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46条记录
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2007 CSCD

摘要:多年的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宽窄行种植培肥地力,可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条件,促进玉米根系数量增多、叶面积增大、干物重增加,进而提高玉米产量。

关键词: 玉米 宽窄行 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建设长平玉米星火产业带优势分析

玉米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长平玉米产业带自然资源优势,阐述了玉米生产与消费现状和科技资源及加工技术优势,提出解决玉米供求矛盾的对策。

关键词: 玉米 深加工 产业带 长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出苗后干旱对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2个不同抗性的玉米杂交种,播种期接种玉米丝黑穗病菌,出苗后(约6~7片叶)进行干旱处理,开花期调查发病率。结果发现,同一玉米品种干旱处理比对照的发病率高。说明苗后干旱增加了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率。经分析发现存在携带病菌而不发病的植株,出苗后期保持适宜的水分可以减少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关键词: 玉米 干旱 丝黑穗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丝黑穗病接种浓度的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07

摘要:取不同抗性的2个玉米杂交种,播种期接种不同浓度的玉米丝黑穗病菌,开花期调查发病率。结果发现:当接种浓度在0.1%以上时,2个玉米品种的发病率变化都非常小,甚至无明显变化。由此可以说明,正常情况下,接种浓度0.1%即可达到目的。

关键词: 接种浓度 玉米 丝黑穗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村镇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思路

农业科技管理 2007

摘要:文章分析了吉林省村镇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问题,提出了推进村镇信息化发展的思路,指出应在政府主导下,首先开展村镇信息化示范研究,建立若干示范基地,取得成熟的技术方案和服务模式后,再在全省推广应用。

关键词: 村镇 信息化 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北黑土区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研究

玉米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东北黑土区土壤风蚀和水蚀严重、自然降水利用率低、土壤有机质下降、耕层变浅等问题,研究了玉米宽窄行留高茬交互种植技术和灭高茬整地保护性耕作两种技术模式,该技术对保护黑土生态环境,发展可持续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玉米 保护性耕作技术 东北黑土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倍体组合吉2000-4区域试验结果分析

中国甜菜糖业 2007

摘要:多倍体组合吉2000-4是2000年以本所自育的多粒二倍体雄性不育系吉75-28ms为母本,胚珠诱变四倍体纯系96-89-09-3-2为父本,按母、父比例3∶1杂交育成。经两年小区试验结果优良,于2003~2005年参加全国甜菜品种区域试验,根据东北的宁安、范家屯,华北的林西、包头及西北的酒泉、黄羊镇、伊犁地区试验结果:平均根产量比对照(吉甜301和甜研309的平均值)提高8.5%,含糖率比对照提高0.4度,产糖量比对照提高10.8%。该组合含糖率及产量均偏高且稳定,产糖量超过对照10%以上,抗褐斑病、耐根腐病,附合国家标准型甜菜新品种标准。

关键词: 胚珠纯系 四倍体 雄性不育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等离子体处理对玉米幼苗抗逆性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4个不同剂量0.5A(T1)、1.0A(T2),1.5A(T3)、2.0A(T4)的等离子体处理玉米种子,研究幼苗在干旱、冷害和盐害等逆境处理后对玉米幼苗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玉米种子可提高玉米幼苗在干旱、冷害和盐害条件下的抗逆性,但以提高幼苗抗旱能力最明显。干旱条件下,4个不同剂量的等离子体处理可使玉米幼苗的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平均提高5.5%,脯氨酸含量比对照植株平均增加24.7%,POD活性比对照平均增加33.3%,电解质外渗率平均降低20.9%。1.5A(T3)的等离子体处理剂量在所有处理中效果最明显,可作为等离子体处理玉米种子提高抗逆性的适宜处理剂量。

关键词: 玉米 等离子体 抗逆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施肥理论与施肥技术研究动态

磷肥与复肥 2007

摘要:近年来,我国肥料研究领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缓(控)释肥料的研制、植物营养遗传特性研究、新型施肥理论建立、施肥信息化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但我国目前施肥水平还很落后,仍需深入研究,解决施肥体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关键词: 中国 肥料研究领域 新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豆新品种吉绿3号

中国种业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1选育经过吉绿3号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于1998年以白925为母本,D0809为父本,经人工杂交选育而成。2004-2005年进行产量鉴定,2005-2006年参加全省绿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7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