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改良Trizol法提取香蕉叶片总RNA
《广东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香蕉组织中多糖、多酚等次生物质含量高的特点,采用改良Trizol法,成功地从香蕉叶片中提取了总RNA。所提取的总RNA A260/A280和A260/A230值分别为1.91和2.10。电泳检测显示28 s、18 s条带完整清晰,以此RNA为模板进行RT-PCR,结果成功得到目标特异条带。试验结果表明:改良Trizol法具有方便快捷、完整性好、受多糖多酚影响较少以及无DNA和蛋白质污染等优点,对具有香蕉叶片类似成分的其他作物的RNA提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木薯的再生体系和基因转化方法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木薯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非常古老的作物,但是木薯的育种工作却处于非常年轻的阶段。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木薯育种工作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由传统育种向现代育种转变,从各个方面对木薯品种进行分子改良。本文对近几十年来木薯生物技术研究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分析。木薯分子改良包括两个方面:木薯遗传转化体系和基因转化方法的发生、发展。目前研究所用的木薯再生系统途径,主要包括器官发生途径、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常用且有成功先例的木薯基因转化方法,包括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法。最后对前人研究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展望了以后的发展方向。


部分香蕉品种SSR指纹图谱的构建
《果树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SSR标记技术构建香蕉品种的分子指纹图谱,为香蕉品种鉴定提供依据。以56份香蕉种质为材料,从199对引物中筛选出5对多态性及稳定性较高的SSR引物进行PCR扩增。5对引物在56个品种中扩增出的多态性带数在11~16个,平均为13.8条;引物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8490~0.9022,平均0.8727。依据香蕉SSR带型特征,对每个引物生成的不同带型直接编号,简化香蕉SSR带型记录方法,并利用每个品种的带型编号,建立其DNA分子指纹图谱,5对引物可将56份供试香蕉材料完全区分开。表明SSR标记技术可用以鉴定香蕉种质。


11个芒果品种SSR指纹图谱的构建与品种鉴别
《热带作物学报 》 2009 CSCD
摘要:以11个有一定代表性的芒果品种为试材,从16对SSR引物中筛选14对多态性引物构建11个品种的指纹图谱。结果共检测出61个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56个,每对引物可以检测到2~10个数目不等的片段,平均为4.4个,片段大小介于100~540bp之间。11个芒果品种的SSR指纹图谱互不相同,可以作为各品种的特定图谱,单一多态性引物能将11个芒果品种区分为2~5个类型,平均为3.3个类型。14对多态性引物中不同的4对核心引物指纹图谱可以将11个品种区分开。


主要农林粉虱性比变化影响因素剖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09 CSCD
摘要:粉虱属于单倍体—二倍体繁殖模式生物,其种群性比常呈现出偏雌性和季节波动性。对主要农林粉虱性比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粉虱子代性比是否偏雌取决于亲代性比、成虫的交配次数和年龄、抗药能力、生物型以及生物型之间的共存竞争。气候因子和食物因子的变化会导致粉虱种群性比发生变化。但是,粉虱体内的内共生菌或所携带的植物病毒对其性比似乎没有太大的影响。
关键词: 粉虱 性比 单倍体-二倍体繁殖模式


见血封喉内生真菌Rhizoctonia sp. J5化学成分研究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2009 CSCD
摘要:应用多种柱色谱技术,从见血封喉内生真菌Rhizoctonia sp. J5发酵液中分离纯化了7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乙醇(1),对羟基苯甲醛(2),5-羟甲基-2-糠醛(3),甘草素(4),24-亚甲基-24(25)-二氢羊毛甾醇(5),(3β,5α,8α,22E,24R)-5,8-桥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醇(6),(3β,5α,8α,22E,24R)-5,8-桥二氧麦角甾-6,9(11),22-三烯-3-醇(7)。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见血封喉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4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
关键词: 见血封喉 内生真菌 Rhizoctonia sp. 化学成分


影响芒果炭疽病病斑扩展的因素
《热带作物学报 》 2009 CSCD
摘要: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研究分生孢子浓度、芒果抗病性、温度、相对湿度、光照条件等因素对芒果炭疽病病斑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生孢子悬浮液浓度对病斑扩展有显著影响,接种4个分生孢子就能引起侵染;不同的芒果品种抗性级别和病斑大小之间显著相关;适合病斑扩展的温度是24~33℃,最适宜温度28℃;高湿和全黑暗条件有利于病斑的扩展。

