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北京山地不同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北京山地7种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相对生长法对其乔木层(干、枝、叶、根和整株)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定量研究,并分析了生物量回归关系。结果表明:树干、树枝和整株生物量与树高、胸径呈幂函数关系,树根和树叶生物量与树高、胸径呈二次多项式关系,且R>0.81;不同树种各器官的生物量有所差异;乔木层平均生物量在29.56~135.09t/hm2之间,排序为白杄>油松>核桃楸>华山松>白皮松>山杨>侧柏;净生产力范围为2.06~9.44t/(hm2·a),从大到小依次为核桃楸>油松>白杄>白皮松>华山松>山杨>侧柏。不同林分各器官生物量的积累以树根和树干为主,生产力的积累以树干和树枝为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花青素可视化跟踪表达系统快速筛选表达Cry1Ab/c基因的转基因玉米
《植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草甘膦抗性基因Epsps为标记基因,在原核Kanr基因两侧引入Cre(环化重组酶)基因识别的Lox-P位点,同时以编码花青素合成转录因子的Bi和Cl基因为可视化选择报告基因,构建了Bt杀虫蛋白基因Cry1Ab/c的可视化跟踪表达载体pBAC9017。用PDS1000/He基因枪转化玉米(Zea mays)自交系501的幼胚和胚性愈伤组织,获得147个草甘膦抗性的玉米再生植株。其中106棵植株获得了结实种子,16棵植株的结实种子有紫红色花青素基因的表达。经PCR检测表明,外源Cry1Ab/c基因已经整合到玉米的基因组中。转基因植株种子蛋白粗提物用BT-Cry1Ab/1Ac金标免疫检测试纸条和ELISA检测,结果表明,Cry1Ab/c在部分转基因植株后代中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播期条件下‘京单68’和‘郑单958’的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农学学报 》 2013
摘要: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京单68’和‘郑单958’的籽粒灌浆特性。以‘京单68’和‘郑单958’为试材,设置春播(5月14日)和夏播(6月13日)2个播期处理,用Richard方程模拟籽粒灌浆过程,并得出相关参数。结果表明:春播条件下玉米灌浆期间的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积温均比夏播高。春播条件下‘京单68’和‘郑单958’的最终百粒干物重分别为43.03 g和39.02 g,夏播分别为41.17 g和34.80 g。不同播期间,参试品种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Wmax),活跃灌浆期积温(P)及到达最大灌浆速率时的积温(TGDD)均表现为春播高于夏播;而最大灌浆速率(Gmax)、灌浆起始势(Ro)呈相反趋势。同一播期不同品种间,Wmax、Gmax、Ro表现为‘京单68’高于‘郑单958’,而TGDD和P则呈相反趋势。该研究表明,‘京单68’较‘郑单958’灌浆启动早,积累起始势大,最大灌浆速率高,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活跃灌浆期积温少,‘京单68’最终百粒干物重高于‘郑单95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柳枝稷苗期对氮素胁迫耐受性的综合评价
《中国草地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柳枝稷在缺氮处理下的耐受能力从而筛选出优质的种质资源,以13份柳枝稷种质为供试材料,在人工气候室中进行水培试验,通过相关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等评价指标的测定,采用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对柳枝稷在胁迫下的表现做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氮素胁迫对13个不同柳枝稷种质的总生物量、根长、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表面积等指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得出的各材料耐氮胁迫性依次为:BJ-4>BJ-3>Forestburg>Pathfinder>BJ-5>Blackwell>BJ-2>Kanlow>Alamo>Cave-In-Rock>BJ-1>Trailblazer>BJ-6,评价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基本一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对烟粉虱MED隐种取食行为的影响
《环境昆虫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对烟粉虱刺探取食行为的影响并研究其与烟粉虱之间的互作关系。利用EPG记录了感染TYLCV的MED隐种在番茄寄主上的取食波形,并与未感染TYLCV的MED隐种的取食波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烟粉虱开始取食行为后,带毒MED和未带毒MED平均刺探次数和非刺吸时间占总取食时间的比例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带毒MED从口针刺探开始至到达韧皮部的平均时间为46min,从记录开始至口针第一次到达韧皮部的平均时间为135min,未带毒MED相对应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9min和25min,两者结果差异显著;在烟粉虱取食番茄韧皮部阶段,带毒和未带毒MED的唾液分泌总时间分别为9min、3min,第一次韧皮部持续吸食平均时间分别为143min、26min,带毒MED显著高于未带毒MED。带毒MED在第一次持续吸食至第一次取食结束的平均时间为15min,显著高于未带毒MED的4min。综上所述,带毒MED完成整个刺探取食行为的平均时间较未带毒MED显著增加,特别是唾液的分泌时间以及第一次在韧皮部的持续吸食时间。表明,TYLCV能促进MED加强唾液分泌和韧皮部取食,从而促进病毒的传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北京油鸡的遗传多样性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讨北京油鸡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29对微卫星标记对北京油鸡保种群的192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并通过计算等位基因数、等位基因频率、期望杂合度(H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分析群体内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在29个微卫星标记中共检测到171个等位基因,每个微卫星座位的等位基因数在2~14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90个;多态信息含量和期望杂合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53和0.59,均大于0.5,表现为高度多态性;除5个位点(MCW0069、ADL0112、MCW0183、LEI0234和MCW0016)外,其余24个微卫星位点都处于基因平衡状态。[结论]北京油鸡保种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北京油鸡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榆垡种鸡场得到了较为妥善的保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水肥处理对设施菜地N2O排放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施菜地是N2O排放的重要来源.本文通过田间试验对北京地区不同水肥处理的设施有机大白菜进行了全生长季N2O排放监测,以期为设施菜地N2O减排提供数据支撑.试验为灌溉和施氮量的双因素设计,分别为高灌溉量下的常规施氮(高氮HN1)、优化施氮(低氮HN2)和不施氮(HCK)以及低灌溉量下的常规施氮(LN1)、优化施氮(LN2)和不施氮(LCK)处理.结果显示,不同灌溉量对大白菜产量影响不显著,但常规施氮处理均显著高于优化和不施氮处理.试验初期,土壤N2O排放通量较高,随后逐渐降低;到第30d,各施氮处理已累积释放了生育期N2O排放总量的80%以上;灌水对N2O排放的影响显著,试验期间灌溉三次后均出现排放高峰,且高灌溉量下各处理N2O的排放通量均高于低灌溉处理.常规施氮N2O排放通量高于优化施氮处理,并均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各施氮处理的N2O排放系数介于0.29%~0.39%之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包装材料及技术对脱水番茄贮藏期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技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为解决脱水番茄贮藏期品质下降的问题,研究了不同的包装材料对品质的影响以延长其货架期。以脱水番茄为研究对象,采用铝箔真空、铝箔非真空、塑料真空、塑料非真空4种包装方式对其避光贮藏,检测番茄红素含量、水分活度、复水比以及非酶褐变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4种包装方式的脱水番茄品质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铝箔真空包装的脱水番茄品质保持最好,其番茄红素的降解量最低约16.5%,水分活度保持稳定、复水比及非酶褐变的变化最小,铝箔非真空、塑料真空次之,而塑料非真空包装的脱水番茄品质变化最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