818 244 bp的单倍型区段为本研究中的2个蛋白含量显著性相关区段,命名为HAP111和HAP121。HAP111中,SNP位点BARC1.01Gm1115167305GA的LOD值最大,为3.80,可解释遗传变异为2.88%。HAP121中,SNP位点BARC1.01Gm1227563620CT的LOD值最大,为4.12,可解释遗传变异为3.23%。为野生大豆高蛋白基因育种利用提供了检测标记,为野生大豆高蛋白基因克隆提供了线索。

关键词: 野生大豆 蛋白含量 关联分析 SNP 单倍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单株穗数响应氮胁迫遗传位点挖掘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单株穗数(Spike number per plant, SNPP)与小麦(Triticum aestivum)单位面积穗数直接相关且对氮素极其敏感。为了鉴定单株穗数耐低氮胁迫的遗传位点,促进氮高效或耐低氮的小麦品种的选育和改良,本研究利用黄淮北片冬麦区132份小麦品种(系)在高、低氮水平共8个环境下的单株穗数及单株穗数耐低氮胁迫系数,结合Affymetrix Wheat 55K SNP芯片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共检测到4个位点在2个或2个以上环境中与单株穗数显著关联,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10.20%~17.5%;3个位点在2个环境中与单株穗数耐低氮胁迫系数显著关联,可解释11.4%~16.3%表型贡献率。显著关联位点等位基因的遗传效应及分布频率表明,加强AX-108733649-2B、AX-108889870-4A、AX-111667100-5B和AX-111039914-7D位点的选择,对小麦氮高效品种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小麦 单株穗数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 氮素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港流域不同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的农艺性状评价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6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在黑龙港流域特殊的干旱气候条件下,对白菜型冬油菜品种间农艺性状的变化进行了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筛选出适宜河北省低平原地区种植的冬油菜品种,为地下水超采区域内旱作雨养和轮作休耕制度下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及冬油菜品种的种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黑龙港流域,选择株高较高(146.1~152.7 cm)、一次分枝数(14.5~14.9)和主花序角果数(60.7~63.1)较多、二次分枝数较少且越冬率为95%~100%的油菜品种进行种植,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参试品种中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为‘陇油16’、‘天油1358’、‘冬油-2’,适宜在本地区及气候条件相似地区种植。

关键词: 白菜型冬油菜 农艺性状 方差分析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酰胺类杀虫剂对棉铃虫和松毛虫赤眼蜂的选择毒力

环境昆虫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指导棉铃虫防控中化学杀虫剂和天敌昆虫协调使用,本文采用浸叶法和玻管药膜法测定了4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棉铃虫3龄幼虫和松毛虫赤眼蜂成蜂的毒力。结果表明,供试双酰胺类杀虫剂中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和氟氰虫酰胺对棉铃虫幼虫表现出了较高的毒力水平(LC50分别为0.2882、0.3894、0.8609 mg/L),稍低于对照药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LC50为0.06493 mg/L);而溴氰虫酰胺对棉铃虫的毒力(LC50为3.7638 mg/L)明显低于甲维盐。从对天敌昆虫安全性来看,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和氟氰虫酰胺对松毛虫赤眼蜂的毒性(LC50分别为1.0060、0.9933、1.1541 mg/L)明显低于甲维盐(其LC50为0.1646 mg/L),表现出了较高的安全性;但是,溴氰虫酰胺对松毛虫赤眼蜂毒性较高(LC50为0.4952 mg/L),安全性较差。本研究将为棉铃虫防控中药剂与天敌协调使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棉铃虫 松毛虫赤眼蜂 双酰胺类杀虫剂 毒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咸水利用方式对棉花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土壤盐分的影响

棉花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科学合理地利用浅层咸水资源.[方法]依托短期定位试验开展了在第3年和第4年不同咸水利用方式下(CK:造墒和蕾期灌淡水;T1:造墒和蕾期灌咸淡混配矿化度3 g·L-1的微咸水;T2:淡水造墒蕾期灌矿化度5 g·L-1咸水;T3:造墒和蕾期灌矿化度5 g·L-1咸水;T4:淡水造墒蕾期不灌水)棉花长势、叶绿素荧光参数、土壤盐分累积及其运移的变化.[结果]T1和T2处理的齐苗率、株高、干物质质量、叶面积指数、叶绿素荧光参数、产量及霜前花率与CK无显著差异,土壤盐分含量较CK有所增加,但未对棉花生长产生明显抑制.T3处理的棉花长势指标、叶绿素荧光参数较CK显著降低,0~100 cm土壤盐分含量较CK明显增加.[结论]从土壤质量安全和咸水高效利用的角度考虑,连续4年用3 g·L-1的咸淡混合水灌溉或用淡水与5 g·L-1的咸水轮灌不仅能节约淡水,且不影响棉花产量.本研究结果为当地在棉花生产中安全利用咸水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咸水利用 棉花 叶绿素荧光参数 土壤盐分 产量 生长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咸水灌溉对麦-玉两熟制农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咸水灌溉对麦—玉两熟轮作农田土壤团聚体的影响效应,在长期定位咸水灌溉试验(始于2006年)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矿化度咸水连续灌溉第13~14年农田土壤盐分(ECe)及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和稳定性指标的变化规律。试验设置5个灌溉水矿化度处理,分别为1,2,4,6,8 g/L。结果表明,0—40 cm土层土壤ECe随灌溉水矿化度增加而增大,4,6,8 g/L灌水处理与1 g/L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咸水灌溉改变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粒级分布,灌溉水矿化度≤4 g/L时,0—40 c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以大团聚体(>0.25 mm)为优势粒级,随灌溉水矿化度增加,大团聚体质量分数降低,微团聚体(0.053~0.25 mm)和粉+黏团聚体(<0.053 mm)质量分数增大,当灌溉水矿化度达到6 g/L时,粉+黏团聚体占比最大。咸水灌溉降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随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减小,分形维数增大,但2 g/L与1 g/L灌水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在该研究灌溉制度下,≥4 g/L咸水灌溉显著增加土壤盐分,破坏土壤团粒结构,应谨慎使用。

关键词: 咸水灌溉 麦—玉轮作 土壤盐分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 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药食同源花叶类植物对高尿酸血症的功效及机理研究进展

华北农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明显上升且呈年轻化发展趋势。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枢纽。药食同源指既有食用功能,也有药用功能。花叶类植物提取物富含多种天然活性物质,具有饮用方便、药性温和的特点,在调控机体代谢方面疗效显著。基于药食同源原料目录、相关药典及Patsnap、CNKI、Web of Science数据库,筛选适合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食用的低嘌呤特色花叶类植物,并对其主要功能成分和功效进行了论述。旨为高尿酸血症患者日常生活中合理搭配饮食提供参考,引导人们健康饮食,有助于将血尿酸水平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关键词: 花叶类植物 高尿酸 桑叶 银杏叶 紫苏 菊苣 绞股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