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禽啄癖的原因及防治新方法

现代农村科技 2009

摘要:啄癖是集约化养禽业中常见的一种普通病,啄癖也称异食癖、恶食癖、互啄癖,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味觉异常综合症,各日龄鸡群均可发生,各日龄、各品种鸡均能发病,但以雏鸡和育成鸡时期为最多,鸡群一旦发生互啄以后,即使疾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突破农村蛋鸡养殖的技术瓶颈

北方牧业 2009

摘要:我国农村蛋鸡养殖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发展到现在,大部分蛋鸡养殖仍是一家一户分散式饲养。这种养殖模式曾是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但是当前却遇到了瓶颈,疾病流行不能控制、药物残留严重、鸡蛋品质下降、养殖效益下滑。在这种情况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在河北发展苜蓿生产大有可为

现代农村科技 2009

摘要:苜蓿草是饲养畜牧的主要饲料之一,在河北大力发展苜蓿生产,对于实现由畜牧大省向畜牧强省推进将产生重要影响。近日,从河北省农科院和沧州市农林科学院在沧州综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自交亲和苹果品种S基因型的鉴定

华北农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苹果自交亲和的发生机理,根据保守氨基酸序列"FTQQYQ"和"anti-1/WⅠPNV"设计了苹果花柱S基因的通用引物:P1:5'-TTTACGCAGCAATATCAG-3';P2:5'-ACGTTCGGCCAAATA/CATT-3',根据GeneBank登陆的花粉SLF1(DQ422810)、SLF9(AB270792)基因设计了花粉S基因的引物分别为:P SLF1(上游5'-3':CTGGTGGTGTTCTTTCCTGTGTAT;下游5'-3':ACTTAACTCTTCCCTCAACTCA)和P SLF9(上游5'-3'CAGGTGCGTGAAAGTGAAA;下游5'-3':TGAGCCAAGCATAA-GAACCT),以自交亲和的苹果品种早红香为试验材料,利用PCR-RFLP、克隆、测序等方法研究早红香苹果发生自交亲和的分子性状。结果表明:自交亲和的早红香苹果2条花柱S基因没有发生变异。经BLAST比较,由花粉S基因引物PSLF1和PSLF9扩增得到的花粉S基因的DNA序列,与MdSLF2和MdSLF9基因DNA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4%和96%,推导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4%和97%。由P SLF1扩增得到的花粉S基因SLF1?与MdSLF1的DNA序列相似性仅为83%,且二者不一致的碱基分布于整个DNA序列中,自交亲和苹果品种早红香花粉SLF1?基因可能变异为了MdSLF2。

关键词: 自交不亲和 苹果 花柱S基因 花粉S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种保鲜剂对荠菜保鲜效果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小根蒜醇提物为原料,制备了三种保鲜剂,通过测定失重、VC、叶绿素含量变化并结合外观变化,研究了这三种保鲜剂对荠菜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保鲜剂均可以延长荠菜的货架期。小根蒜醇提液+6-BA效果最好,用该种保鲜剂处理荠菜,贮藏12d,荠菜的商品率在90%以上,VC含量保留87.7%,叶绿素保留率为80.37%。以野生植物小根蒜为原料开发天然保鲜剂,符合保鲜剂的发展趋势,用于野菜、蔬菜的保鲜必将会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 荠菜 小根蒜 保鲜 天然保鲜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蚜种群密度对其转主取食适合度的影响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种群密度对棉蚜(Aphis gossypiiGlover)转主取食适合度的影响,通过室内转接试验,研究了采自棉花和黄瓜的棉蚜品系分别以不同种群密度转接到棉花和黄瓜上的成虫留居率和种群增长率。结果表明:种群密度对于两品系棉蚜的成虫留居率均没有显著影响;在不转换寄主的情况下(棉花品系/棉花、黄瓜品系/黄瓜),种群密度对于两品系的种群繁殖率均没有显著影响;寄主转换后(棉花品系/黄瓜、黄瓜品系/棉花),种群密度对两品系的种群繁殖率有显著影响,均表现为以30头/株转接,种群繁殖率显著高于以10、50、70头/株转接,而后三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棉花品系/棉花的种群适合度显著高于棉花品系/黄瓜种群,黄瓜品系/黄瓜的种群适合度显著高于黄瓜品系/棉花种群。

关键词: 棉蚜 棉花 黄瓜 种群密度 转主取食 适合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山前平原粮食生产能力估算

华北农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3年滑动平均数为基础,对1995-2006年河北省山前平原耕地面积、灌溉条件、粮食作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例的变化趋势和1996-2007年河北省粮食作物审定品种区试产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进而对该区域2009、2015和2020年粮食生产能力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未来该区域粮食生产能力呈上升趋势。此结果是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持续提高单产和严格保护耕地、推广节水技术基础上的,如果背离这些原则,粮食生产能力则有可能出现下降的情况。

关键词: 河北省山前平原 粮食生产能力 估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宣传是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的重要途径

河北农业科学 2009

摘要:加大宣传力度是加速推进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的重要途径。通过示范基地建设、舆论媒体宣传和科技专家服务,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对取得的一些重要的成果进行及时、直观和富有特色的宣传报道,促进了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的转化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关键词: 科技成果 宣传 推广 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小麦田间水分反应特性产量评价指标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为全面有效地评价冬小麦品种对水分的反应特性。根据2007年和2008年不同小麦品种大田灌水试验的结果分析了抗旱系数(DC)、抗旱指数(DRI)、干旱产量指数(DYI)、丰水产量指数(WYI)、产量—水分高效利用指数(YWI)、水分适宜指数(WAI)和产量系数(YC)的适用性。结果表明,DC反映品种的水分敏感性;DRI适合筛选旱地产量高且灌水增产不显著的品种;DYI较好的反映干旱条件下的产量,WYI能够反映不同品种的灌水效率差异,YWI适合筛选干旱条件和灌水条件下产量较高的种质。WAI适合参试品种间相对比较,但对同一品种适水性的评价效果因品种而异。产量系数(YC)适于组内筛选抗旱品种、高产品种和某灌水条件下水分高效型品种。由此,初步提出多指标评价品种水分反应特性的方法和统一的分级标准。在合理选用对照种和明确水分鉴定条件的前提下,采用干旱产量指数修订值鉴定品种的抗旱性,用丰水产量指数修订值鉴定各水分条件下品种的水分高效性,用各水分条件下品种的平均产量相对值鉴定品种的高产性,采用阶段敏感指数鉴定不同生育期的水分敏感性,采用产量系数修订值鉴定品种的适水性。

关键词: 冬小麦 水分反应特性 评价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制剂化新化合物对温室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农药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温室试验20%SYP-3759SC、20%SYP-4155EC、20%SYP-3399SC和20%SYP-3998SC等4种新化合物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候选杀菌剂20%SYP-4155EC防效高于其他3种候选杀菌剂。20%SYP-4155EC150ga.i./hm2的防效由第1次施药7d后的72.48%上升到第4次施药7d后的81.50%,显著高于25%嘧菌酯SC150ga.i./hm2的防效(由39.23%上升到59.51%),但次于25%吡唑醚菌酯EC100ga.i./hm2、10%苯醚甲环唑WG100ga.i./hm2和12.5%腈菌唑EC45ga.i./hm2的防治效果。20%SYP-4155EC温室以50~150ga.i./hm2的剂量和7~10d的间隔期喷施4次表现出良好的防控作用,对黄瓜植株安全,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为减缓抗药性产生,建议生产中20%SYP-4155EC单用施药次数控制在2~4次,或与其他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交替或混合使用。

关键词: 制剂化新化合物 黄瓜白粉病 田间药效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