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30条记录
流行性鸽I型副粘病毒病诊断与防治

上海农业学报 2004 CSCD

摘要: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病毒分离、病原回归及血清学试验 ,结果表明 ,除鸽I型副粘病毒感染外 ,还伴有沙门氏菌感染。针对这一新的流行特点 ,利用鸽I型副粘病油乳剂灭活疫苗加丁胺卡那霉素抗菌药物和多种微量维生素的综合防治措施 ,能防治当前流行性鸽I型副粘病毒病。

关键词: 鸽I型副粘病毒 诊断 鸽I型副粘病油乳剂灭活疫苗 治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米糠添加量对真姬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食用菌学报 2004

摘要:研究了不同米糠添加量对真姬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米糠添加量在0~40%范围之内,随着米糠添加量的增加,真姬菇的发菌期逐渐延长,产量明显增加;当米糠添加量达40%时,真姬菇产量最高,每16瓶达2.391kg;当米糠添加量达50%时,真姬菇平均产量与最高产量在0.05水平上无显著差异,但发菌期过长且子实体生育后期易开伞。

关键词: 真姬菇 米糠 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镉和锌对番茄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摘要:采用水培试验,就不同浓度的Cd2+、Zn2+对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幼苗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d2+、Zn2+处理浓度的增加,番茄幼苗生长受到抑制,生物量积累下降。根系和叶片发生膜脂过氧化作用,丙二醛(MDA)含量增加。根系和叶片中的抗氧化酶活性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上升。在低浓度时,酶活性变化相对平缓,高浓度下变化较快。叶片中POD活性变化最快。Cd2+对番茄幼苗的毒害性比Zn2+强。

关键词: 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重金属胁迫 丙二醛 抗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酸枣 (Zizyphus jujuba Mill)组织培养结合~(60)Co- γ射线辐照诱发突变株(英文)

上海农业学报 2004 CSCD

摘要:建立了酸枣离体组织培养结合 6 0 Co γ射线辐照获得突变株的技术。 (1)酸枣叶片外植体在含有ZEA 1mg L ,2 ,4 D 0 .5mg L和NAA0 .5mg L的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 :经 6 0 Co γ射线辐照后在含有ZEA 1mg L和NAA0 .5 mg L的MS培养基上诱导幼苗 ;(2 )试管苗用 2 0~ 30Gy6 0 Co γ射线辐照后 ,在BAP 2mg L和IBA 0 .4mg L的MS培养基上进行不定苗繁殖。 (3)不定苗在含有IBA 1mg L和IAA0 .4mg L的MS培养基上生根。此外 ,用 2 0 0~ 4 5 0Gy6 0 Co γ射线辐照种仁 ,也能获得突变株。

关键词: 酸枣(Zizyphus jujuba Mill) 60Co-γ射线辐照 组织培养 突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枯草芽孢杆菌G3菌株的抗菌物质及其特性

植物病理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产几丁质酶枯草芽孢杆菌G3菌株的固体培养物在黄瓜灰霉病菌和番茄叶霉病菌抑菌试验中证实,抑菌活性物质存在于过滤上清液中,它们是从酸沉淀物中提取出的伊枯草菌素、生物表面活性素和存在于盐析粗蛋白中的几丁质酶。在叶霉孢子萌发试验中,伊枯草菌素微弱地抑制孢子萌发但强烈破坏芽管和新生菌丝;生物表面活性素和几丁质酶则强烈抑制孢子萌发并长久性地抑制芽管伸长。在PDA平板上的灰霉菌丝抑菌试验中,伊枯草菌素抑制菌丝生长,引发菌丝顶端膨大,形成泡囊,泡囊破裂后原生质外泄;几丁质酶抑制菌丝生长,引发产生不规则的菌丝团;生物表面活性素在平皿上对菌丝则不显示出抑菌活性。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植物病原真菌 抗菌物质 伊枯草菌素 生物表面活性素 几丁质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姬松茸研究进展

食用菌学报 2004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姬松茸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营养价值、药效以及镉污染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姬松茸 生物学特性 栽培技术 营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丁香 [Syzygium aromaticum (L.) Merr .et Perry]挥发油中天然抗菌成分研究(英文)

上海农业学报 2004 CSCD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 ,丁香 [Syzygiumaromaticum (L .)Merr .etPerry]挥发油及其衍生物均可抑制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和扩展青霉 (Penicilliumexpansun) 的生长 ,丁香挥发油对黑曲霉的最小抑菌浓度为 5 0 % ,对扩展青霉的最小抑菌浓度为 2 5 % ;丁香挥发油衍生物对黑曲霉的最小抑菌浓度为 2 5 % ,对扩展青霉的最小抑菌浓度为 2 0 %。用GC MS详细分析了丁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共鉴定了 2 0个化合物 ,其中主要成分为丁香酚 ,含量占挥发油成分总量的6 8.0 2 78%。

关键词: 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L.)Merr.et Perry] 挥发油 GCMS 抑菌活性 化学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细小病毒病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效果好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肉用鸡品种及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病原菌诱导转录的水稻Rim2家族转座酶编码亚组的结构与分布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基因组克隆Rim2 5 6 9为代表 ,分析了该家族中转座酶编码亚组的分子结构 ,同时对Rim2因子在染色体和不同水稻品种之间的差别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序列分析表明 ,Rim2 5 6 9具有完整的 16 bp的末端颠倒重复序列 (TIRs)、若干正向和反向的 16 bp的亚末端重复 (STRs)以及插入位点 3 bp的同向重复。它的TIRs上具有保守序列CACTG ,有别于以往报告的CACTA转座子。该因子含有一个编码区 ,与已报告的Rim2cDNA的ORF基本一致 ,其预测编码蛋白与CAC TA转座子编码的转座酶TNP2和TNPD有低度的同源性。该亚组的其它因子的分子结构均与Rim2 5 6 9的相似 ,但这些因子预测ORF长度上存在着差异 ,反映了结构上的多样性。对检索到的Rim2因子的定位作图表明 ,它们在已测序拼接完成的第 1、4和 10号染色体上呈不均匀分布 ,以着丝点附近的分布频率为最高。PCR反应显示 ,Rim2编码因子在品种之间存在着编码序列多态性。

关键词: 水稻 Rim2因子 转座酶编码亚组 分子结构 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