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兰州百合花丝组培诱导完整植株的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 2001
摘要: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对兰州百合花丝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继代和增殖培养及再生苗的生根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不同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上兰州百合花丝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 ,但一次性成苗能力不同。在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及分化中以 MS+BA1 .0 mg/L+NAA0 .5mg/L培养基的效果最佳 ,其分化率达 4 1 .67% ,分化苗色绿、生长健壮 ;继代和增殖培养基以 MS+BA 1 .5mg/L+NAA 0 .3~ 0 .5mg/L为好 ,试管苗月增殖率 5倍左右 ;再生植株生根的理想培养基为 B5+IAA 0 .2 mg/L,生根率达 90 .5%。


春小麦新品种陇春19综合表现及利用前景
《甘肃农业科技 》 2001
摘要:陇春 19是甘肃省农科院粮作所从引进杂交后代材料中 ,经多年多点试验、示范选育而成的丰产、稳产、多抗、广适春小麦新品种 ,在 1997- 1998年甘肃省西片春小麦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 80 41.1kg/ hm2 ,比对照品种高原 6 0 2增产 2 5 9.1kg/ hm2 ,增产率为 3.2 2 % ,是本届省区域试验中唯一比统一对照增产的品种。多年生产示范及丰产潜力试验结果表明 ,该品种单种产量达 75 0 0 .0 kg/ hm2 ,而且边际效应明显 ,适宜带状种植。目前已在我省河西、沿黄两大灌区推广种植约 2万 hm2 ,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高新技术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讨论认为 ,我国水资源南北地域分配极为不均 ,灌溉水的利用率和降水利用效率均很低 ,在农业节水中应引进已成熟的高新技术 ,即生物技术 ,精细农业技术 ,新材料和新产品 ,以及设施农业技术等 ,促进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1998—1999年甘肃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异监测结果
《甘肃农业科技 》 2001
摘要:1998— 1999年从甘肃省 630份条锈菌标样中共监测出 37个生理小种和致病类型 ,其中能够明确归类的 574份 ,占 91.1%。小种变化趋势与 1997年基本相似 ,水源致病类群仍占绝对优势 ,Hy致病类群次之。在小种类型中 ,条中 31号的优势有所降低 ,Hy3、水 7、水 14已上升为主要流行小种 ;并首次鉴定到对中梁 17致病的新菌系。从毒力分析结果看 ,Yr- 9、Yr3b、4 b和 Yrsu仍为危害我省小麦生产的主要致病基因


99复合丰产菌在番茄上的施用效果及对品质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 2001
摘要:在番茄上施用 99复合丰产菌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氮磷及有机肥配施的基础上 ,施用 99复合丰产菌肥可使番茄产量较仅施氮磷肥的增产 10 .2 % ,并能增加番茄茄红素含量 2 .3~ 7.9mg/ kg和维生素含量 2 2~ 36mg/ kg,降低有机酸含量 0 .3~ 0 .5 mg/ kg,改善番茄的营养品质及商品性能。


辣椒新品种陇椒2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以地方品种猪大肠的突变单株育成的自交系 92 16 5为母本 ,以新疆伊力牛角多代自交系 932 6 0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种陇椒 2号 ,熟性早 ,果实长牛角形 ,果面有皱褶 ,果长 2 3 .0cm ,肉厚 0 .2 5cm ,单果质量 35~ 40g ,果色绿 ,味辣 ,果实商品性好 ,品质优良 ,抗病毒病 ,耐疫病。一般前期产量 1845 .9kg·(6 6 7m2 ) -1,比对照增产5 4.0 % ;总产量 3 5 47.3kg·(6 6 7m2 ) -1,比对照增产 39.2 %。适宜于北方保护地栽培。


黄土高原作物生长模型DSSAT3数据库组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 DSSAT3模型的结构与功能 ,组建了黄土高原地区 DSSAT3模型气象、土壤和作物品种参数数据库 ,包含了 2 8个气象台站逐日气象资料数据、6 0种主要农耕土壤土种特性数据和 7种作物 1 3 6个品种的遗传特性数据 ,覆盖了黄土高原不同生态类型区。还特别介绍了 CERES-小麦和 CERES-玉米模型品种遗传特性参数的确定方法与取值范围 ,为DSSAT3模型在黄土高原地区应用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