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长期秸秆还田对潮土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学彤 1 ; 郑春莲 1 ; 曹彩云 1 ; 党红凯 1 ; 马俊永 1 ; 李科江 1 ;

作者机构: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

关键词: 秸秆还田;潮土;水稳性团聚体;氮;磷;MWD;GWD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21 年 024 期

页码: 215-22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探究潮土区长期秸秆还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分布及稳定性,以河北省低平原潮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38年化肥与秸秆配施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K)和等量氮、磷肥用量为0 kg/hm2(S0)、2 250 kg/hm2(S1)、4 500 kg/hm2(S2)和9 000 kg/hm2(S3)下的秸秆还田量、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与CK相比,长期施肥与秸秆还田可以降低耕层土壤容重与pH值,而对土壤颗粒组成没有显著影响。试验区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主要集中在>0.250 mm粒径中,在0~10 cm土层,S1、S2、S3秸秆还田处理土壤>0.250 mm团聚体含量均显著高于S0无秸秆处理,微团聚体(0.053~0.250 mm粒径)含量显著小于S0处理,<0.053 mm团聚体含量无显著差异,秸秆还田使表层土壤微团聚体向大团聚体团聚,增加了大团聚体含量。长期施肥与秸秆还田可以增加0~10 cm土层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提高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多元回归方程表明,0~1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与MWD值极显著相关。秸秆还田可以增强表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改善土壤结构。

  • 相关文献

[1]河北省潮土长期定位施钾和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 贾良良,韩宝文,刘孟朝,李春杰,邢素丽,孙彦铭. 2014

[2]长期秸秆还田对潮土土壤各形态磷的影响. 黄欣欣,廖文华,刘建玲,张伟,曹彩云,郭丽. 2016

[3]华北平原长期秸秆还田潮土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 刘学彤,曹彩云,党红凯,马俊永,李科江,郑春莲,李月英. 2025

[4]减量施肥对崇礼区农业氮磷流失的削减效应. 刘蕾,张国印,郜静,李玭,王凌,徐万强,赵欧亚. 2019

[5]桑树体内氮、磷分布及品种间营养效率差异研究. 杨贵明,张夫道,薛秋生,武玉璧. 2003

[6]冬小麦、夏玉米品种搭配及氮磷钾统筹施肥技术研究. 杨利华,马瑞崑,张丽华,姚艳荣,张全国,贾秀领. 2006

[7]水分、磷肥耦合对小麦各生育期土壤中氮磷养分的影响. 刘文菊,李美茹,赵全利,李科江,张西科,刘微. 2006

[8]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磷吸收与平衡研究. 吕丽华,张经廷,董志强,姚艳荣,梁双波,贾秀领. 2015

[9]菘蓝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吸收、分配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刘灵娣,刘梦星,孙学,王淼淼,谢晓亮,温春秀,田伟,贾东升,边建波. 2017

[10]氮、磷、钾三要素对鸭梨生长和结果的效应. 吕瑞江,韩敏侠. 2000

[11]粮棉轮作模式下氮·磷·钾用量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王树林,祁虹,王燕,张谦,冯国艺,林永增,梁青龙. 2016

[12]燕山山区苹果叶片氮 磷 钾含量标准范围的确定. 张新生,冉辛拓,陈湖,王召元,傅友. 2008

[13]植物残体对土壤结构性状的影响. 孙海国,雷浣群. 1998

[14]12年连续施用秸秆和钾肥对土壤钾素含量和分布的影响. 邢素丽,刘孟朝,韩保文. 2007

[15]土壤中铵的固定与温度的关系及调控. 贾树龙,唐玉霞,孟春香,张贵民. 2000

[16]长期施钾和秸秆还田对河北潮土区作物产量和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 孙丽敏,李春杰,何萍,刘孟朝,胡景辉. 2012

[17]控释氮肥用量对环渤海潮土区棉花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刘全凤,刘永震,曹金锋,杨振立,翟玉柱,赖德强,孙一,刘贞贞. 2018

[18]褐土和潮土土壤微生物量氮的测定研究. 唐玉霞,王慧敏,刘巧玲,孟春香,贾树龙. 2006

[19]长期秸秆深翻还田及养分管理对潮土有机碳矿化影响. 聂浩亮,杨军芳,杨云马,黄少辉,张静,王敬霞,杨慧敏,杨文方,邢素丽,贾良良. 2024

[20]秸秆还田对河北省滨海盐碱地理化性质及棉花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Feng Guoyi,冯国艺.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