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340条记录
玉米抗粗缩病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粗缩病是我国玉米种植区主要的病毒病害,发掘优异的抗性种质资源和选育优良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粗缩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本研究在粗缩病重病区采用田间自然发病方法,对201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连续2年的抗性鉴定和评价,同时采用人工接种方法对其中25份种质开展了进一步的鉴定。结果表明,仅沈137高抗粗缩病;P138、丹3130、辽68、齐318、黄野四、CA339、H191、齐319、X178、SH15、金黄59、R18等12份自交系表现抗病,835、中自01、9046、多黄29、CA335、金黄96B、海9-21、金黄55、沈136等9份自交系表现中抗;方差分析表明,品种抗性不同年份间的鉴定结果差异极显著(F=69.999,P<0.01)。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P138、R18表现中抗,黄野四和金黄55病情指数为46.15、82.14,表现高感粗缩病,进一步验证齐319、丹3130、X178具有稳定抗病性。筛选出的抗病种质除金黄96B外,其余均选自美国的杂交种P78599,抗粗缩病玉米自交系的筛选为抗病品种培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玉米粗缩病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抗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目琼花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优化

江苏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获得一套完整高效的天目琼花组培快繁技术体系,以河北滨海地区天目琼花带腋芽茎段为试验材料,系统分析了外植体的消毒方法,不同激素配比及浓度对天目琼花腋芽诱导、不定芽增殖、不定芽生根和水培炼苗移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植体最佳灭菌方法是依次用75%乙醇处理40 s、2%NaClO处理3 min、0.1%HgCl2处理3 min,成活率为58.33%;MS+0.2 mg/L 6-BA+0.1 mg/L NAA为初代芽诱导的理想培养基,诱导率为91.67%;不定芽增殖以MS+0.5 mg/L 6-BA+0.2 mg/L NAA培养基效果佳,株高为6.04 cm,增殖系数可达7;不定芽生根最适配方为1/2MS+1.5 mg/L NAA,可诱导出健壮发达的根系,生根率为92.2%;生根苗移栽基质为草炭∶蛭石=1∶1,成活率达100%。研究成果更符合工厂化育苗的要求,为天目琼花产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天目琼花 不定芽 增殖 生根 快速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晚熟苹果新品种'冀苹4号'

园艺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冀苹4号’苹果是从‘长富2号’开放授粉获得的实生苗中选出的新品种。果实圆锥形,果形指数0.96,单果质量180~210 g。果面较光滑,全黄色。果肉淡黄色,肉质松脆多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达17.21%,风味酸甜可口,去皮硬度9.11 kg·cm-2,综合品质优良。在河北省地区10月中下旬成熟,定植第3年产量约为37 500 kg·hm-2

关键词: 苹果 晚熟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窖藏和冷藏条件下鸭梨挥发性物质及其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窖藏和冷藏过程中,鸭梨果实品质、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电子鼻特征、挥发性物质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进一步解析两种贮藏方式对鸭梨香气物质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鸭梨采收后以窖藏和冷藏两种方式贮藏,测定贮藏期间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可滴定酸(TA)含量、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使用电子鼻检测挥发性物质变化,利用气质联用色谱(GC-MS)测定挥发性物质成分及含量,利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分析乙烯生成(PbACS1、PbACO2)及其信号转导(PbETR1、PbETR2、PbERS1a、PbERS1b、PbEIN3、PbERF)、挥发性物质合成(PbAAT1、PbADH2、PbADH3、PbADH5、PbHPL、PbLOX1、PbLOX8)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变化情况。【结果】冷藏期间,鸭梨果实硬度变化较小,SSC上升,TA含量下降。窖藏时,果实硬度下降比较明显,但对SSC的影响较小,而TA含量增加。与冷藏相比,窖藏下果实呼吸速率较高,乙烯释放高峰提前1个月出现,且其峰值较高。电子鼻可有效区分两种贮藏方式下的挥发性物质,其中W1W、W5S、W2W、W1S这4种传感器对挥发性物质区分起主要作用;窖藏期间果实挥发性物质较多。鸭梨果皮和果肉的挥发性物质包含醛类、酯类、醇类、萜类、烷烃类等,且果皮中含量较高;窖藏果皮和果肉、冷藏果皮和果肉中分别检出36种和33种、28种和24种挥发性物质,窖藏鸭梨较冷藏时生成更多的乙酯类化合物,其中己酸乙酯、辛酸乙酯、丁酸乙酯、(E,Z)2,4-癸二烯酸乙酯等为果皮主要香味物质,己酸乙酯、丁酸乙酯为果肉主要香味物质。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表明,与冷藏相比,窖藏明显上调鸭梨果皮和果肉ACC氧化酶(PbACO2)、脂氧合酶(PbLOX1)和醇酰基转移酶(PbAAT1)相关基因的表达,下调乙烯不敏感转录因子(PbEIN3)的表达。【结论】在贮藏3个月内,与冷藏鸭梨相比,窖藏条件明显促进乙烯生成(PbACO2)和香气合成(PbLOX1、PbAAT1)等基因的表达,此时果实具有较多的香气物质种类和较高含量,表现出香味浓郁的特点。

关键词: 鸭梨 品质 挥发性物质 电子鼻 乙烯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秸秆还田对潮土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潮土区长期秸秆还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分布及稳定性,以河北省低平原潮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38年化肥与秸秆配施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K)和等量氮、磷肥用量为0 kg/hm2(S0)、2 250 kg/hm2(S1)、4 500 kg/hm2(S2)和9 000 kg/hm2(S3)下的秸秆还田量、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与CK相比,长期施肥与秸秆还田可以降低耕层土壤容重与pH值,而对土壤颗粒组成没有显著影响。试验区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主要集中在>0.250 mm粒径中,在0~10 cm土层,S1、S2、S3秸秆还田处理土壤>0.250 mm团聚体含量均显著高于S0无秸秆处理,微团聚体(0.053~0.250 mm粒径)含量显著小于S0处理,<0.053 mm团聚体含量无显著差异,秸秆还田使表层土壤微团聚体向大团聚体团聚,增加了大团聚体含量。长期施肥与秸秆还田可以增加0~10 cm土层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提高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多元回归方程表明,0~1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与MWD值极显著相关。秸秆还田可以增强表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改善土壤结构。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潮土 水稳性团聚体 MWD GW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籽粒性状热感指数相关分子标记的鉴定及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耐热性是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通过关联耐热性状获得耐热分子标记,利用该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可提高育种的准确性,加快小麦耐热育种进程。本研究对187份小麦品种(系)的千粒重、籽粒长度、籽粒宽度、籽粒表面积和籽粒周长5个籽粒相关性状的热感指数进行关联分析,鉴定出2个耐热相关分子标记Xwmc622、Xwmc707。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Xwmc622、Xwmc707各自具有Ⅰ、Ⅱ、Ⅲ3个等位变异类型。Xwmc622的Ⅰ型等位位点与千粒重热感指数、籽粒宽度热感指数和籽粒周长热感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同时Ⅰ型等位位点与籽粒长度热感指数和籽粒表面积热感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Ⅰ型小麦品种(系)的热感指数平均值小于1;Ⅱ型等位位点与千粒重热感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籽粒长度热感指数、籽粒表面积热感指数、籽粒周长热感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Ⅱ型等位变异小麦品种(系)的热感指数平均值大于1;Ⅲ型等位变异与小麦籽粒性状热感指数相关性不显著。Xwmc707的Ⅰ型等位变异与小麦籽粒性状热感指数相关性不显著;Ⅱ型等位位点与千粒重热感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Ⅱ型小麦品种(系)的热感指数平均值小于1;类型Ⅲ与小麦材料的千粒重热感指数、籽粒长度热感指数、籽粒周长热感指数呈显著正相关,Ⅲ型等位位点小麦品种(系)的热感指数平均值大于1。研究结果表明:Xwmc622的Ⅰ型等位位点为耐热优良等位变异;Xwmc707的Ⅱ型等位位点为优良等位变异。这为小麦耐热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参考信息。

关键词: 小麦 等位变异 分子标记 耐热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抗病舒心大白菜新品种'冀白6号'

园艺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白菜新品种‘冀白6号’是由12~15和12~28两个高代自交不亲和系杂交而成的杂种一代。生育期75 d。株形直立,球顶部舒心,平均株高44.3 cm,开展度54.3 cm×54.0 cm,叶色深绿、帮绿色。叶球长筒型,平均球高41.3 cm、叶球直径15.3 cm,单球质量2.2 kg,净菜率81.0%,净菜产量119 059.5 kg·hm-2。高抗TuMV、黑腐病及软腐病。适宜在冀中南地区及相似气候环境地区栽培种植。

关键词: 大白菜 高抗 杂交一代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审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冀豆24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大豆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冀豆24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通过轮回群体方法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稳产性和适应性好,对大豆花叶病毒病具有较好的抗性。平均粗蛋白含量39.49%,平均粗脂肪含量20.24%。冀豆24分别于2019和2020年通过河北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中部和东南部、山东北部地区夏播种植。

关键词: 冀豆24 大豆 高产 抗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对河北省超采水区白菜型冬油菜越冬率及产量的影响

生物技术通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白菜型冬油菜在河北省的适应性,为冬油菜在当地的合理种植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引种12个抗寒性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设置不同的播种时间(9月5日、9月11日、9月17日、9月23日、9月29日和10月5日),研究其对不同冬油菜的越冬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引种的12份材料均匍匐生长,生长点凹陷。9月29日前播种,各品种均能生长至10叶期,越冬率>97%,产量较高;9月29日后播种,各试验品种未能生长至10叶期,幼苗较小,越冬率较低,其中,10月5日播种产量均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越冬率、根颈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与播期呈极显著负相关性。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12个品种分为2大类:Ⅰ类包括天油178、天油142、衡油6号和陇油9号,4个品种产量均较高,适应河北省衡水市的气候条件,适合当地种植;Ⅱ类包括天油4号、15QX60、陇油12号、16RTS309、衡油8号、16QD367和陇油8号,其中天油4号、15QX60、陇油12号、16RTS309、衡油8号和16QD367为1个亚类,产量稍低于Ⅰ类品种,可作为当地参考种植品种;陇油8号单独1类,产量最低,根据其生长习性推断其适宜衡水市以北地区种植。天油178、天油142、衡油6号、陇油9号可直接作为栽培品种在当地推广应用。天油4号、15QX60、陇油12号、16RTS309、16QD367、陇油8号等品种可以考虑向衡水以北地区引种试验。

关键词: 冬油菜 超采水区 播期 越冬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糜子油提取率

粮油食品科技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建立快速可行的实验室糜子籽粒油提取方法,以石油醚为溶剂,基于索氏提取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响应面分析确定糜子油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各单因素对糜子油的提取率均有显著影响,且影响为温度>液料比>时间;当石油醚和糜子籽粒粉的液料比V/M为20 mL/g,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30 min,糜子油得率为3.01%.

关键词: 糜子油 石油醚 提取工艺 响应面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