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4种热带灌木饲用价值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了银合欢、大叶千斤拔、木豆和假木豆等4种常见热带灌木的主要营养成分和单宁含量及在舍饲条件下海南黑山羊对4种供试植物的采食量,采用饲料相对值RFV(Relative Feed Value)和粗饲料分级指数GI(Grading Index)对4种热带灌木的饲用品质进行了评定,并对干物质采食量与供试植物营养成分和单宁含量作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种评定体系分析表明,4种供试植物都有较高的饲用价值,且其在2种评定体系中的排序完全一致;海南黑山羊对热带灌木的采食量显著受到植物中干物质、粗灰分、酸性洗涤纤维、单宁含量的影响,海南黑山羊对干物质含量高且单宁含量低的植物有较高的采食量。


辣椒MADS-box基因CaMADS的及表达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植物MADS-box基因的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一个辣椒MADS-box基因片段,在此基础上通过RACE方法获得了辣椒编码MADS-box基因的cDNA序列(命名为CaMAD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aMA DS基因全长943 bp,含有744 bp的阅读框,25bp的5'-UTR和174 bp的3'-UTR,编码247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8.7 ku,等电点为9.32,含有保守的MADS-box结构域.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表明CaMA DS在花和叶中微量表达,在果实中随着果实的成熟,CaMA DS的表达量增加,表明CaMA DS与辣椒的果实成熟相关.


橡胶木的胶合性能研究
《西北林学院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不同的胶粘剂和不同的胶合工艺,对海南产橡胶木进行不同胶合处理,通过对其胶层剪切强度的测定及木破率的分析,对橡胶木胶合性能进行客观评价。结果表明:采用API胶,单位压力2.0MPa,加压时间20min,涂胶量200g.m-2,在此条件下可以使橡胶木试件具有较高的剪切强度,具有很好的胶合性能,是最优胶合工艺。


见血封喉种子强心苷类化合物及其细胞毒活性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海南产见血封喉(Antiaris toxicaria(Pers.)Lesch.)种子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强心苷类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NMR,MS,IR等),鉴定其结构分别为:杠柳苷元(1)、见血封喉阿洛糖苷(2)、见血封喉去氧阿洛糖苷(3)、毒毛旋花子苷元(4)、毒毛旋花子阿洛糖苷(5)、毒毛旋花子爪哇糖苷(6)和去葡萄糖桂竹香毒苷(7)。化合物7为首次从见血封喉种子中分离得到。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7均对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人胃癌细胞(SGC-7901)和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有较强的生长抑制活性。


海南省百岁人群中CETP基因多态性研究
《现代预防医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了解海南省百岁人群中CETP基因I405V和TaqIB突变位点的多态性。[方法]收集海南省276例百岁老人全血DNA,利用AS-PCR结合测序的方法检测CETP基因I405V及TaqIB突变位点的多态性。[结果]I405V多态位点II、IV、VV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8.6%、55%、16.3%,I和V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为56.2%和43.8%。TaqIB位点B1B1、B1B2、B2B23种基因型的发生率10.7%,73.6%,19.4%,B1和B2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为47.3%和52.7%。[结论]海南百岁人群中CETP基因I405V和TaqIB多态性与已报道的海南汉族普通人群存在明显差异,可能与海南长寿密切相关。
关键词: 百岁老人 CETP基因多态性 I405V突变位点 TaqIB突变位点


热研18号柱花草选育及利用
《草地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96年从哥伦比亚国际热带农业中心引入GC1581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Sw.GC 1581),并于1996-1997年进行原始材料的生态适应性鉴定评价,1998-2000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2-2005年在海南和云南进行区域性试验,2003-2007年在海南进行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热研18号柱花草牧草产量达11420.0 kg.hm-2.a-1,比热研5号柱花草高16.16%(P<0.05);热研18号柱花草抗柱花草炭疽病,可耐4~5个月的连续干旱,在年降水600 mm以上的热带地区表现良好,尤耐低肥力土壤、酸性土壤(pH 4.0~4.5)和低磷土壤,可耐受一定程度遮荫,在桉树(Eucalyptus)人工林和胶园作为覆盖作物表现出良好的持久性,具有较好的放牧与刈割性能,适合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尤其适于华南地区大面积推广。


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芒果畸形病的病原菌
《菌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采集芒果畸形病组织,运用柯赫氏法则证实分离物MG6为该病的致病菌。菌株MG6在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上菌丝白色,无色素产生,米饭培养基浅粉红色;在康乃馨叶片培养基(CLA)上以单瓶梗或复瓶梗假头状产孢,不产生链状孢子;小型分生孢子卵形或长椭圆形,具0-1个分隔,3.1-10.2×1.5-2.2μm;大型分生孢子呈镰刀形,通常3个分隔,18-38×1.8-2.4μm。EF-1α测序结果在Fusarium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分析显示,菌株MG6与F.mangiferae的同源性最高,达99.68%。综合培养性状、形态学特征和EF-1α序列分析,将菌株MG6鉴定为Fusarium mangiferae。


金线草化学成分研究
《中药材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蓼科药用植物金线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金线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5-羟基-2-O-β-D-吡喃葡萄糖基-龙脑(Ⅰ)、腺苷(Ⅱ)、1-O-β-D-吡喃葡萄糖基-2-(9Δ-十六酰胺基)-3,4,12-三羟基正十八烷醇(Ⅲ)、鼠李黄素(Ⅳ)、3-O-β-D-吡喃半乳糖苷-槲皮素(Ⅴ)、3-O-β-D-吡喃半乳糖苷-鼠李黄素(Ⅵ)、3,7-二-O-α-L-吡喃鼠李糖基-山柰酚(Ⅶ)、豆甾醇(Ⅷ)、正二十九烷酸(Ⅸ)、胡萝卜苷(Ⅹ)、谷甾醇(Ⅺ)。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